5.20世界计量日来啦!四项国际单位制将被重新定义
XZKL1234 · 2018-05-20 10:47 · 71824 次点击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确定“世界计量日”是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时由计量学家提议的。
1987.5.20
17个工业国家的高级外交官相聚在巴黎法国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它签署了《米制公约》,同意使用十进制的米制计量单位,以简化国家间的贸易、结算及计量,勾划了未来世界计量的方向和框架。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负责保持米、千克单位以及现今国际单位制(SI)最重要的计量单位;还成立若干委员会和工作小组,有的存在至今,成为世界计量学界的最高技术权威。
现今,已有48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包括了所有主要工业国家。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签署了《米制公约》。计量单位制已由米制发展为现今的国际单位制并被各国普遍接受。
1999.5.20
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之际,国际计量大会(CIPM)的官员和出席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精密电磁计量学术会议(CPEM)的计量学家在悉尼天文台集会,建议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WorldMetrologyDay),由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第21届大会批准确认,规定2000年5月20日为第一个“世界计量日”。这就是“世界计量日”的来历。
2018年5月20日迎来了第19个“世界计量日”,主题为“国际单位制(SI)的量子化演进”,标志着国际单位制(SI)的历史性修订正式开始。这一演进是众多计量学家为重新定义SI基本单位确定最佳方法、历时多年工作的结晶。
今年11月召开的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审议新的国际单位制修订案,千克、开尔文、摩尔、安培等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新的SI单位定义将从2019年5月生效。这样一来,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将全部与恒定不变的物理常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国际单位制的量子化演进。
国际单位制(SI)始于与人为认定标准关联的米千克秒制(MKS)。这种标准基于当时人们认定的自然界不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先进的测量方法证明这些不变量实际上并非像之前认定的那般恒定。这一事实与能够更加准确实现单位定义的测量技术的进步一道,构成单位制演变的主要原因。全部的计量基准都将被基于物理常数的定义所取代。
虽然人人需要计量,处处利用计量,但计量的意义和作用却很少为因计量受益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这是国际组织把每年的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的原因之一。通过庆祝世界计量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地认识计量,自觉地使用计量,有力地支持计量,使计量更好地为工业、科技、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