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OT状态中顿悟
千里明月 · 2008-05-08 23:21 · 26658 次点击
【作者】:姚扶有赵智君
【出处】:《聪明泉》【国家】:中国
一日骑车在大街上匆匆行驶,忽听一声熟悉的叫喊,我忙跳下车来,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同学叫我。可她叫什么来着?哎哟,她的名字几乎就是脱口而出了,可就是不能将它转化成具体的语言符号。
这种常常出现在问题就要解决时的“几乎有了”或“看似有实则无”的现象,就是TOT现象。
一、为什么会产生TOT现象
欲速则不达,思维活动过快导致思维信号中断。
当某一有趣的事物触动了你的灵感,激发了你的创作冲动,一种构思几乎很快要形成轮廓,你恨不得让大脑的思维再加快一点活动频率,一下子就能使某种构想形成某种素描。然而,你越是急不可耐,思维活动越是“按部就班”。随着你的激动而又焦急的心理作用,思维活动马上就会出现跳跃,某种完整的构思因思维信号中断而出现TOT现象。
时过境迁,记忆力转移导致记忆信号紊乱。
一位多年不见的熟人站在你面前,你感到似曾相识,但又叫不出其姓和名,于是你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急速地寻找着对方的“档案”。当然,在彼此相逢的一瞬间,是不可能让你的思维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搜寻有关记忆对方“档案”的,因而,仓促之下,你的记忆力就会不断发生转移。其结果是转移的次数越频繁,大脑越混乱,记忆信号也就越紊乱。
神经衰弱,记忆力降低,导致记忆信号衰退。
当你神经衰弱时,你因急着出门寻找某件物品而希望尽快回忆起它所放置的位置时,如果直接按照记忆的指引去取而失败,感到似乎“刚才还在哪儿看到似的”,可就是“想不起来了”,便往往习惯于在记忆中无秩序、焦急地搜索,企图能“碰”上急需的记忆。然而,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搜寻方法的成功概率常常等于零。
二、如何从TOT状态下顿悟
—展开想象。集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于一体。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是想象力赋予它生命。他认为从牛顿以来对空间、时间、引力三者相互割袭及运动规律永恒不变的理论有失偏颇,似乎感到有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推翻这个论断,但有时几乎它就要在脑中形成概念,却又给某个“瓶颈”卡位了,处于TOT状态。一次,爱因斯坦信步而行,若有所思地登上一座小山,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憩息之地,而后躺下,眯起眼睛仰望天空,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他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于是,他的智慧在想象中闪光,由此,相对论的灵感及理论体系脱颖而出。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联想
当我们与某位熟人邂逅,一下又记不起他(她)的姓名时,可先避开不叫,而亲切地与之寒喧一阵,待精神松驰后,从其他人对他怎样称呼,或他与谁最要好,这位“谁”与你有什么关系,或注意观察他在言谈举止方面有什么特征能与过去的他联系起来,或他曾经有过什么雅号、代称等等,从中寻找出中断的记忆线索。
—由远及近,缩小记忆焦点,往回引伸。
当我们在写作时突然遇到一个很熟悉的字,不知道怎么写了,就可以先想一想这个字你曾在什么时候用过它,它会跟哪些字组成词,它又跟哪些字的谐音及形体相近似等方面去联想,TOT状态就会在不自觉中消失。
—触景生智,捕获灵感,恢复记忆信号
美国心理学家布恩曾举过一个古怪的例子:当你学习某一东西时,正处于醉酒状态,那么将来某个时候,在酒精的刺激影响下,你也许能回忆得更好。有过醉酒经历的人如果留意的话,也许会体会到,你在醉酒的时候藏的东西,在酒醒时想不起来放在哪儿,而一旦回到醉酒状态则很快能找到,这就是过去的情境刺激你的灵感,唤醒沉睡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