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棘手问题10例
千里明月 · 2008-05-11 21:33 · 45510 次点击
【出处】:创业者
沃尔特·列士敦刚刚宣告自己从市银行总裁岗位上退下来,就有记者向他发问:“如果保尔·伏尔克辞职的话,联邦储备银行的职位会使你感兴趣吗?”
列士敦:“没人问过我。”
记者:“现在我想问你。”
列士敦:“过去教过我的一位历史学教授曾告诫我绝对不要回答那些虚拟的问题。”
只用了精心挑选的寥寥数语,列士敦就得体、幽默又不无权威地对一个可能令人窘迫的问题作出了反应。诸如此类的巧妙应答不是容易做到的,即便是知名度很高又有丰富经验的领袖人物,也往往会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而茫然不知所对。然而,不管你要回答记者们带试探性的问题,还是面对怒不可遏的顾客、心怀不满的雇员或爱探问的竞争者提出的种种问题,你总是要有办法回答。
这里列出棘手问题的最常见的10种形式:
一、“假设”型问题
“如若你不能按期移交工作怎么办?”
一旦你陷入“如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你将很难自拔。切记不要被逼得走投无路;相反,你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下面就是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回答此类问题的一则实例。
问:“如若公司整顿搞不成怎么办?”
答:“我们花6个星期筹划公司整顿事宜,我们打算搞好它。”
二、“是与否”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你们将雇更多的人来干活,是不是?”
如果你急于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这类问题,那你被逼入死角也是咎由自取。其实,你完全有权利谈出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解释。试看一家印刷公司的主管是如何回答上述问题的:“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来年的生产计划,看看我们的人手是不是够了。如果我们需要雇更多的人,那我们一定会考虑的。”当然,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反而有“含糊其辞”之嫌。
三、“你认为某某会怎么想”的问题
“你认为这位房地产经纪人将对指控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记住:要避免对任何别人会说什么或做什么作出预言。可取的回答是:“关于那位房地产经纪人的情况,我确实一无所知,你们得问他本人。”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里根是否相信这样的说法:苏联人认为他会再度连任总统,所以想和他会晤。里根总统回答:“究竟什么原因(使他们想和我会晤),你得问他们。”
四、“何者为最”的问题
“你可以列出你们人事部门最关心的两大问题吗?”
对此类问题要小心。虽然问题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如果掉以轻心、随便应答,那你可能后悔莫及。一家公用事业公司的人事经理曾直率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生产率和吸毒问题。”殊不料,该公司一位女性雇员当即跳出来责问他:“怎么说?难道你就不关心关心给妇女平等机会的问题?!”要避免陷入窘境,那你不妨这样回答:“我们最关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或“让我给你讲讲我们关注的几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
五、“非问句形式”的问题
“我很欣赏你的训练计划,但是我并不认为我现在就需要一位私人教练。”
对这种斩钉截铁、无回旋余地的陈述,不妨将对方的陈述先改成问题,然后陈述自己的主张给以回答。纽约有一位健身咨询顾问,对来自客户的抵制之声一向胸有成竹。当客户对她讲,他们不需要家庭授课时,她是这样作出反应的:“你们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从你的家庭授课中我能得到什么呢?”接着她便侃侃而谈其适应不同需要的健身服务项目的益处,以打动对方,争取对方改变立场。
六、“私下随便谈谈”的问题
“就你和我谈谈──这是咱俩私下随便聊聊,不要顾虑──关于那项工程建设还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范围的晤谈”或认为“我是在跟一些耳目闭塞的人讲话,所以尽可讲得自由、随便一点”,那你可能上当,且悔之晚矣。何以见得?因为当你对任何一个问题作出反应时,你都应当把你的回答看成可能在明晨头版见报的,而事实上却也有这种可能性。
七、“非此即彼”型问题
“对你们公司来说什么更重要──是重新装修董事长办公室呢,还是修缮职工食堂?”
没有哪一条规则规定,你必须选择A或B。你尽可这样回答:“两者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或者“这正是我们今年要着手改进的两项工作。让我再跟你讲讲其他的吧。”下面是一位行政长官如何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付一个“非此即彼”型尴尬问题的实例。
记者:“琼斯太太,你是另有他就还是被迫下台?”
琼斯:“昨天下午5点钟我正式提交了辞呈。”
八、带有“为什么”的问题
“大凡销售员都差不多,为什么我非买你的货不可?”
一听到这个“为什么”,你就首先应该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对方需要什么?如何投其所好?请看一位健康食品推销员罗宾斯坦是怎样回答上述问题的:“我不强调价格,因为大多数推销员的索价大同小异。我要告诉顾客,他们和我打交道不会吃亏,使顾客都愿跟我做生意──那才是推销商品的决定因素。”
九、“非真实前提”型问题
“既然你手下的人已经延误了交货,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来弥补?”
当你听到一个不真实的前提时,你应该立刻纠正它,不要让它毫无异议地滑过去,否则你会给人留下同意这个前提的印象。如果必要的话,你可以打断对方,稍稍提高嗓门,甚至举手示意对方别再讲下去。然后你可以这么回答他:“对不起,史密斯先生,情况可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我可以给你看你寄来的订单。”
十、“开门见山”的要求
“那么,跟我讲讲你们公司(你们以前的工作或你们的新生产线)的情况吧。”
一个“开门见山”的要求往往给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准备一些短小精悍又能高度概括的讲话腹稿,以便伺机出击。当有人问起“宾夕法尼亚人”合唱团的情况时,该团领导人弗兰德·沃伦就曾这样回答:“我们唱的歌将永远留在听众心里。我们干得比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