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值、硬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一)

  宋爱萍 ·  2008-05-29 20:20  ·  77270 次点击
力值、硬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一)
一、力值
1力基(标/校)准机
1.1力(Force)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2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ation)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该力的方向沿两物体的连线方向,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1.3重力(gravity)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该物体随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的合力。
1.4弹性力(elastica)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变形时,变形物体力图恢复原有形状及尺寸,彼此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1.5重力加速度(gravityacceleration)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1.6牛顿(Newton)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力的单位。符号为N,用SI基本单位给出的表示式为m.kg.s-2。1N是使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值。
注:1kgf=9.80665N1tf=9806.65N1dyn=10-5N
1.7力标准机(forcestandardmachine)
产生标准力值的,用于检定/校准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机器。
注:力标准机通常有四种类型:静重式、杠杆式、液压式和叠加式(包括力比较机)。
1.8力基准机(primaryforcestandardmachine)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用作复现和保存力值单位的,统一全国力值最高依据的力标准机。
1.9力校准机(forcecalibrationmachine)
除力基准机以外的其它全部力标准机。
1.10静重式力标准机(deadweightforcestandardmachine-DWM)
以砝码的重力作为标准负荷,通过适当的机构按预定顺序自动平稳地把负荷直接地施加到被检/校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的力标准机。
1.11杠杆式力标准机(lever-amplificationforcestandardmachine-LM)
以砝码的重力作为标准负荷,经过一定的杠杆机构放大后按预定顺序自动平稳地把负荷加到被检/校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的力标准机。
1.12液压式力标准机(hydraulic-amplificationforcestandardmachine-HM)
以砝码的重力作为标准负荷,经过一定的两组油缸活塞的组合油路系统放大后,按预定顺序把负荷自动平稳地加到被检/校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的力标准机。
1.13叠加式力标准机(build-upforcestandardmachine-BM)
用一组比被检定/校准的测力仪准确度高的标准测力仪作为参考标准,与被检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串联,以液压或机械方式施加负荷的力标准机。
1.14力比较机(forcecomparator-FC)
用一个比被检定/校准的测力仪准确度高的标准测力仪作为参考标准,与被检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串联,以液压或机械方式施加负荷的力标准机。
1.14扭矩标准机(standardtorquer)
产生标准扭矩的,用于检定/校准扭矩仪(或扭矩板子,扭矩改锥)的,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机器。
1.15扭矩基准机(primarystandardtorquer)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用作复现和保存扭矩单位的,统一全国扭矩值最高依
据的扭矩标准机。
1.16扭矩校准机(torquecalibrationmachine)
除扭矩基准机以外的其它全部扭矩标准机。
1.17静重式扭矩标准机(deadweighttorquestandardmachine-DTM)
以砝码的重力作为标准负荷,通过力臂杠杆的作用产生标准力矩,借助适当的机构按预定顺序自动、平稳、准确地把作用力矩和平衡力矩施加到被检/校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扭矩扳子、扭矩改锥)上的扭矩标准机。
1.18杠杆式扭矩标准机(lever-amplificationtorquestandardmachine-LTM)
以砝码的重力作为标准负荷,经过一定的杠杆机构放大后,再通过力臂杠杆的作用产生标准力矩,借助适当的机构按预定顺序自动、平稳、准确地把作用力矩和平衡力矩施加到被检/校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扭矩扳子、扭矩改锥)上的扭矩标准机。
1.19串接式扭矩标准机(serial-connectiontorquer-SCT)
用一个比被检定/校准的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扭矩扳子、扭矩改锥)准确度高的标准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作为参考标准,与被检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扭矩扳子、扭矩改锥)串联,以手动、或机械、或液压方式施加扭矩的扭矩标准机。
1.20测力式扭矩标准机(torquerbymeanofmeasuringforce-TMF)
施加到被检定/校准的扭矩仪(或扭矩传感器)的扭矩值由其力矩杠杆的力臂长度与测力传感器测出的力值等因素确定的扭矩机。
1.21扭矩校准杠杆(torque-calibrationlever)
由力矩杠杆和标准砝码组成的,用于校准串接式扭矩标准机的便携式装置。该装置的实质是可携带的静重式扭矩标准机。
1.22摆锤式冲击标准机(pendulumimpactstandardmachine)
产生标准冲击能的,用于定度标准冲击块的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摆锤式冲击机。
1.23摆锤式冲击基准机(pendulumimpactprimarystandardmachine)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用作统一全国摆锤式冲击机的冲击能值的最高依据的摆锤式冲击标准机。
1.24力值不确定度(forceuncertainty)
在力基(标/校)准机或材料试验机中,由于各种可能的物理因素、结构及安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的对力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注:(1)静重式力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砝码质量、重力加速度、砝码材料密度和空气密度等。
(2)杠杆式力标准机或液压式力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除(1)中四个因素外,还有放大比等因素。
(3)叠加式力标准机或力比较机的力值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参考标准的力值测量不确定度、长稳定度和温度影响等。
1.25力值重复性(forcerepeatability)
在力基(标)准机或材料试验机中,在实际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如用同一方法,同一观测者,用同一台测力仪,在很短时间间隔内),对所产生的力值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时,其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力值重复性通常用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估方法进行估计算(为了方便,有时也用测量结果最大与最小值间的差值—极差表示,又称为“力值变动性”或“示值变动性”)。所用测力仪的重复性应优于机器的力值重复性。
1.26力值示偏差(forceindicationdeviation)
在用标准测力仪检定/校准力标准机或材料试验机时,由被检定/校准的力标准机或材料试验机得到的标准测力仪输出值与由上级标准机或基准机测出的标准测力仪输出值之间的绝对或相对差值。
1.27力值范围(forcerange)
在允许的误差限内,力基(标)准机、材料试验机的力值使用范围。
注:力值范围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又分别称为“最大力值”(或“上限值”)和“最小力值”(或“下限值”)。
1.28力级(forcestep)
在力基(标)准机中,所产生的两个相邻负荷(包括零负荷)之间的差值。
注:力级的最小值,称为最小力级。
1.29灵敏阈(sensitivitythreshold)
能引起力基(标)准机(静重式除外)、材料试验机和各种测力仪的示值发生可察觉的变化的最小力值。又称灵敏限。
1.30寄生分量(parasiticcomponents)
在力基(标)准机(或材料试验机)对测力仪(或试件)施加轴向负荷时,由于机器的结构缺陷(如不对称)和不正常工作状态,测力仪(或试件)的安装位置的偏心与倾斜以及机器和测力仪(或试件)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原因引起的附加侧向力和力矩。
1.31旋转效应(rotationeffect)
在用力基(标)准机对测力仪进行检定/校准时,在寄生分量作用下,由于测力仪本身的不对称结构(包括机械与电性能)导致不同方位上其示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又称方位影响,或寄生效应(parasiticeffect)。
1.32重叠效应(overlappingeffect)
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不同量程的测力仪对力标(基)准机进行检定/校准或比对时,各台测力仪在相同负荷点上得到的力值偏差的不一致现象。
1.33力值直线度(linearityofforce)
在被比对或检定/校准的力标(基)准机的测量范围内,各被测负荷点的力值示值相对偏差随负荷的变化程度。
1.34附加滞后(additionalhysteresis)
在用一台测力仪对一台标(基)准机进行比对或检定/校准时,在该机器上测出的测力仪各负荷点的滞后与原检定时获得的各相应点滞后之偏差的最大绝对值。
1.35递增负荷(increasingforce)
按递增顺序施加的负荷,又称进程负荷。
1.36递减负荷(decreasingforce)
按递减顺序施加的负荷,又称回程负荷。
1.37逆负荷现象(counter-forcephenomenon)
在施加递增负荷(或递减负荷)过程中出现负荷减少(或增加)的现象。
1.38加荷时间(periodforloading)
将给定力级加到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所需的时间。
注:该时间的起点一般取测力仪的读数值开始上升一瞬间,其终点一般取读数值基本不变那一时刻。
1.39加荷速率(loadingrate)
给定力级与加荷时间之比。
1.40卸荷时间(periodforunloading)
将给定力级从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卸除所需的时间。
注:该时间的起点一般取测力仪的读数值开始下降一瞬间,其终点一般取读数值基本不变那一时刻。
1.41卸荷速率(unloadingrate)
给定力级与卸荷时间之比。
1.42砝码(weight)
产生基(标)准力值的质量块。
1.43机架(fixedframework)
支承机器主要部分的机械结构。
1.44负荷机架(loadingframe)
在静重式力基(标)准机中,产生第一级负荷的整个结构。
注:1.在带有初始平衡机构的机器中,指其向下作用力被平衡砝码平衡掉的那部分结构。
2.在杠杆式和液压式力基(标)准机中,指直接加荷部分中产生第一级负荷的整个结构。
1.45压力试台(Platformforloading)
在力基(标)准机中,支承被检/校的压向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机构。
1.46提升架(liftingframe)
携带砝码上升与下降的机构。
1.47加荷横梁(beamforloading)
在静重式力基(标)准机中与被检/校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直接接触的负荷机架的上部结构。
1.48压缩空间(roomforcompressiondevice)
用于放置压向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空间。
注:通常指在该空间内能够放置的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最大三维尺寸。
1.49拉伸空间(roomfortensiondevice)
用于安装拉向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空间。
注:通常指在该空间内能够安装的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最大三维尺寸。
1.50反向器(reverser)
使施加到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的负荷反向的装置。
1.51杠杆(lever)
在杠杆式力标准机中,将砝码的重力加以放大的机构。
1.52支点刀(supporting-knife)
支承杠杆上下摆动的刀子。
1.53重点刀(weight-knife)
将砝码的重力(或前一级杠杆作用的力值)传到本级杠杆的刀子。
1.54力点刀(force-knife)
将杠杆放大后的负荷传递到被检测力仪上(或下一级杠杆)的刀子。
1.54杠杆有效长度(effectivelengthoflever)
杠杆的三把刀刃之间的最大距离。
1.55杠杆比(Leveramplification-ratio)
重点刀刃到支点刀刃的平均距离与力点刀刃到支点刀刃的平均距离之比。
注:在复杠杆机中,还有“总杠杆比”—全部杠杆的杠杆比之积。
1.56直接加荷部分(directlyloadingunit)
在杠杆式或液压式力基(标)准机中,产生静重负荷的整个机构。又称静重部分。
1.57负荷放大部分(mainunit)
在杠杆式或液压式力基(标)准机中,将静重负荷加以放大并施加到被检测力仪上的整个机构。
注:对杠杆式力基(标)准机,通常将杠杆作为独立部分,与此并列。
1.58比例活塞(proportionalpiston)
在液压式力基(标)准机的直接加荷部分中,承受砝码产生的静重负荷的活塞。又称小活塞。
1.59比例油缸(proportionalcylinder)
与比例活塞相配的油缸。又称小油缸。
1.60加荷活塞(loadingpiston)
在液压式力基(标)准机的负荷放大部分中,将放大后的静重负荷施加到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上的活塞。又称大活塞。
1.61加荷油缸(loadingcylinder)
与加荷活塞相配的油缸。又称大油缸。
1.62放大比(Amplificationratio)
加荷活塞的有效面积与比例活塞的有效面积之比。
1.63活塞有效面积(effectivecross-areaofpiston)
活塞外圆横截面面积与油缸内圆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
1.64油缸转速(turn-speedofcylinder)
油缸单位时间内绕活塞的转动圈数。
1.65油缸旋转线速度(speedofcylinder)
油缸转速与其内圆周长之积。
1.66导向活塞(guide-piston)
油缸中与机器无相对运动的,起油缸转动轴作用的活塞。又称定塞。
1.67最大压力(maximumpressure)
在液压式力基(标)准机中,在机器产生最大力值时作用在加荷活塞(或比例活塞)
端部上的油压。
1.68负荷转换活塞(pistonforloadrelieving&pressuretransmitting)
在静重式力基(标)准机中,用于防止在砝码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逆负荷现象的活塞。
1.69负荷转换油缸(cylinderforloadrelieving&pressuretransmitting)
与负荷转换活塞相配的油缸。
1.70同轴度(coaxality)
力基(标)准机或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的几何中心线与加荷轴线的偏离程度。
注: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同轴度分为几何同轴度和受力同轴度两种。
1.71几何同轴度(geometriccoaxality)
利用标准棒或试样,百分表和水平仪等测量工具在不受力状态下用几何方法测出的同轴度。
1.72受力同轴度(coaxalitywithload)
由安装在上下夹头之间的标准棒或试样,在受力的状态下由引伸仪测出的同轴度。
2测力仪
2.1测力仪(dynamometer)
用于测量各种力值的便携式仪器(包括力传感器)。
(力值计量中用来传递力值的设备。)
2.2标准测力仪(standarddynamometer)
用于检定、校准、比对,传递各种标准力值的满足有关规程要求的测力仪。
(力值计量中用来传递力值的标准设备。)
2.3弹性体(elasticelement)
直接感受负荷的元件。例如,环状测力仪中的弹性环。又称敏感元件。
2.4变形测量装置(indicatorofdeflection)
放大、测量并显示弹性体受力后变形的机构或装置。简称测量装置。
2.5变形(deformation)
在负荷作用下,弹性体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2.6额定变形(deflectionunderratedload)
弹性体在受额定负荷后,沿主轴线方向长度的改变,或负荷作用点沿主轴线方向的位移。
2.7读数值(reading)
测力仪受力后在测量装置上显示的数值。
2.8变形示值(indicationofdeflection)
在任何负荷作用下的读数值与零负荷(或带拉(压)头负荷)下的读数值之差。简称示值。
注:在负荷传感器中,该值又称为输出。
2.9测力环(provingring)
弹性体为圆环或椭圆环,读数装置为百分表的测力仪。
2.10压向测力仪(compressiondynamometer)
测量压缩负荷的测力仪。
2.11拉向测力仪(tensiondynamometer)
测量拉伸负荷的测力仪。
2.12双向测力仪(tension&compressiondynamometer)
能测量拉伸和压缩两个方向负荷的测力仪。
2.13负荷(load)
施加到测力仪上的力。又称载荷。
2.14静负荷(staticload)
随时间不变或变化十分缓慢的负荷。
2.15动负荷(dynamicload)
随时间变化的负荷。动负荷包括循环负荷、随机负荷和冲击负荷等。
2.16循环负荷(cycleload)
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负荷。
2.17随机负荷(randomload)
随时间做无规则变化的负荷。
2.18冲击负荷(impactload)
瞬时施加或卸除的负荷。
2.19额定负荷(ratedload)
设计时给出的在规定技术指标范围内能够测量的最大负荷。
2.20最小负荷(minimumload)
在规定技术指标范围内能够测量的负荷的最小值。
2.21负荷范围(loadrange)
额定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
2.22预负荷(preload)
在进行正式检定/校准之前,为了使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力标准机和安装连接件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必须施加的数次负荷。
2.23检定(verification)
为评定力基(标)准机,材料试验机及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等计量学性能并确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2.24定度(calibration)
用力基(标)准机定出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测量装置的读数值所表示的力值的工作。
2.25进程定度(increasingcalibration)
在递增负荷下进行的定度。
2.26回程定度(decreasingcalibration)
在递减负荷下进行的定度。
2.27分度值(division)
测量装置的最小读数单位。如标尺或度盘的两相邻刻线间的读数值或数字显示器两相邻显示值之差。
2.28重复性(repeatability)
在相同的加荷条件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重复施加同一负荷时,其变形示值的极差。
注:在各类标准测力仪中,通常用相应负荷下变形示值的百分比表示。这时又称变动性。在一般负荷传感器中,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2.29滞后(hysteresis)
从零负荷开始,对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施加递增负荷至额定负荷,再从额定负荷递减到零负荷,由此得到相同负荷点变形读数值的差值的最大值。
注:在各类标准测力仪中,通常用相应负荷下变形示值的百分比表示。在一般负荷传感器中,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2.30稳定度(Long-termstability)
在相同条件下测力仪在一定时间内,变形示值保持不变的程度。
注:在用于传递力值的各种标准测力仪中,通常用前后两次定度时变形示值(或输出)之差与第二次变形示值(或输出)的百分比表示;在一般负荷传感器中,通常指灵敏度或额定输出的相对变化程度。
2.31温度修正系数(coefficientfortemperaturecorrection)
在变形示值(或输出)随温度做单调线性变化的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中,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在相同负荷作用下,弹性体温度增加(或减少)1K时,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的变形示值(或输出)增加(或减少)的相对数。
注:弹性体的合金含量不超过7%的环状测力仪,其温度修正系数为0.00027/K。
2.32校准方程(calibrationequation)
为了使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能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连续使用,根据有限数目的定度数据建立起来的变形示值(或输出)与负荷之间的关系式。
注:这种方程一般为直线、二次曲线或三次曲线方程。
2.33管形测力仪(cylindricdynamometer)
利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体的测力仪。
2.34扭矩仪(torque-meter)
用于测量各种扭矩值的便携式仪器(包括扭矩传感器)。
2.35标准扭矩仪(standardtorque-meter)
用于检定、校准、比对、传递各种标准扭矩值的满足有关规程要求的扭矩仪。
2.36扭矩扳子(Torquewrench)
带有扭矩测量机构的扳子。
2.37扭矩扳子检定/校准仪(Calibratoroftorquewrench)
产生标准扭矩的,用于检定/校准扭矩扳子的装置。
2.38扭矩改锥(Torquedriver)
带有扭矩测量机构的改锥。
2.39扭矩改锥检定/校准仪(Calibratoroftorquedriver)
产生标准扭矩的,用于检定/校准扭矩改锥的装置。
2.40测功机(Machinemeasuringpower)
测量动力机械(如内燃机、电动机和水轮机等)输出转矩和转速,以及工作机(如油泵、空气压缩机等)的输入转矩和转速的机器。其有效功率由相应的功率函数式计算。
2.41摆锤式冲击机检定标准装置(standardequipmentforcalibrationofpendulumimpact
machine)
用于检定摆锤式冲击机冲击常数,打击中心距等主要技术指标的一套标准检具。
2.42标准冲击块(standardimpactblocks)
用于检定、校准、比对、传递各种摆锤式冲击机的冲击能的满足有关规程要求的冲击块组。
3负荷传感器
3.1环境条件(ambientconditions)
传感器外壳周围的各种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
3.2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
传感器外壳周围的介质的温度。
3.3使用环境条件(ambientcondition,operating)
使用传感器时必须满足的环境条件。一般由生产厂给出。
3.4室内条件(roomcondition)
传感器必须满足的通常使用的室内环境条件。推荐如下:
a.温度:20±10℃;
b.相对湿度:≤90%;
c.大气压力:90~106kPa(680~800mmHg)。
3.5标准试验条件(standardtestcondition)
试验传感器时必须满足的环境条件。标准试验条件:
a.温度:20±2℃;
b.相对湿度:≤70%;
c.大气压力:90~106kPa(680~800mmHg)。
3.6负荷传感器(loadcell)
在负荷作用下能输出与其成一定对应关系的电信号的装置。
3.7测力传感器(Forcetransducer)
用于测量力值的负荷传感器。有时简称为力传感器。
3.9扭矩传感器(Torquetransducer)
用于测量扭矩值的负荷传感器。
3.10多分量传感器(Multi-componenttransducer)
能够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广义力分量,如铅垂力和水平力,铅垂力和弯矩等的负荷传感器。
3.11参考传感器(组)(Referencetransducer(s))
在力比较机或迭加式力标准机中,与被检/校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相串联,用于确定后者计量学特性的参考传感器(组)。
3.12多分量校准系统(Calibrationsystemformulti-componenttransducer)
能够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广义力分量的,用于校准多分量传感器的系统。
3.13应变式负荷传感器(straingaugeloadcell)
利用力和应变的关系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
3.14压电式负荷传感器(piezoelectricloadcell)
利用压电效应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
3.15压磁式负荷传感器(magneto-elasticloadcell)
利用压磁效应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
3.16电感式负荷传感器(inductiveloadcell)
利用电感的变化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
3.17电容式负荷传感器(capacitiveloadcell)
利用电容的变化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
3.18压阻式负荷传感器(piezoresistiveloadcell)
利用压阻效应进行负荷测量的传感器。有时又称半导体式负荷传感器。
3.19敏感元件(sensingelement)
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负荷的元件。例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的弹性体。
3.20主轴线(primaryaxis)
对传感器施加负荷的设计轴线。
注:多数指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几何中心线。
3.21轴向负荷(axialload)
作用线与传感器主轴线重合的负荷。
3.22安全过负荷(overload,safe)
传感器允许施加的最大轴向过负荷(称该负荷与额定负荷的百分比为安全过负荷率)。当该负荷卸除后,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保持不变。
3.23极限过负荷(0verload,ultimate)
传感器能承受的不使其丧失工作能力的最大轴向过负荷(称该负荷与额定负荷的百分比为极限过负荷率)。
3.24侧向负荷(sideload)
在轴向负荷的作用点上施加的与主轴线垂直的负荷。
3.25偏心负荷(eccentricload)
作用线与主轴线平行而不重合的负荷。
3.26同心倾斜负荷(angularload,concentric)
在轴向负荷的作用点上施加的作用方向与主轴线成某一角度的负荷。
3.27偏心倾斜负荷(angularload,eccentric)
在偏离轴向负荷的作用点上施加的作用方向与主轴线成某一角度的负荷。
3.28输出(output)
在传感器输出端产生的电信号(电压、电流等)。
注:传感器非零负荷时输出,通常指该负荷下输出信号(又称输出读数或输出值)与无负荷下输出信号之代数差。
3.29额定输出(ratedoutput)
传感器额定负荷时输出信号与无负荷时输出信号的代数差。
3.30零点输出(zerooutput)
在额定(或推荐)激励下,无负荷时传感器输出端产生的电信号。有时又称为零点平衡。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31过冲(overshoot)
被测出的超过最终稳态输出值的输出增量。
3.32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传感器技术指标的全部工作。
3.33静态校准(staticcalibration)
在没有振动、冲击或加速度等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校准。
3.34校准曲线(calibrationcurve)
与标准负荷相对应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记录曲线。
注:在没有特别注明时,校准曲线包括递增负荷(又称进程)校准曲线与递减负荷(又称回程)校准曲线。
3.35工作直线(operatingline)
使用传感器时所采用的直线校准方程。通常取端点直线作为工作直线。
注:工作直线也可取端点平移直线,最小二乘法直线等。
3.36端点直线(end-pointline)
连接校准曲线上进程零负荷输出坐标点和额定负荷输出坐标点的直线。通常又称“理论直线”。
3.37端点平移直线(end-pointline,translation)
与端点直线平行,截距为校准曲线与端点直线的偏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和的一半的直线。
3.38最小二乘法直线(least-squaresline)
根据传感器输出的测量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的直线。
3.39灵敏度(sensitivity)
输出增量与所加的负荷增量之比。又称传感器系数(cellcoefficient)。
注: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用每输入1V电压时额定输出的毫伏数表示(mV/V)。
3.40灵敏度允差(tolerance,sensitivity)
灵敏度标称值和实测值的偏差允许极限。通常用灵敏度的百分比表示。
3.41不对称度(un-symmetry)
拉压式传感器的拉向灵敏度和压向灵敏度的偏差。通常用二者的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
3.42直线度(linearity)
递增负荷的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的最大偏差。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43综合误差(combinederror)
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的最大偏差。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44蠕变(creep)
在环境条件和其它一切可变条件恒定时,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传感器的输出随时间发生的稳态变化。
注:通常在快速施加额定负荷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测量。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45蠕变恢复(creeprecovery)
在环境条件和其它有关条件恒定时,去掉已保持了一定时间的负荷后,传感器的无负荷输出随时间发生的稳态变化。
注:通常在快速去掉已保持了一定时间的额定负荷之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测量。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46输入电阻(inputresistance)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在无负荷和输出端开路时,由输入端测出的传感器电路的电阻。
3.47输出电阻(outputresistance)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在无负荷和输入端开路时,由输出端测出的传感器电路的电阻。
3.48绝缘电阻(insulationresistance)
传感器的电路和其本体之间的直流电阻。
3.49激励(excitation)
加在传感器输入端的电压或电流。通常指电压,又称输入电压(inputvoltage)。
3.50最大激励(maximumexcitation)
在室内条件下,传感器允许施加的最大激励电压或电流。在该激励下,传感器不会产生超过给定允差的特性变化,更不会损坏。通常指最大激励电压,又称为最大输入电压(maximuminputvoltage)。
3.51补偿(compensation)
为减少和消除传感器的已知系统误差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所使用的辅助装置、特殊材料或工艺。
3.52安全温度范围(temperaturerange,safe)
使用传感器时,其技术特性不会发生永久性的有害变化的极限环境温度范围。
3.53额定输出温度影响(temperatureeffectonratedoutput)
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额定输出的变化。通常用环境温度每变化10K时引起的额定输出的变化与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简称为输出温度影响。
3.54零点输出温度影响(temperatureeffectonzerooutput)
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输出的变化。通常用环境温度每变化10K时引起的零点输出的变化与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简称为零点温度影响。
3.55温度补偿范围(Temperaturerange,compensation)
传感器额定输出和零点输出的温度影响不超过规定技术指标的环境温度范围。
3.56预热时间(warm-upperiod)
从激励加到传感器的时刻起,到保证传感器能够进行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3.57稳定时间(stabilizationperiod)
传感器施加负荷后一直到输出的变动不再超过允差范围所需要的时间。
3.58额定输出环境影响(spaninstability)
在不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下,其它可变条件保持恒定时,传感器额定输出的变化程度。
3.59漂移(drift)
保持负荷不变时,传感器输出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3.60灵敏度漂移(sensitivitydrift)
保持额定负荷不变时,灵敏度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3.61零点漂移(zerodrift)
零点输出的变化。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62零点永久漂移(Zerodrift,permanent)
零点输出的永久性变化。
3.63零点恢复(zeroreturn)
将保持一定时间的额定负荷卸除,在输出稳定之后立即测得的零点输出同施加额定负荷之前测得的零点输出之间的差值。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3.64零点环境影响(zeroinstability)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在其它可变条件保持恒定时,传感器零点输出变化的程度。
3.65零点移动(zerofloat)
对拉压两用传感器连续施加一个完整的额定拉伸和额定压缩的循环负荷之后,其零点输出发生的变化。通常用拉伸额定输出和压缩额定输出二者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
3.66使用寿命(Life,operating)
对传感器连续或不连续地施加额定负荷时,其特性变化不超过给定允差的允许使用的最短期限。
3.67循环寿命(Life,cycling)
传感器在额定负荷或规定负荷下,允许施加负荷的最少次数。在该次数内使用传感器时,其特性变化不会超出给定的允差。
3.68固有频率(naturalfrequency)
无负荷时传感器的自由振动频率。有时又称为自振频率。
3.69动态特性(dynamiccharacteristics)
与随时间变化的负荷的响应有关的传感器特性。
3.70频率响应(frequencyresponse)
当把一定频率范围内按正弦变化的负荷加到传感器上时,其输出与所加负荷二者的振幅之比以及二者的相位差随负荷频率的变化。力值、硬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三)
二、硬度
1、硬度试验
1.1硬度(hardness)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划痕或破裂等一种或多种作用同时发生的能力。最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努氏硬度、肖氏硬度等。
1.2布氏硬度试验(Brinellhardnesstest)
对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加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的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布氏硬度与试验力除的压痕表面积的商成正比。
HBW=K•2F/πD(D-(D2-d2)1/2)
式中:HBW——布氏硬度;
K——单位系数K=0.102;
D——压头直径mm;
F——试验力N;
D——压痕直径mm。
标准块硬度值的表示方法,符号HBW前为硬度值,符号后按顺序用数字表示球压头直径(mm),试验力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可不标注)。如350HBW5/750。表示用直径5mm的硬质合金球在7.355KN试验力下保持10~15S测定的布氏硬度值为350,600HBW1/30/20表示用直径1mm的硬质合金球在294.2N试验力下保持20S测定的布氏硬度值为600。
1.3洛氏硬度试验(Rockwellhardnesstest)
在初试验力F。及总试验力F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F1,测量在初试验力下的残余压痕深度h。
HR=N-h/s
式中:HR——洛氏硬度;
N——给定标尺的硬度常数;
H——卸除主试验力后,在初试验力下压痕残留的深度(残余压痕深度);mm;
S——给定标尺的单位;mm。
A、C、D、N、T标尺N=100,B、E、F、G、H、K标尺N=130;A、B、C、D、E、F、G、H、K标尺S=0.002。
N、T标尺S=0.001。
A、C和D标尺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和使用的标尺字母表示。
59HRC表示用C标尺测得的洛氏硬度值为59。
B、E、F、G、H和K标尺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使用的标尺和球压头代号(硬质合金球为W,钢球为S)。
注:在JJG112—2003“金属洛氏硬度计检定规程”中规定用钢球时,其符号后面不加S。
60HRBW表示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B标尺上测得的洛氏硬度值为60。
N标尺表面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试验力数值(总试验力)和使用的标尺表示。
70HR30N表示用总试验力294.2N的30N标尺测得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70。
T标尺表面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试验力数值(总试验力)、使用的标尺和压头代号表示。
40HR30TW表示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总试验力为2942N的30T标尺测得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40。
1.4维氏硬度试验(Vickershardnesstest)
将顶部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正面棱锥体金刚石压头用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压痕对角线长度。
维氏硬度值是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的商,压痕被视为具有正方形基面与压头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状。
HV=常数×试验力/压痕表面积=0.1891F/d2
式中:HV——维氏硬度;
F——试验力,N;
d——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的算术平均值,mm。
维氏硬度用HV表示,HV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符号后按顺序用数字表示试验力F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可以不标注)。如640HV30表示试验力F为294.2N保持10~15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为640;640HV30/20表示试验力F为29.2.4N保持20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为640。
试验力F≥49.03N,为维氏硬度试验;
试验力1.961N≤F<49.03N,为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
试验力0.09807N≤F<1.961N,为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1.5努氏硬度试验(Knoophardnesstest)
将顶部两相对面具有规定角度的菱形棱锥体金刚石压头用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痕长对角线的长度。
努氏硬度与试验力除以压痕投影面积所得的商成正比,压痕被视为具有与压头顶部角度相同的菱形基面棱锥体形状。
HK=常数×试验力/压痕投影面积=1.451F/d2
式中:HK——努氏硬度;
C——压头常数;
F——试验力,N;
d——压痕长对角线长度,mm。
努氏硬度用HK表示,HK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符号后按顺序用数字表示试验力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可以不标注)。如640HK0.1表示在试验力为0.9807N保持10~15S测定的努氏硬度值为640。640HK0.1/20表示在试验力为0.9807N保持20S测定的努氏硬度值为640。
1.6肖氏硬度试验(Shorehardnesstest)
将固定形状的金刚石冲头从固定的高度h。落在试样表面上,冲头弹起一定高度h,用h与h。的比值计算肖氏硬度值。
HS=K×h/h。
式中:HS——肖氏硬度;
K——肖氏硬度系数;
h。——冲头落下的高度,mm;
h——冲头弹面高度,mm;
肖氏硬度用HS表示,HS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HS后面的符号表示硬度计类型。如25HSC表示用C型(计测型)肖氏硬度计测定的肖氏硬度值为25。51HSD表示用D型(指示型)肖氏硬度计测定的肖氏硬度值为51。
1.7里氏硬度试验(Leebhardnesstest)
用硬度计的冲击装置将冲击体(具有碳化钨或金刚石球头)以规定势能释放,冲击在试样表面上,测量其球头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反弹速度,其里氏硬度值以球头的反弹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
里氏硬度用HL表示,HL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HL后面的符号表示硬度计冲击装置类型,冲击装置型号有D、DC、D+15、C、E和G型。如790HLD表示用D型的冲击装置里氏硬度计测得的里氏硬度值为790。500HLG表示用G型冲击装置里氏硬度计测得的里氏硬度值为500。
1.8邵氏硬度试验(Shorehardnesstest)
将一定形状的钢制压针,在试验力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当压足平面与试样表面紧密贴合时,测量压针相对压足平面的伸出长度。邵氏硬度值是以该伸出长度来表示,以0.025mm的伸出长度为邵氏硬度单位。
1.9国际橡胶硬度试验(internationalrubberhardnessdegreetest)
将一定直径的钢球压针,在规定条件下压入试样表面,测量在初试验力和总试验力先后作用下的压入深度差值。国际橡胶硬度值(IRHD)由这个差值查表得到。
1.10赵氏硬度试验(PuseyandJonesindentationhardnesstest)
将一害直径的钢球压头在初试验力和主试验力先后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测量压痕的压入深度。赵氏硬度值是主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的商。
1.11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plasticsballindentationhardnesstest)
塑料球压痕硬度用H表示,H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符号后按顺序用数字表示,试验力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可不标注)。如100H36.5/30表示试验力为357.9N保持30S测得的塑料球压痕硬度值为100。
1.12韦氏硬度试验(Websterhardnesstest)
将一定形状的淬火压针,在标准弹簧试验力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以0.01mm的压入深度为一个韦氏硬度单位,以HW为韦氏硬度值符号。
1.13巴氏硬度试验(Barcolhardnesstest)
将一定形状的压针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测量压深度,压入深度0.076mm为一个巴氏硬度单位,巴氏硬度值是以压入深度来表示。
1.14果品硬度试验(fruithardnesstest)
用顶端为球面的柱体的压头在标准弹簧试验力作用下压入苹果、梨、桃等果肉中,直到规定深度时,测量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果品硬度单位为N/cm2。
注:顶端球面面积为1cm2,其球体直径为31mm,圆柱体直径为11.1mm(用于较大果品)或7.9mm(用于小果品)。
1.15硬质合金洛氏(A标尺)硬度试验(hardmetalsRockwell(Ascale)hardnesstest)
试验原理同洛氏硬度试验,用洛氏A标尺测量硬质合金试样的硬度。
1.16硬质合金维氏硬度试验(hardmetalsVickershardnesstest)
试验原理同维氏硬度试验,所用的试验力在9.807~490.3N范围内,优先使用试验力为294.2N,测量硬度合金试样的硬度。
1.17马氏硬度(Martenshardnesstest)
用维氏棱锥或三角形金刚石压头,由小到大连续或步进式施加试验力到试件表面,同时测量相对应的压痕深度。测量材料在试验过程中不同瞬间的试验力与压痕深度的关系,据“试验力——压痕深度”曲线推导出一系列材料的其他机械特性,例如材料弹性模数、蠕变、松弛、压痕塑性变形功及弹性变形功等,硬度标尺以HM表示。马氏硬度为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的商来表示。
1.18铸造用湿型表面硬度试验(greensandmouldsurfacehardnesstestforcasting)
将一定形状的钢制压头,在一定试验力作用下压入砂型表面,当压足平面与砂型表面紧密贴合时,测量压头相对压足理面的伸出长度。砂型表面硬度值是以该伸出长度来表示。以0.025mm的伸出长度为砂型表面硬度单位。
1.19硬度标尺(hardnessscales)
在硬度试验中,各种试验力和各种硬度压头的组合而成的标尺。
1.20洛氏硬度标尺(Rockwellhardnessscales)
在洛氏硬度试验中,各种总试验力和各种洛氏压头的组合而成的标尺。
注:洛氏硬度标尺有A、B、C、D、E、F、G、H、K、L、M、R、N、T等,常用的标尺有A、B、C三种,L、M、R标尺为塑料洛氏硬度标尺。A、D、C、N标尺用金刚石圆锥压头,其他标尺为各种直径的钢球压头。N标尺包括15N、30N、45N三种标尺;T标尺包括15T、30T、45T三种标尺。
1.21硬度值(hardnessValue)
由硬度数和硬度标尺符号组成,前者是硬度数,后者是硬度标尺符号。如60HRC、80HR30N、400HV10、200HB10/3000/30等。
1.22硬度测量不确定度(hardnessmeasuringuncertainty)
在硬度测量中,由于各种可能的物理因素、仪器结构和安装、被测件的形状、均匀性、稳定性、表面粗糙度及测量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的对硬度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2基、标准硬度机
2.1基准硬度机(primaryhardnessstandardmachine)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用来复现和保存硬度量值单位,用作统一全国硬度值的最高依据的标准硬度机。
2.2副基准硬度机(secondaryhardnessstandardmachine)
通过与基准硬度机经对而测定硬度值的标准硬度机。其地位仅次于基准硬度机。
2.3基准洛氏硬度机(primaryRockwel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洛氏硬度块硬度值和标准洛氏压头示值误差的基准硬度机。
2.4副基准洛氏硬度机(secondaryRockwel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洛氏硬度块硬度值和标准洛氏压头示值误差的基准硬度机。
2.5基准表面洛氏硬度机(primaryRockwellsuperficia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表面洛氏硬度块硬度值和标准洛氏压头(表面洛氏压头)示值误差的基准硬度机。
2.6副基准表面洛氏硬度机(secondaryRockwellsuperficia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表面洛氏硬度块硬度值和标准洛氏压头(表面洛氏压头)示值误差的基准硬度机。
2.7基准布氏硬度机(primaryBrinel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布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8副基准布氏硬度机(secondaryBrinel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布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9基准维氏硬度机(primaryVickershardnessstandardmachines)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维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0副基准维氏硬度机(secondaryVickershardnessstandardmachines)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维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1基准显微硬度机(primarymicro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显微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2副基准显微硬度机(secondarymicro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比对和标准显微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3基准肖氏硬度机(primaryShore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肖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4副基准肖氏硬度机(secondaryShore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肖氏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5基准国际橡胶硬度机(primaryinternationalrubberhardnessdegree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橡胶硬度块硬度值的基准硬度机。
2.16标准硬度机(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按照国家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和不确定度等级,用于检定标准硬度块的计量器具。
2.17标准洛氏硬度机(Rockwel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洛氏硬度块硬度值的标准机。
2.18标准表面洛氏硬度机(Rockwellsuperficialhardnessstandardmachine)
检定标准表面洛氏硬度块硬度值的标准机。
2.19工作基准布氏硬度机(WorkingstandardBrinellhardnessmachine)
检定标准布氏硬度块硬度值的标准机。
2.20工作基准维氏硬度机(workingstandardVickershardnessmachine)
检定标准维氏硬度块硬度值的标准机。
2.21工作基准显微硬度机(workingstandardmicrohardnessmachine)
检定标准显微硬度块硬度值的标准机。
3硬度计(hardnesstester)
用于测定材料硬度值的试验机。
3.1布氏硬度计(Brinell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布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常用的规定试验力为29.42KN、.807KN、7.355KN、4.903KN、2.452KN、1.839KN、98.07N、49.03N、9.807N等。
3.2锤击式布氏硬度计(hammeringtypeBrinellhardnesstester)
用锤击压痕的比较法测定布氏、硬度值的硬度计。锤击式布氏硬度计是一种简易硬度计,测定的硬度值是近似值。
3.3洛氏硬度计(Rockwell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洛氏硬度值的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的初试验力为98.07N,A、F、H标尺的总试验力为588.4N,B、D、E标尺的总试验力为980.7N,C、G、K标尺的总试验力为1.471KN.
3.4表面洛氏硬度计(Rockwellsuperficialhardnesstester)
用于测定材料表面洛氏硬度值的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初试验力为29.42N,总试验力分别为147.1N、294.2N、441.31N。
3.5维氏硬度计(Vickershardnesstester)
用于测定材料维氏硬度值的硬度计。根据试验力的不同范围,维氏硬度试验分为三种形式。试验力F≥49.03N或≥HV5为维氏硬度计。试验力1.961N≤F<49.03N或HV0.2~<HV5为小负荷维氏硬度计。试验力0.09807N≤F<1.96N或HV0.01~HV0.2为显微维氏硬度计。
3.6小负荷维氏硬度计(lowloadVickers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小负荷维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3.7显微硬度计(micro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显微维氏硬度值和努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3.8肖氏硬度计(shore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肖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3.9邵氏硬度计(shoredurometer)
测定材料邰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注:邵氏A型用于测定橡胶和软塑料;邵氏D型测定塑料。
3.10常规型国际橡胶硬度计(normalinternationalrubberhardnessdegreetester)
测定材料国际橡胶硬度值的硬度计。
3.11微型国际橡胶硬度计(microinternationalrubberhardnessdegreetester)
测定试样厚度为常规型国际橡胶硬度计的六分之一的橡胶计,它是一种缩比型国际橡胶硬度计。
3.12袖珍国际橡胶硬度计(pocketinternationalrubberhardnessdegreetester)
试验力为2.65N。硬度计的刻度(30~90IRHD)是按照国际橡胶硬度块进行校准的。用于产品的常规检查,便于携带和现场试验用。
3.13赵氏硬度计(PuseyandJonesindentation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赵氏硬度值的硬度计。该硬度计主要用于测定橡胶、塑料等高弹性材料的硬度。
3.14塑料球压痕硬度计(plasticsballindentationhardnesstester)
测定塑料球压痕硬度值的硬度计。
3.15果品硬度计(fruitpressuretester)
测定果品(苹果、梨、桃等)硬度值的硬度计。
3.16韦氏硬度计(Webster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韦氏硬度值的硬度计。该硬度用于金属厚度(1~6)mm为板材、管材的硬度测定,适用于铝、铝合金、铜及比较软的黑色金属等。
3.17巴氏硬度计(Barcolimpressor)
测定材料巴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3.18铸造用温型表面硬度计(greensandmouldsurfaceharduesstesterforcastings)
测定铸造湿砂型(蕊)的表面硬度值的硬度计。通过砂型表面硬度值检查砂型的坚实程度。
注:该硬度计有A、B、C三种形式,A型适用细砂、手工或一般机械造型。B型适用粗细砂型、手工或一般机械造型。C型适用高压造型。
3.19携带式硬度计(portablehardnesstester)
便于携带和现场试验的硬度计。携带式硬度计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对大型构件或原材料进行硬度试验,但多数硬度示值误差较大。携带式硬度计有:携带式布氏、洛氏、维氏及里氏硬度计等。
3.20携带式布氏硬度计(portableBrinellhardnesstester)
利用动态试验力测定金属布氏硬度值的一种硬度计。其原理是采用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冲击,使钢球压头压入试件的表面而获得压痕,根据压痕直径测定其布氏硬度值。
3.21超声硬度计(ultrasonichardnesstester)
用超声传感器的压头与试件表面接触时,其谐振频率随试件硬度改变的特性来测定硬度值的硬度计。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速度快、便于操作等特点。适于对金属薄片或镀层的硬度检验和现场硬度监视或分析。但对试样表面要求极为严格,限制了使用范围。
3.22里氏硬度计(Leeb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里氏硬度值的硬度计。并用里氏硬度值换算成布、洛、维、肖氏硬度值。
3.23电磁硬度计(electro-magnetichardnesstester)
根据磁性矫顽力随硬度变化的特性来测定试件洛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3.24土壤硬度计(soilhardnesstester)
测定土壤硬度值的硬度计。
注:土壤硬度是以一定形状的压头压入土壤某一深度时单位底面积所受的平均阻力来表示。测定水田、松软土及沼泽地时,用圆锥角300的不锈钢圆锥压头,底面积3cm2。最大压入深度为50cm。测定旱田及一般土壤时,用顶圆半径为0.5mm,圆锥角90o的圆锥压头,底面直径10mm,最大压入深度为20cm。
3.25马氏硬度计(Martenshardnesstester)
测定材料马氏硬度值的硬度计。

8 条回复

yjmbshib  2010-01-08 09:27
要钱哇~~~!~~~
22295  2009-12-14 19:41
谢谢了,楼主辛苦!
lucy-lee  2009-12-02 15:48
谢谢了,楼主辛苦!
叶子龙  2009-01-26 20:02
很好,正需要.谢谢.
maomouren0832  2009-01-19 22:03
太负责了 全面
sailai  2008-07-27 09:15
太多了能提供下载就好了
慢慢看了
LEICAOYAN  2008-07-21 09:37
的确蛮多的,谢了
平凡人  2008-05-29 20:59
幸苦了搞那么多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