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
Alu · 2008-06-06 20:37 · 85735 次点击
但是否由于组织内个体的差异性、整体的不完美性客观存在,管理者追求改善的努力就会一无“适”处了呢?其实不然。管理的有效性恰恰体现在通过管理,使组织具备自我净化、自我改善的功能上。
记得上小学的时侯,每天都要经过一条小河。每到傍晚,那里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聚在河边,洗刷物件。到了夏天的时候,河滨里更是热闹,洗的洗、刷的刷、游的游,把河里的水搞得一片欢腾。每当人们洗刷完毕离开河边之时,河里已是混浊一片了。可奇迹总是每天在发生。当你第二天清晨再经过那里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河水依旧是那么的宁静和清澈!那时,幼小的我产生疑问:河里的水怎么会在清晨变得清澈、透明?后来,等自己大了,学到的知识多了,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河水是活的,具有多种微生物的自我净化能力。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混浊,而把河废掉,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无效之举。
假如把一个健康的企业组织比作这条河的话,我想,管理者的职责不在于花更多的精力清除不良因素,而是任其适当合理存在,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该承认并学会欣赏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企业的功能之一,就是包容员工多样化的差异性,并将其揉合成一种向心力。比如在能力差异上,能力强的员工恰恰在能力较弱的员工那里获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员工又以能力强的员工为荣耀,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双方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一种彼此依赖和满足的关系。如果在一个公司全都是“武林高手”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相互抵销的消极现象。从管理实用的原理出发,不妨有意或者无意地制造差异性,让组织自然地进入一个有序磨合的状态。
其次,管理者还应学会巧妙利用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素质的落差性。很多管理者都希望组织内部的优秀分子、纯洁分子越多越好。“事实上,大概没有比会聚优秀人才于组织更可怕的事情。优秀人才的负面效果,往往使组织更加僵化,更倾向于争斗和本位主义。一般认为非优秀人才能起到中和作用。”这是日本经济学家屋太一先生在《组织的盛衰》中写到的一段话。
著名漫画家郑辛遥有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题目上写道:“若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中的强者。”就公司内部来说,难免有素质不良人员,也会有难缠的人。如果把他们当成仓库里的烂苹果一样,挑出来,扔出去的话,一切都显得简单了。问题是,人的关系复杂性远远不能等同于挑出烂苹果来的那么简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倒不如换一种不扔的思维,发掘“绊脚石”成员的长处,从而使其变成“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