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经典问答(三)

  LX249202004 ·  2008-06-17 22:47  ·  32084 次点击
51、如何计算计量值数据特性值的工序能力指数?
(1)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数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相一致时:

---工序能力指数;
——公差;
——标准偏差;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2)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不一致,即存在中心偏移量()时,用表示:
式中:
---工序能力指数
——公差;
——标准偏差;
(3)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上限时,常采用公式:
(4)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下限时,常采用公式:
52、工序质量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工序质量以及工序能力指数的测定和分析,对于产品设计、工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和技术改造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比各种工艺方法,选择适合于目前设计要求的工艺手段。
(2)了解设备能力与工艺要求的关系,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购置新设备或改造现有设备。
(3)协调互相关联的各道工序,研究工序能力与生产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消除薄弱环节。提高生产能力,缩短生产时间。
(4)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并确定特殊工艺的加工方法。
(5)提供关键工序能力的数据信息,以便供给设计和工艺人员,作为制订各有关计划时的依据资料。
53、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由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影响工序能力指数有三个变量:即产品质量规范(公差范围T);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的偏转量;工序加工的质量特性值分散程度,即标准偏差(S因此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有三个: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增大公差范围。
54、减少中心偏移量的措施有哪些?
(1)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量连续生产过程中由于工具磨损、加工条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偏移的规律,以及进行中心调整,或采取设备自动补偿偏移或刀具自动调整和补偿等。
(2)根据中心偏移量,通过首件检验,可调整设备、刀具等的加工定位装置。
(3)改变操作者的孔加工偏向下差及轴加工偏向上差的倾向性加工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4)配置更为精确的量规,由量规检验改为量值检验;或采用高一等级的量具检验。
55、减少分散程度,提高工序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1)修订工序,改进工艺方法,修订操作规程,优化工艺参数,补充增添中间工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2)检修、改造或更新设备,改造、增添与公差要求相适应的精度较高的设备。
(3)增添工具、工装,提高工具、工装的精度。
(4)改变材料的进货周期,尽可能减少由于材料进货批次的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波动。
(5)改造现有的现场环境条件,以满足产品对现场环境的特殊要求。
(6)对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的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
(7)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推行控制图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加强质检工作。
56、什么叫主导因素?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后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和占支配地位的因素,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定位装置、机器、操作工人、零部件等。
57、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1)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8、质量可追查性有哪些优点?
(1)可在精确无误的基础上回收可疑产品,以免造成使用上的更大损失。
(2)易于查明缺陷原因,并使维修和补救费用最少。
(3)提供明显标志,以避免产品的混淆。
59、简述检验的步骤。
(1)明确质量的要求;(2)测量试验;(3)比较;(4)判定;(5)处理。
60、检验的质量职能有哪些?
保证职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四项。
61、四项质量职能的关系怎样?
检验的四项质量职能是保证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通过监督,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和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对产品来说,就等于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在成品检验中,得到许多质量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就是为稳定提高成品质量提供了方向,同样也起到了“事先预防”的作用。通过质量检验而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依据,为改进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为完善质量管理提供资料。
62、“卡、防、帮、讲”的含义是什么?
检验人员的“卡、防、帮、讲”就是针对检验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提出来的。
卡:即把关;
防:即预防出现不合格品;
帮,即对操作者进行技术指导,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讲,即宣传“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63、怎样设置检验站?
检验站的设置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管理上的可行性这三方面的因素。按照这一要求,企业的一般做法是:
(1)在外购件、成品入库的地方设置检验站。
(2)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工序检验站。
(3)在零件和产品完工处设置中央零件库检验站和成品入库检验站。
(4)对于一些所谓“不可逆”的工序设置检验站。
64、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的控制程序的内容有哪些?
(1)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应具备的量程、准确度等。
(2)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以确认所要求的准确度。
(3)根据生产厂家的规范、上次校准的结果以及使用的方法和程度,定期对设备进行调整、修理和再校准,以保持使用中所要求的准确度。
(4)包括仪器惟一标识、校准频次、校准状态以及返还、搬运、防护和贮存、调试、修理、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的文件。
(5)应能追溯到已知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参考标准,最好是国家或国家承认的标准,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用于校准的依据应形成文件。
65、检验部门的职责有哪些?
(1)参与制定检验计划,编制检验人员所用的全部手册和程序。
(2)参与制定产品和工序的检验标准。
(3)制定人员、设备和供应等方面的预算。
(4)参与设计检验场地,选择设备和仪表,设计工作方法。
(5)分配检验人员工作,监督和评定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检验人员达到质量和效率的标准。
(6)在调查和解决质量问题上,以及在其他跨部门工作中同其他部门合作。
(7)复核不符合规格产品的情况,参与研究处置方法。
(8)复核存在着不符合规范迹象的工序情况。
(9)制定和批准有关质量方面必需的文件记录。
(10)挖掘下级人员的潜力。
(11)了解设备、仪表的配备、检验方法和操作等方面的新工艺的发展,取其合适的部分为企业所用。
66、如何用数据来衡量检验人员的准确程度?
可以用“准确性百分率”或“错检百分率”来衡量与考核检验人员的检验准确程度。
(1)准确性百分率=(d-k)/(d-k+b)×100%
式中:d——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
k——复核检验时,被检验人员剔除的合格品数,即错检数;
d-k——该检验人员所发现的真正不合格品数;
b——该检验人员漏查出的不合格品数/由复核测定的,即漏检数;
d-k+b——产品中实际存在的真正不合格品数。
(2)为了克服上述公式可能出现的“宁错勿漏”的不足,可以用错检百分率来考核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错检百发率=k/(n-d+k-b)×100%
式中:n——送检总数;
k——错检数;
d——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
b——漏检数。
67、售后服务的作用有哪些?
(1)售后服务有助于迅速、有效、持久地发挥产品功能和社会效益。
(2)售后服务有助于提高产品信誉,促使产品销售。
(3)售后服务有助于生产企业直接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顾客的需要,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4)售后服务有助于向顾客介绍产品,引导消费。
68、售后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1)咨询介绍服务。
(2)技术培训服务。
(3)运送、安装和调试服务。
(4)三包服务。即包退、包换、包修服务。
(5)维修服务。包括定点维修、上门修理、巡回服务。
(6)访问服务。
69、销售者应当履行的五项“三包”义务是什么?
(1)不能保证实施三包规定的,不得销售目录中所列的相应产品。
(2)必须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
(3)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制度,不符合法定标识要求的,一律不准销售。
(4)出售产品时,有开箱检查、正确调试、介绍维护使用事项、三包方式及维修单位、提供有效发票和三包证据。有效发票是履行三包的凭证之一,是由财政、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发票。(5)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查询、投诉,并提供服务。
70、修理者应当履行的五项“三包”义务是什么?
(1)承担修理服务义务,即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负责进行管理,并保证修理质量。
(2)维护信誉,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和零配件,保证修理后的产品正常使用30日以上。
(3)保证维修费用和零部件全部用于修理业,并接受监督。
(4)承担因修理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和责任。
(5)接受消费者关于修理质量的查询。
71、生产者履行的三项“三包”义务是什么?
(1)明确三包方式,说明由谁具体负责修理业务,并说明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2)负责提供维修技术资料、合格的零配件和修理费用,并保证在产品停产后5年仍然能继续提供合格的零配件。
(3)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查询,并提供服务等。
72、家电产品现场使用质量信息的内容有哪些?
(1)产品及其重要的几项质量特性。
(2)产品故障类型、部位,故障前产品正常运转的累积时间(包括已过保修期的产品)。
(3)故障影响范围的大小,通常是以包修服务率(保修费与包修产品总数之比)等指标作为统计量。
(4)最易损坏或损失最大的故障次数,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以便分析故障是在使用环境下出现的还是在环境恶劣情况下出现的。
(5)收集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73、现场使用信息的来源有哪些?
(1)同现场有关人员接触,向销售员、顾客意见调查员、技术维修人员、修理部门人员了解情况。
(2)有控制地“试用”产品,生产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产品,有选择地在某些顾客中试用,按规定时间提取数据,使它起到产品性能重要数据库的作用。
(3)向顾客购买情报,可以签订合同,按规定执行。
(4)产品监测,它可以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完好状态进行监测。
74、配备的质量信息管理的专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厂内外质量信息反馈的组织联络工作,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信息综合分析工作,并写出报告,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
(2)必要时参加分析试验和组织现场调查。
(3)组织回复顾客意见。
75、入库保管应采取哪些措施?
(1)根据实验室和现场使用的数据,增加货架寿命。
(2)制定存放产品期限的标准。
(3)在产品上做出明显的识别标志,以便易于辨别产品的规格、品种以及出厂日期。
(4)做好成包产品的分装、改装。
(5)加强入库验收和出库计数工作。
76、包装质量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应从包装方式、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三个方面考虑。
(1)包装方式。一般有两种,即组合包装和最终包装。
(2)包装设计。是新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产品设计的有关程序和要求同样适用于包装设计。
(3)包装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从产生、形成到实现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仅能保护产品,而且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77、制造企业运输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包装的目的性。
(2)合理选择厂内外的运输方式。
(3)科学地预测和估计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进行模拟试验,然后在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等方面采用相应的防患措施。
78、如何理解质量方针的含义?
质量方针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含义有:(1)质量方针是企业的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2)质量方针是企业内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执行质量职能以及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和依从的行动指南。
(3)质量方针是指导企业的成员沟通意见和开展质量活动的一般规定,显然它给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理供了一定自主权。
79、产品设计的质量方针包括哪些内容?
(1)设计的产品质量水平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高价出售,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2)产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与竞争对手的售价相同,而以提高服务使销售额超过竞争对手。
(3)产品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平,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适当降低销售价格,以求得薄利多销。
(4)产品质量水平一般,但兼有其他多种功能,能做到一机多用,满足顾客要求。
80、企业质量活动的要求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各个环节应贯彻以预防为主、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2)技术部门必须向质量控制部门提供解决质量关键问题、改进产品质量的方案和具体措
(3)建立落实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的组织机构。
(4)各部门对其所承担的质量职能提出书面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5)协调各项质量管理活动。(6)定期检查各种技术组织措施的完成情况。
81、编制质量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1)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资料。
(3)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某项产品或某项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
(5)企业和用户签订的合同和有关特殊要求。
(6)其他文件。
82、质量计划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1)质量计划的目的;
(2)企业各级人员的职责;
(3)合同评审;
(4)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作出明确规定;
(5)有关质量记录;
(6)质量审核;
(7)对培训和统计技术等作出规定。
83、编制质量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
(1)企业厂长(或经理)应当亲自领导,产品(或项目)负责入主持和组织质量计划的制定工作。
(2)建立质量计划编制小组。
(3)提出编制质量计划的指导原则。
(4)准确无误地找出关键质量问题。
(5)召开各种座谈会,征求对质量计划草案的意见。
(6)质量计划草案必须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断“交换、比较和反复”,才能成为保证全企业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
84、上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是什么?
(1)制定并实施企业的质量方针。
(2)制定并实施企业的质量目标。
(3)主持建立质量体系。
(4)建立并领导质量管理机构。
85、中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有哪些?
(1)制定本部门的质量分目标。
(2)配置本部门的岗位。
(3)制定程序文件。
86、基层管理者的质量职责有哪些?
(1)组织基本功训练,落实“三按”和“三分析”活动。
(2)落实质量控制点。
(3)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地解决问题点。
87、质量管理办公室(或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
(1)协助厂长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制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工作计划,检查并督促各部门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产品升级创优规划,并进行协调、检查和总结。
(4)组织制定和修订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管理标准和质量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做好协调、检查和考核,以及组织评选奖励质量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工作。
(5)规划、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质量体系,搞好运行中的协调工作。
(6)组织产品质量审核、程序审核、过程审核和质量体系审核,协助厂长进行管理评审工作。
(7)检查和督促企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负责外部质量保证活动的正确实施,接待并做好顾客或第三方进行外部质量监督和质量认证中的质量保证能力审核等工作。
(8)组织、协调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重点组织QC小组活动,负责QC小组的登记、注册、管理和业务指导,以及成果的审查、发表、推荐和奖励申报工作。
(9)同人事、劳动、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各类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和岗位专业培训工作。
(10)参加新产品试制的质量管理和新产品鉴定工作。
(11)组织与管理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搞好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贮存和使用检索等工作。
(12)其他工作。
88、产品质量审核的作用有哪些?
(1)能及时地掌握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动态,研究并预计其发展趋势。
(2)对审核中暴露出来的有关设计、工艺、标准和检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3)通过对质量缺陷的调查研究,同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分析比较,瞄准竞争产品,进行质量改进,提高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4)研究出厂产品质量与为用户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质量改进,降低产品的外部故障损失,节约服务费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信誉。
(5)研究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探求适宜的质量水平。
89、产品质量审核大纲的内容有哪些?
(1)确定产品审核对象。
(2)制定产品的审核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3)制定质量缺陷重要性分级标准。
(4)制定产品审核办法。
(5)确定产品审核实施步骤。
(6)规定产品审核报告的内容、格式。
(7)规定产品审核间隔期、抽样地点和样本大小。
90、产品质量审核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1)根据顾客反馈,质量缺陷发生的频数较多的质量特性。
(2)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顾客不满意的质量特性。
(3)对销售市场的产品竞争颇有影响的质量特性。
(4)造成过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质量特性。
91、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的内容有哪些?
(1)列出质量审核的具体项目。
(2)对每个产品审核项目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具体给出应判定的缺陷等级。
92、产品质量审核中的抽样检验的步骤有哪些?
(1)确定产品质量审核间隔期。
(2)确定产品质量审核抽样检验地点。
(3)确定产品审核样本容量。
(4)审核检验。
93、产品质量审核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1)说明审核范围。
(2)记录审核的情况。
(3)提出审核结论,包括受审核的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的结论。
(4)详尽地叙述每一条批评性的结论。
(5)指出是否需要对设备的性能、检验效率、操作人员的技能等采取纠正措施。
94、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需要审核的要素和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范围。
(2)审核人员的资格。
(3)有关审核的结果、结论和建议的报告程序。
(4)改善活动的跟踪审核。
95、审核体系要素“质量成本”应当审核哪些质量活动?
(1)质量成本部门的确定。
(2)质量成本预测。
(3)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
(4)质量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开展。
(5)质量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6)质量成本的报告。
(7)最适宜的质量成本模型的建立。
(8)开展质量成本活动对整个质量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96、简述质量体系审核人员的资格。
(1)对审核组的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作出规定,例如个人品德、在体系审核方面受培训和教育的历史,包括:是否知晓和理解质量体系审核要用的标准;是否掌握了检验、提问、评定和报告等评审技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否具备审核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实践经验等。
(2)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的项目无直接责任。
(3)审核人员通常由各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必要时还可由厂领导参加有关审核的结果、结论和建议的报告程序。
97、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有哪些?
(1)体系诸要素的职能是否已经转化为质量职责并得以认真贯彻和落实。
(2)组织机构是否完善。
(3)体系中的各种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要素的资源(例如人员素质、设备器材、财力状况等)是否确有保障。
(5)要素构成是否合理。
(6)工作现场、作业或工序是否符合规范。
(6)在制品的质量状况。
(7)活动有无记录,各种文件是否齐全清晰、保管得当。
(9)进行体系有效性审核。
98、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审核包括哪些内容?
(1)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否增强。
(2)职工的质量意识是否增强。
(3)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4)过程(或工序)质量是否稳定。
(5)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6)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7)质量管理水平是否提高。
(8)企业管理水平是否提高。
99、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1)对每个被审核项目作出评价,明确指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缺点、问题,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负责采取措施的责任者。
(2)指出体系本身的不足,以便对体系的设计加以改进。
(3)指明不合格的或有缺陷的具体项目,写明这些缺陷产生的可能原因和证据。
(4)反映上次审核后,经领导批准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并对此作出评价。
(5)对本次的体系审核工作作出总评价。
(6)形成文件并发给所有有关部门、主要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审核报告应连同原始记录等整理后归档。
100、过程审核的作用有哪些?
(1)调查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与效果,对其制定是否切合实际、导向作用如何进行评价,明确是否采取纠正和改正的措施。
(2)了解过程因素的现状,评估其达到的控制水平,研究因素变化与过程质量波动之间的关系,明确如何对过程因素进行更为经济有效的控制。
(3)对关键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研究企业质量控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改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为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增加预防控制的作用和为增强质量保证能力指明方向。

1 条回复

nzm_1956  2008-06-18 16:49
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