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人员管理计量的制度

  司德鹏 ·  2008-06-18 15:51  ·  55347 次点击
一、计量管理人员管理计量的制度。
1计量器具的选配
1.1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
测量设备选配要从测量、技术、经济特性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测量特性
a)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特性,包括不确定度、稳定度、量程、分辨力等。
b)量值应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如果没有上述基准,应与国际上承认的其他有关计量标准,如适用的标准物质、共同认可的测量标准或工程标准建立溯源关系。
c)接受检定(校准)的方法和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可行、简便。
d)具有合理的检定周期(或确认间隔)。
e)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2)技术特性
a)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靠。
b)运输、装卸、组装、安装方便,并易于和检定(或校准)装置连接装配在一起。
c)在使用保存期间,易于防护、防损坏、防污染、抗干扰性能良好。
d)所需专用辅助设备(安装、读数、记录、电源等)少。
e)对环境、操作人员条件要求合适,不苛刻。
(3)经济特性
a)测量设备购置费用少。
b)操作、维护、保护、检定(或校准)费用少。
c)能修理,使用寿命长。
d)利用率高。
e)使用时所需场地少。
除考虑上述条件外,还要考虑一些综合影响因素:
a)测量设备标准化要求。
b)部分类型测量设备没有检定规程。
c)测量和计算自动化趋势。
d)传统习惯影响。
测量设备选配是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利益的基础上,对诸多因素进行技术论证、评审和裁决的活动。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特性的选择,特别是不确定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
1.2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在不确定度满足预期使用条件下,还应考虑其他测量特性,如稳定度、量程、分辨力,同时还应考虑成本、使用方便性等特点。
(1)不确定度选择应满足的条件
选择时,应使所选用的计量器具不确定度U1等于或小于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0,即:
U1≤U0
U0可通过查表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U0=T/3MCP
式中:MCP–检测能力指数;
T–为产品参数加工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或者工艺过程监测控制参数允许变化范围。
注:
Ⅰ计量器具不确定度U1可视为计量器具的最大测量误差。
Ⅱ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0可视为计量器具引起的最大测量误差允许值。
不同的计量器具有不同的不确定度数值。表2为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表3为比较仪(分度值≥0.0005mm)的不确定度,表4为指示表(分度值≥0.001mm)的不确定度,表5为大尺寸外径千分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表6为大尺寸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表7为杠杆千分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
1.3计量器具的经验选配方法
可以凭经验选配计量器具,经验选配原则:
U1≤(1/3–1/10)T
式中:U1–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可视为计量器具的最大测量误差)。
T–为产品参数加工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或者工艺过程监测控制参数允许变化范围。
2计量器具的校准管理
2.1计量器具校准类型
(1)入库(进厂)校准
测量设备在出厂后,要经过运输,有的要经过几次转手,从出厂到用户收货入库,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就存在着测量设备变成不合格的可能。所以要对购进的测量设备进行入库验收、校准,合格方可入库。验收校准不合格的一律不允许入库,退回物资采购部处理。购进的测量设备凡无制造许可证标志的(CMC标志等),不能认为是合格品,防止社会上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流入企业。
(2)出库(发放)校准
仓库存放的测量设备,在发放时,企业计量部门对每件测量设备进行建档、登记、编号、立卡,确定校准周期后再使用。并对外观进行检查,已超过校准有效期的,应进行全面校准。测量设备库存时间长了,由于保管不善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原本合格的测量设备变成不合格,所以,一定要经过校准合格,才准发放使用。
对于新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实行周期校准的第一次校准,所以也称“首次校准”。
注意:入库、出库校准(或检定)如何进行,是否必要,视各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得到校准和检定。
(3)周期校准
定期校准是指按标准规定对使用中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并按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加以区别和管理,它是整个校准工作的核心。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应定期由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法定计量机构)进行周期检定。属于非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企业也要登记造册,按校准周期自行校准或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
(4)返回校准
从工具库借出的计量器具,返回工具库后,应先进行必要的校准,然后再上量具架待用。此种校准是周期校准的补充,是否需要,各企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专用量具,一般要进行返回校准。
(5)巡回校准
对重点产品、关键工艺、高精度机床和生产流水线上使用的测量设备要加强管理,到车间、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校准。巡回校准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校准,如万能量具的零位校准,温度计量中控制仪表的炉前校准都属于这类性质。
(6)临时校准
测量设备在确认周期内发生故障,可根据使用人员要求,给予临时校准。
(7)在用测量设备抽校
在用测量设备抽校是指对现场或在线测量设备的示值和主要计量性能随机抽取样品的校准,抽样的样品的数量要足以代表全部在现场使用或在线测量设备的示值和主要计量性能的合格情况。因此,企业要随机抽取抽校不少于10%的测量设备,抽校情况见表9。
表9:在用测量设备抽校情况表
抽校人:日期:
序号器具名称使用部门抽校台件数合格台件数抽校日期备注
注:
a)抽校数每季度不底于在用测量设备总数的10%。
b)按确认规范对使用中的测量设备进行考核。
c)抽校要作好原始记录。
d)抽校合格率=(抽校合格台件数/抽校台件数)*100%。
(8)降级、报废、销号
对于测量设备的校准,要严格按校准标准规范进行。对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发给校准合格证或合格封印,对于无法保证原来的准确度或无修理价值的测量设备,应经授权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降级或报废。报废的测量设备应立即抽卡销号。无校准证书或过了校准时间间隔的测量设备,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2.2校准的注意事项
(1)量值溯源与校准规程
用于检验、测量的计量器具和用于校准的标准器到高一级别国家承认的标准,若不存在上述国家承认的标准或无有关的检验规程,则应将校准的方法形成文件,即自行编制校准规程。
自行编制的校准规程一般包括:
a)目的
说明该校准规程控制的活动、控制的目的。
b)适用范围
说明该校准规程的适用范围,必要时可以明确该规程不适用的范围或对象。
c)技术要求
应着重编写与受检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使用寿命等有关的技术内容与要求,如:
Ⅰ)准确度等级;
Ⅱ)灵敏度、稳定度等计量性能;
Ⅲ)抗干扰等理化性能;
Ⅳ)表面粗糙度、刻度清晰度、表面划痕、毛刺、裂纹、气泡、垫印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等;
d)校准条件
应明确规定计量器具标准器、校准设备和校准场地环境条件方面的要求。
在满足校准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e)校准项目
应明确规定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部位和校准内容。确定校准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计量器具客观实际使用需求。
必要时,可以对某些计量器具的校准项目按使用中、维修后与新制造的不同状况区别规定。
f)校准方法
应规定计量校准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要求编写的具体、明确,有操作性,所用公式、常数、参数均应可靠,有据可查。必要时,还应举例说明。
g)校准结果的处理
应明确作出受检计量器具在校准结束后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及裁决理由。
一般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应规定填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而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只发给校准结果不合格通知书。
h)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是指受检计量器具相邻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般情况下,校准周期应根据受检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使用环境条件和使用频繁程度等因素确定。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一般只规定其最大检定周期,指导有关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检定周期。但企业计量校准规程中应明确应执行的校准周期,但可以对同类计量器具在不同使用单位(分厂或车间)有不同的校准周期。
i)附录
附录的内容可包括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内容。
(2)合适的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是确定计量器具相邻两次校准的最大期限。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校准周期,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量器具的校准周期,并对校准周期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风险和费用的折中。
有许多影响校准的周期,其中较主要的有:
a)测量器具的类型;
b)制造商的建议;
c)测量器具的使用场合(包括测量质量特性重要与否以及后果严重与否);
d)测量器具的失准情况,周期校准的合格率;
e)测量器具使用的频次和磨损趋势(现场操作用和监督用量具的频次明显不同);
f)校准成本;
g)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等);
h)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
在确定校准周期时,校准费用不可忽视,因为校准费用也是一种制约因素。在制定校准周期时,应对以下两个基本的和相对立的原则进行权衡。
a)使用不合格测量器具的风险尽可能小;
b)保持一个最小的校准费用。
3)校准状态标识和管理
a)校准状态标识
校准状态可用合适的标志,不限于挂牌和贴标签,只要能识别出量具是否在有效期限之内就行。
除了校准状态标识外,还有“封存”“禁用”等表征计量器具所处状态的标识。
合格证封存证准用证禁用证限用证
NO.NO.NO.NO.NO.
有效期限:有效期限:有效期限:有效期限:有效期限:
校准员:批准人:校准员:批准人:校准员:
表10:标志的种类及用途
序号标志式样适用范围备注
1合格标志长方形,绿色,可区分A、B、C三类计量器具,尺寸可制作大、中、小三种适用于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若要区分A、B、C三类,应事先划分三类的范围,列出名单
2限用标志
长方形,黄色,可区分A、B、C三类计量器具,分别制成三种适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仅用其局部测量范围的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时只对这一部分测量范围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出具检定(或校准)报告
3准用标志长方形,绿色,可区分A、B、C三类计量器具,分别制成三种适用于按技术说明书或企业自编校准规程校准的计量器具
4
一次性鉴定合格标志长扁圆形,绿色适用于计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经检定合格后能确保在其使用寿命内满足检测准确度要求,允许作一次性检定管理的计量器具
5封存标志长方形,紫蓝色,白字适用于暂时不使用的计量器具,这类计量器具在封存期内不安排周期校准,但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启封校准,并根据管理类别更换相应的标志
6禁用标志长方形,大红底,白字适用于超过校准周期或因校准不合格待修,或因报废暂留在工作场所等待处理的计量器具
b)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Ⅰ)标志统一由企业计量主管部门制作、发放。
Ⅱ)填写标志时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标志中的计量器具编号应与实物一致。必要时可加一层透明保护膜。
Ⅲ)各种标志的签发人员如下:禁用标志和封存标志由计量部门负责人签发,其余标志由计量部门专业校准人员签发。
Ⅳ)标志须贴在不影响计量器具工作和读数的醒目位置上。
因为体积小或影响操作等原因而不宜贴标签的检测设备,其校准状态标签可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但设备上要刻上编号,便于追溯。
c)其他标志的适用范围和用法
Ⅰ)蜡封标志:适用于实行班、批校准的量规,由校准员在其工作面上进行蜡封,表示合格。
Ⅱ)色漆标志:在量规非工作面上涂绿色漆一道,表示量规磨损接近极限尺寸。对实行班、批校准的量规,在量规非工作面涂棕褐色漆一道,表示实行每工作班返还校准;无此标记的表示实行批(例如6个工作班)返还校准。对列入定检的工、卡、量、模具,涂黄色漆一道表示待修禁用,应及时送修;涂红色漆一道表示报废禁用,应尽快从现场撤除处理。
Ⅲ)封印管理
◆封印的位置
对那些仅允许在修理(或校准)时可以调整的仪器,而在使用时不允许调整的部件(或零件)必须进行印封,这些印封部位一般在仪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规范中有规定(如计量器具调节孔上的火漆和蜡封,表示禁止使用者自行调节)。
◆确定相应的封印形式
封印的形式有标签、焊料、线材、涂料等多种,应针对封印的不同位置状况,相应选择合适的封印形式,都要能够达到一经改变即明显可见的效果。因此,不仅应针对封印位置及相应的封印形式做出明文规定,而且还需要对使用这种形式被改动后出现的明显变化做出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测量设备可调部位的封印管理。
(4)校准的实施者
Ⅰ)一般送检设备到国家授权机构进行校准。
Ⅱ)如要进行自我校准,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有自己的标准器,标准器须自己送检。
◆具备有校准资格的人员。
◆有校准规程。
(5)校准记录
无论是委外校准或自行校准,都应对校准结果作好记录,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控制。
校准记录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Ⅰ)检测设备名称、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额定特性及参数。
Ⅱ)校准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等)
Ⅲ)所用标准器的名称、型号和编号。
Ⅳ)校准依据的校准规程。
Ⅴ)校准日期。
Ⅵ)校准过程中所进行的每次独立测量的结果。
Ⅶ)校准结论。
Ⅷ)校准员和校验员签字。
3计量器具的流转管理
计量器具从进厂到报废,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应对计量器具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检定校准、修理和报废等流转实行由职能部门(如品管部计量组)统一管理,统一制定制度,建立台帐、分台帐和设备卡片,并保存各个流转环节的记录,以实施有效的统一管理。现以中小企业计量器具的流转管理作一说明。
中小企业计量器具的流转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量具的添置由计量室量具管理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提出计划,上报室主任审批。
(2)量具的购买由物资采购部负责。
(3)外购、自治的量具应经过量具校准员校准。验收合格后,方能凭合格证入库。
(4)凡入库的量具,一入库就由量具保管员和量具管理员负责编号、建卡、登记台帐。
(5)各部门所需量具经量具保管员审核后,到库房领取。出库量具必须经校准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在总量具帐册中须说明发放单位和时间。使用部门的工具库应建立分帐,其中一部分量具发放给个人使用,另一部分量具则在工具库保存作为借用或备用量具。历史记录卡(计量器具履历卡)在工具库保存。
(6)由量具管理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量具校准周期和定期校准计划。由量具检修组负责进行定期校准,返回校准和抽校等校准工作。
(7)总量具帐册分别由量具管理员和总库保管员负责,各部门量具帐册由各工具库保管员负责。两个帐册的项目应该完全一样。
4计量器具的使用保护
各使用部门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员,建立本部门计量器具的分台帐,落实使用保管员,对使用部门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监督使用部门人员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并作好计量器具的日常保养工作,按期送检、校准,不超期使用,以确保量值准确可靠。
计量器具管理部门应制定必要的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及计量器具操作规程,并配合使用部门对计量器具的使用者进行培训。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护尤其要做好:
(1)根据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调整和再调整。调整时应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调整不当而失准。
如:万用表、数字式游标卡尺使用前要进行归零调整。
(调整:指使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其他性能达到规定要求的操作。)
(2)标识检测设备的校准状态
一般在检测设备上贴校准状态标签,让使用者了解检测设备的状态(合格、限制使用、停用等)和有效期限。
因体积小或影响操作等原因而不宜贴标签的检测设备,其校准状态标签可以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但设备上要刻上编号,便于追溯。
(3)采取措施,防止调整时校准失效。比如:对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确认,编制调整作业指导书;对校准点进行铅封。
(4)采取措施,防止检测设备在搬运、维护、储存时损坏和失效。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防护措施等。
(5)作好计量器具失效时的处理
一旦发现检测设备偏离计量校准状态(失准)时,应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队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a)对被检产品,并非要重新检测,但对其有效性必须评价。追溯时间一般应计算到上次核准的时间。
b)对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
◆必要时,追回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测量。
◆对设备进行修理并重新校准。
c)应查明失准的原因。应对检定或校准方法、校定或校准周期、人员工作责任性、操作熟练程度、计量器具的适用性等重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适当采取措施。
5计量器具的ABC分类管理
一些测量设备比较多的单位为便于管理,采取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ABC分类管理方法。
A类测量设备,量虽然不多,但使用的位置和用途非常重要,作为重点管理。
B类测量设备,数量比较多,但在准确度等级和位置的重要程度方面都不高,可进行一般性管理。
C类测量设备,数量也比较多,但基本都是一些监视类仪表,准确等级较低,确认时采取一次性检定或校准的方法,损坏后更换,不用实行周期检定,可对其进行简要的管理。
ABC类管理目前在企业内使用广泛,如和标记管理结合起来加以辨别,只需在标记上印有明显的A、B、C字样即可。
A、B、C管理的分类方法是:
(1)A类测量设备
◆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和用于量值传递的测量设备,经认证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
◆企业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能源及经营管理,对计量数据要求高的关键测量设备。
◆准确度高和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测量设备。
(2)B类测量设备
◆企业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有测量数据要求的测量设备。
◆用于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物资管理用的测量设备。
◆固定安装在生产线或装置上,测量数据要求高,但平时不允许拆装、实际校准周期必须和设备检修同步的测量设备。
◆对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有一定要求,但测量设备寿命较长,可靠性较高的测量设备。
◆测量性能稳定,示值不易改变而使用不频繁的测量设备。
◆专用测量设备、限定使用范围的测量设备以及固定指示点使用的测量设备。
(3)C类测量设备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检验、经营管理、能源管理中以及在流程生产线和装置上固定安装的,不易拆装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仅起显示作用而无量值要求的指示用测量设备。
◆测量性能很稳定,可靠性高而使用又不频繁的,量值不易改变的测量设备。
◆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如玻璃直尺)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测量设备(如水表)。
6计量工作档案管理
企业计量工作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有:
(1)企业所使用计量器具(包括标准器),检验设备的检定记录,校准、维修记录,合格证书及测试报告;
(2)各类计量检测记录,原始报表记录;
(3)主要工艺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记录等。
企业还应建立计量管理、技术档案。主要有:
(1)计量机构和人员清册;
(2)计量器具台帐;
(3)计量器具发放帐和借用帐;
(4)年(月)度计量工作计划、总结;
(5)计量标准和仪器技术资料(包括随机技术文件资料);
(6)自行设计的量、检具图样、技术文件等;
(7)上级计量部门下发的文件;
(8)各类历史记录卡(计量器具履历卡)等。
凡计量标准器和大型精密计量仪器、检验设备,需按台(件)建立档案。档案内应装有:计量仪器说明书,检定(或校准)合格证,历史记录卡,修理记录,各类有关计量标准以及使用维护记录等。
企业的计量管理、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均应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妥善保管。并制定有保管、借阅、归还制度,明文规定保管期限及销毁办法。
例7:计量器具校准规程
校准规程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
4环境要求
5校准用基准物质(设备)
6校准步骤
7相关记录

4 条回复

zengfenghua  2010-06-10 01:23
拿过来看看有没有用
反思  2009-02-19 23:55
很好的学习资料,谢谢楼主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liuay  2009-02-19 16:24
我是新手,正需要这方面的学习,谢谢并收下了
nzm_1956  2008-06-18 16:37
需要这个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