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

  云天 ·  2008-08-06 22:55  ·  38866 次点击
在质量治理中,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非凡是最高治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或厂长),假如不重视质量,不把质量当作组织的生命或经营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质量治理是难以真正推行的,更是难以真正见到成效。2000版GB/T19000-ISO9000族标准要求领导真正承担起自己在质量治理体系中的职责。GB/T19000-ISO9000指出,最高治理者可运用质量治理的八项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GB/T19000-ISO9000指出,最高治理者应确保组织的质量反正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GB/T19000-ISO9000指出,最高治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有效和高效的质量治理体系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领导作用”在质量治理八大原则中位列第二,在质量治理体系“四大板块”中,“治理职责”居于首位,而“治理职责”的主要内容就是领导在质量治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任务。
但是,一些组织的领导虽然也愿意在质量治理中努力工作,但由于对质量治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不熟悉,因而工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有的组织的领导干脆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质量治理职责推给质量治理人员或外聘的专家顾问,失去了质量治理的“权”,因而使质量治理与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脱节,或者使质量治理与组织其他治理不能协调,造成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组织领导应当懂得一些质量治理知识,非凡是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但质量治理涉及的内容有那么多,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完全能把握和理解,以GB/T19004-ISO9004为例,要组织领导把每一项要求的内容都弄通是很困难的。组织领导在质量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创造一个能吸引全员参与并能持续改进的环境,因此,要理解2000版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有必要先理解质量、质量治理、质量治理体系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事实上,在2000版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这些概念有其独特的涵义。这种独特的涵义与人们一般的理解有不小的差异。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的涵义,才能在治理实践中摆脱形式化,进入自觉的领域,从而提升治理水平,提高治理的业绩。
第一节质量的概念
GB/T19000-2000质量治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1.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GB/T19000-2000质量定义的改变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本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包括标准,都应首先定义其基本术语。这种定义是一门学科或一本学术著作的前提或出发点。定义改变,就可能引起整个学科体系或著作结构内容的改变。
作为质量治理体系标准,GB/T19000-2000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术语就是质量。ISO8402:1996将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GB/T6583-1994(即ISO8402:1994)作了一点小的修改,质量被定义为“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总和。”上述两个定义没有实质区别。但是,GB/T19000:2000的质量定义却有了实质的改变,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这种改变变相在哪几个方面?对GB/T19000-2000族标准,对组织的治理又有哪些影响呢?
1.一般的理解: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质量和品质这两个词的重点都在“质”上。《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从贝,从所。”贝,贝壳也;所,斤也,砍伐树木之斧也。贝和斤均曾作为货币使用过,因而还有价值的意思。“以物相赘”,即卖东西,这是质字最初的涵义。质量和品质这两个词的词源与英语quality的词源基本相同,即都与价值、性质等意思相关。
《辞海》的质量定义没有“优劣程度”的标准,仅仅是语义性的解释。一般人对质量理解,大多是从其价值涵义上去判定的,实际上也没有标准。美国质量治理专家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是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被称谓符合性定义。显然,大多数组织,包括其治理者和员工,都是从符合性去理解质量的。只要合格,质量就好;合格率越高,质量就越好。
符合性定义有了一个优劣程度的标准,那就是组织的有关技术文件或标准。显然,这种定义尚未超越组织的范围,“顾客”还被排除在质量定义之外。
另一位美国质量治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质量是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被称为适用性定义。适用性定义考虑到顾客的需求,让质量的涵义超出了组织的范畴,适应了质量问题的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比符合性定义有了很大的进步。ISO8402:1994的质量定义,实际上是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两个定义的涵义后提出来的。但是,这个定义并没有指明“明确和隐含需要是谁的需求。按通常的理解,“明确”的需要是指满足规定,而“隐含”的需要是指顾客潜在的需要。也就是说,上述质量定义只限于顾客一方的需要。
2.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
GB/T19000-2000不仅让质量定义考虑了顾客的要求,而且还考虑了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其他相关方是指其他与组织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员工、所有者、供方和社会等。相关方也是GB/T19000-2000的重要概念,本书第四章还将作专门的讨论。
从经济学上考察,顾客的要求实际上是对产品质量效益的要求。朱兰博士一直强调:“顾客的主要爱好,不在产品而在产品提供的劳务。这些劳务涉及范围广泛的人生需要,诸如营养、房屋、交通、身份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为了提供这些劳务,产品才是重要的或是有用的。”事实上,大多数劳务,顾客既可以通过购买产品来满足,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或活动来满足。例如:从家里到工厂去上班,既可以乘坐公共汽车(购买交通服务)来满足,又可以购买汽车自己驾驶来满足,还可以通过不行来满足。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步行呢?因为步行所支付的实践和劳力与乘坐汽车相比,显得不合算。从这个意义上讲,坐汽车的质量就高于步行的质量。
一般来说,顾客的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但归根结底是“划算”,是效益。与顾客购买和使用产品所支付的成本比,收益越大,效益越高。因此,顾客对质量的理解往往是:
质量=收益-成本
应当说明的是,公式中的收益和成本都包括各个方面,收益的项目与其劳务需要相一致,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或心理的,还有一个评价的问题。
相关方的要求在本质上与顾客是一样的,归根结底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是,相关方与顾客不同,往往不是产品功能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收益一般是间接的。他们支付的成本也不是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费用。典型情况如下表:
表1-1相关方对质量的要求
相关方收益成本对质量的要求员工工资劳动职业/工作满足所有者汇报投资投资效益供方贷款产品继续经营的机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和治理活动认真负责的社会服务
对产品质量来说,直接的相关方或直接的受益者是顾客。因此,2000版GB/T19000-2000族标准主要是为满足顾客的要求,质量定义中所指的要求也主要是指顾客的要求。
3.如何理解“要求”
GB/T19000-2000中3.1.2条对“要求”的定义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往往将“隐含的”排除在外,是很不妥当的。如今,产品越来越复杂。有几个顾客能知道VCD机的原理和结构?你不可能让顾客提出具体的要求来,顾客的要求往往是大概的、模糊的、说不清楚的、难以言传的或不成系统的。更多的要求往往是“隐含的”需求和期望。这需要组织去调查、去分析、去研究、去提炼、去综合。
组织,非凡是组织中的技术人员,一说到质量,往往只想到性能、寿命、可靠性之类纯技术的内容,这是一种封闭的理解。GB/T19000-2000的质量定义是开放的,它将纯技术的内容(固有特性)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结合起来。固有特性只是一种手段,因而是可变的;而满足“要求”却是目的,它制约了固有特性的项目、内容和指标。
质量定义的这种规定,体现在2000版GB/T19000-2000族标准中,有以下一些非凡的要求:
a)组织的质量治理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组织的任何提供都应当“持续改进”;
c)组织的质量治理体系需要考虑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努力超越所有相关方的期望;
d)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足程度要进行监视和测量;
e)对员工的培训和治理应考虑到其个人发展和满足程度的提高;
f)与供方和合作者建立合作关系而获益;
g)组织应确保其产品、过程和活动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
h)组织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i)组织要遵循伦理道德和社会习惯,考虑对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j)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组织的财务业绩。
4.质量不仅仅限于产品
组织的质量治理,不仅是针对产品而言的,而且是针对体系和过程而言的。产品质量满足了“要求”,体系或过程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组织依然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一顾客或其他某一相关方,对产品的要求与对体系、对过程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有差异的。组织既要让自己的产品满足他们的要求,也要让自己的体系和过程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一点是2000版GB/T19000-2000族标准的又一个特征。
可以说,我们的组织,包括组织的领导人员对这一点往往是忽视的,甚至尚未熟悉到。他们抓产品质量还得力,却对体系或过程质量不重视。事实上,体系质量布不高,过程质量不好,产品质量也抓不好。质量治理体系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根本保证。过程则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条件,是制约因素。因此,抓产品质量,首先要抓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质量。2000版GB/T19000-2000族标准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此外,因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体系或过程的要求与对产品的要求有不同,组织还应当尽量满足这些不同的要求。例如:顾客对质量治理体系审核认证的要求、社会对组织生产过程不污染环境的要求,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所有者对治理评审的要求等等。忽视这些要求,顾客依然可能抛弃你,而选择别的组织;而社会(例如政府)甚至可能强迫组织整顿以至关闭,等等。
5.小结
a)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b)质量应当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c)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应履行的需求和期望。
d)质量的具体体现是一组固有特性。
e)不仅产品要有质量要求,体系或过程也要有质量要求。
f)质量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概念。
g)质量的最终判定权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那里。
质量的本质涵义是经济学的,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3 条回复

云天  2008-08-06 22:57
采用质量治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治理体系的涉及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治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治理体系要素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标准中的“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标准的指南。
标准适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法律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1. ISO9000族标准:全球质量大趋势
ISO9000族标准自1987年3月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现已被80多个国家(地区)所采用。只要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的组织,不管是工业、商业或政府,也不管是欧洲、美洲或亚洲,都不得不关注ISO9000族标准,不得不按ISO9000族标准去规范自己的经营或治理行为。对那些有战略眼光的经营者或治理者来说,更要自觉地钻研和运用ISO9000族标准,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贯彻ISO9000标准有自觉与被动之分。自觉者把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与组织的质量治理相结合,完善自己的质量治理体系,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被动者乃是因为顾客或政府有强制性的质量认证要求,只有按ISO9000族标准去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去申请质量认证。但是,只要认真按照ISO9000族标准去做的,都会取得明显的效益,尝到其“甜头”。ISO9000族标准已经称为全世界共同的话题,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
价格当然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收入的增多,质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质量不佳,不管其价格高或低,都将被逐出市场。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及时提供市场所需的产品,组织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已经成为组织的共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顾客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顾客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组织为了扩大和占领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利润,都要求加强质量治理,建立健全质量治理体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顾客、组织、社会各方面都得到益处。因此,质量保证制度应运而生。
2. 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ISO9000族标准作为一项科学技术的成果,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它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质量治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在ISO9000族标准中,凝聚着世界各国质量治理专家的心血以及各种组织的经验教训.
(1)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价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质量上的缺陷不仅会给生产组织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顾客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因此,社会和顾客都要求供方能建立一套质量治理体系,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治理和人员进行控制,长期稳定地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
从供方来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无论在声誉还是在物质方面都要蒙受极大损失。由于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仅对制成品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技术规范和供方的组织体系不够完善时,规范本身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始终达到要求。所以,供方也认为有必要建立质量治理体系,把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归结起来,加以严格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避免质量问题发生,避免今后赔偿更多的费用,而且在被“追究质量责任”时也能提出足够的证据为自己辩护。
在上述的情势下,相关方都要求有一个比较科学、系统、合理的质量治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以此作为组织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和评价质量保证能力的依据。
(2) 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6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越出了国界,其后果必然出现产品责任国际化的问题。到了70年代,这个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开展国际贸易、分清产品责任,人们希望在产品国际化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要求质量治理国际化。这就是不仅要求产品质量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要求供方的质量治理能够在国际间求得一定程度的统一,使各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对供方的技术、治理和人员能力进行评价。顾客对产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组织为了保持其市场竞争力,加快投放市场的速度,事先采用某种方式要求供方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稳定地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这种质量保证要求,目前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世界性趋势,非凡是定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价值的大型、精密产品时,顾客要求供方具有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和大公司纷纷制定了采购产品的质量保证标准和文件,但众多的标准和文件却给供方增加了繁重的负担,有的一年要接受几十次的各种评价和认真。这使各国的商贸工作者和质量工作者均感到应制定一套国际上统一的、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质量治理体系模式,以供各方面的应用,保证国际贸易的发展。
(3) 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早期的疏散社会中频,产品结构简单,顾客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或感官来判定产品质量,生产者或销售者对顾客不承担产品责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品也日趋多样化,结构也日趋复杂,这时顾客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定产品的优势,往往上当受骗。生产者为了避免产品的积压,解除顾客的心理负担,推销生产的产品,采用了对商品提供“包退、包换、包赔”等等担保形式。这样,便产生了质量保证的最初雏形。醉枣的质量治理保证标准产生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军事工业高速发展,质量保证技术也随着发展。1959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MIL-Q-9858《质量大纲要求》。美国的民用工业借鉴其做法,在民品生产中也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认证活动,也取得明显的效果。美国把质量保证活动进一步加以规范化,于1979年制定了全国通用的质量治理体系标准ANSI Z1.15《质量体系通则》,其内容更严谨,为ISO9004的起草奠定了基础。其他一些工业国家都借鉴美国的经验,纷纷效仿,制定一系列质量保证规范标准。1979年英国颁布了三级质量保证规范标准BS5750;加拿大、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制定了有关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的国家标准。如加拿大的CSA Z-299系列标准,法国的NF X50-11,挪威的NS 5801-5803,澳大利亚的AS 1822等等。随着各国质量体系标准的纷纷出台,许多质量工作者呼吁制定一套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统一的质量治理体系标准,作为组织实施质量治理和相关方之间质量治理体系评价及认证的依据,这就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3. ISO9000族标准的演变
ISO9000族标准从1987年3月问世以来,已经经过两次大的修改,形成过三个版本。
(1) 1987版本
应当说,1987版标准还不太成熟。它包含了6个标准,即:ISO8402:1986《质量 词汇》,ISO9000:1987《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9003:1987质量体系的三种模式以及ISO9004:1987《质量治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1987版标准过分强调认证,对质量改进有所忽略,对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质量治理的非凡性考虑不周,对欧洲以外的其他各国质量治理经验吸纳不够,因而受到一些批评。但是,ISO9000族标准一出现,在国际贸易上和国际质量治理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各自纷纷采用,力争自己早日站在质量治理前列。不少组织纷纷推行并申请认证。到1993年底,仅英国就有2万家组织获得ISO9000的认证证书。
(2) 1994版
针对1987版的缺陷,ISO/TC176“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对ISO9000族标准进行了重大修改。1994版的特点是增加了大量的新标准,以弥补原来的6个标准之不足,使标准总数达到24个。为了克服重复认证给组织带来的负担和麻烦,在世贸组织(WTO)的推动和国际认可论坛(IAF)的努力下,对认可机构实施了同行评审,并在评审获得通过的基础上,由17个国家的16个认可机构签署了区域性多边承认协议。
(3) 2000版
对1994版过多的标准,人们提出了意见。ISO/TC176对1994版ISO9000族标准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修改。200版ISO9000族标准由24个减为6个。这次修改的最大特色是:
a) 取消了“质量保证”一词,这反映在ISO9001:2000规定的质量治理体系要求中,包含了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足。
b) 将原来的ISO9001、ISO9002、ISO9003合并为ISO9001:2000,使标准使用于任何组织,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社团、政府机构等等,其中所列要求答应删减。
c) 将顾客满足例如标准条文,并作为度量质量治理体系业绩的一项内容。
d) 将持续改进列为标准的重要内容,能够将此持续改进已成为评价质量治理体系业绩的主要内容。
e) 使用了“治理职责”、“资源治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大板块”的过程模式来阐述质量治理体系,使使用者更轻易明白,也更轻易操作。
4. 对经营者或治理者的基本要求
ISO9000族标准已经成为当代经营者或治理者的必修课本。一个不了解不熟悉ISO9000族标准的人,绝不是一个合格额经营者或治理者。
不少国家(地区)的政府都强制规定,没有经过ISO90000族标准相应的质量认证,产品不得进入其市场。例如:欧洲共同体规定,从1993年开始,凡涉及安全和卫生的产品而未经ISO9000族标准质量认证,不得进入其市场。我国也发布了进出口生产企业ISO9000族标准质量治理体系评定认可的有关办法。在市场上,ISO9000族标准质量认证已经成为组织合格标志,没有这个标志,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ISO9000族标准是一种现代化治理方法和治理技术。组织按其要求建立甲醛质量治理体系,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率,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云天  2008-08-06 22:56
第三节 质量治理体系概念
GB/T 19000-2000 质量治理体系 基础术语
3.2.3 质量治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治理体系


1. 如何理解质量治理体系
所谓体系,是指由若干要素有机联系、互相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质量治理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它包括了质量治理的全部内容和要求。具体地说,它是由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过程及程序以及按程序开展的活动和有关的资源三大部分构成。而这三大部分的基础是质量方针,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也就是说,质量治理体系是以质量方针为基础,以质量目标为目的,有一套组织机构,所有员工都有自己的质量职责,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和活动,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这样一个有机整体。
不管组织是否推行过GB/T 19000-2000族标准,是否进行TQC或TQM,事实上都存在着自己的质量治理体系。只是不少组织的质量治理体系或者未能用文件予以固定,或者离GB/T 19000-2000族标准要求相差甚远。推行GB/T 19000-2000族标准,是为了使组织的话质量治理体系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顾客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 质量治理体系构成
按GB/T 19000-2000族标准的规定,质量治理体系由“四大板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 治理职责
包括规定最高治理者的职责、确定质量方针、进行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建立组织结构、明确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编写质量手册和其他质量文件、进行治理评审等内容。
(2) 资源治理
包括识别、配备、评价、改进诸如人员、供方、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财务等实施和实现质量治理体系的战略和目标所需的资源。非凡强调对人力资源的治理,包括采取措施使员工参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能力的识别等等。
(3) 产品实现
通过对实现过程的策划,将实现过程分解为一组有序的过程和子秉国进行严格得逞质量控制,以确保与组织质量治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这些过程包括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等子过程。上述子过程下面还有更下层次的子过程,其层次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4) 测量、分析和改进
经过资源的投入和产品实现的过程,产品已经生产出来,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对测量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当进行改进。当然,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对象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过程和体系以及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足程度。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结果还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纳入“治理职责”中的治理评审中,对质量治理体系本进行改进。
3. 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 要求明确的目的
不少组织把推行GB/T 19000-2000族标准仅仅当作获取质量治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手段,因此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换来一张证书,但对组织治理水平的提高并无大的帮助。这是种很片面的观点。推行GB/T 19000-2000族标准,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治理水平,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证书,仅是这个目的的“副产品”而已。二者关系不能本末倒置。
(2) 要结合组织的实际
GB/T 19000-2000族标准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合并,只体现在GB/T 19001-2000《质量治理体系 要求》中。标准规定组织所提供产品的性质、组织如何满足质量治理体系要求方面,组织可以删减质量治理体系要求。而且,在组织满足质量治理体系要求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回旋余地。组织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产品的性质和顾客的要求,不能照抄照搬。非凡要防止那种“质量治理体系越复杂、要求越高越严、文件规定和质量记录越多越细便越好”的错误熟悉。假如那样去做,不仅徒增组织的成本费用,而且质量治理体系难以真正有效运行,反而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3) 最高治理者负起责任
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仅仅是质量治理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员工的事。最高治理者在质量治理体系中职责,例如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资源等,对质量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或要害性作用。假如最高治理者对此不感爱好,或者不愿负这个责任,组织还不如不做为好。
(4) 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
质量治理体系的要求,涉及到全体员工。假如员工缺乏参与的热情,即使你规定的很具体,也难以得到执行。因此,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以及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理解、熟悉质量治理体系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定去做,并能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
(5) 要落实质量职责
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做。质量职责不落实,一切都可能成为空话。因此,建立质量治理体系的要害,不是编写质量手册和其他质量文件,而是落实质量职能。任何一条质量治理体系的要求,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检查和考核。还要注重组织的上层治理、中层治理和基层治理,全过程各阶段的各环节以及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应当明确划分,并且相互协调配合,防止职责相互交叉或相互矛盾,防止一将事多个部门都管或多个部门都不管,防止推诿、扯皮、职责不清、权限模糊等现象。
(6) 要随时进行组织和协调
质量治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内部几乎所有的部门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和程序,都应在目标、分工、时间和联系方面协调一致。这就需要通过组织及协调工作来实现。此外,质量治理体系在运行中假如出现问题,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也需要进行组织和协调。没有组织和协调,质量治理体系不可能正常运行。一般来说,组织应当有一个部门(质量治理部门)来负责这种组织及协调工作,最高治理者也应参与和支持这种组织和协调工作。
(7) 要定期进行内审和治理评审
在审核中,对质量治理体系要素进行评价,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确定和保持质量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在评审中,对质量治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和质量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评价,以便对其进行改进。内部审核和治理评审是质量治理体系的自我保护手段,可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和持续改进。
云天  2008-08-06 22:56
GB/T 19000-2000 质量治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3.2.8 质量治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 质量治理是组织治理的纲
组织治理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项专业治理组成的。质量治理是全部治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治理中的计划治理、生产治理、财务治理、供销治理、人事劳资治理、能源治理、环保治理等等,都在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纵横交错、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保证了组织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在组织治理中,质量治理则是核心,是其他各种治理的纲,作用更大,位置更高,更应当抓紧,更应当管好。
(1) 质量是组织的生命,质量治理是对“生命”的治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优异的产品才能有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不重视质量、产品卖不出去,组织就会破产倒闭。这种状况在新世纪中将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普遍。质量治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要求并持续改进,以适应顾客的需要,因而是组织治理的纲。
(2) 质量治理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要求它们都要用工作质量去保证产品质量。从2000版GB/T 19000-2000族标准中发现,质量治理把市场调查、开发设计、生产作业、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联系了起来,从最高治理者到最普通的员工,都承担着自己的质量职能,对任何工作都有质量要求,从而称为组织治理的纲,成为每个员工工作的纲。
(3) 全面质量治理的一整套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方法,同样适用于组织的其他各项专业治理。例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等原则,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思想,过程方法、系统治理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等科学方法,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等等,都可以在组织其他各项治理中灵活运用。把质量治理作好了,可以带动或推动其他各项治理上水平,从而体现出“纲”的作用。
2. 质量治理发展的三个借单
当工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之后,质量治理也就产生了。在约公元前18世纪的古代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一条法律规定:假如营造商为某人间杂一所房屋,由于他建造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位营造商将被处死。在我国,甲骨文中的“司空”、“司工”,就是商王朝人民的专门治理手工业生产的官吏。《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物勤工名”等等,都反应了我国古代质量治理的状况。但是,古代的质量官吏究竟是十分原始的。知道20世纪以前,产品质量一直是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的。显然,这种方法是不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组织规模的扩大,非凡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官吏运动”开展起来以后,现代的质量官吏材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质量官吏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治理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人们对质量治理的理解还只限于产品质量的检验。组织自行检验的职责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继而转移到专职的检验人员。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大多数组织普遍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检验人员,制定了产品的检验制度,添置了必备的检验仪器,用一定的检测手段负责全组织的产品检验工作,因而又被称为“检验员的质量治理。”
由检验员把关,加强了生产者的责任心,减少了社会上不良产品的流通,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这种事后把关型治理不能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且出了质量问题又可能推委责任。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缺陷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防部组织灵活有关专家对统计质量控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制定了“战时质量治理标准”,强制要求生产军需品的各公司、各工厂事实,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工业之中,给各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于是全世界纷纷效仿,50年代达到了高峰。
利用树立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过程间进行质量控制,可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在方式上,责任者也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到专业的质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由于过分强调数理统计使员工感到深奥,误认为质量控制是工程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限制了这种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3) 全面质量治理阶段
全面质量治理是在统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重视人的因素,强调全组织全员参与,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质量治理。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质量问题。它的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而能把产品质量真正管起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60年代以来,这一新的理论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不断完善提高。非凡是在日本,全面质量治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全面质量治理有三个基本特点:
a) 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和改进为主。
b) 把过去的以就事论事、分散治理转变为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c) 把治理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治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3. 全面质量治理的基本引起:“三全一多样”
(1) 全面质量治理是引起全员参加的质量治理
要把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上自经理下至工人,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作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治理。为此,一是要作好全员的质量教育,二是要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责任,三是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质量治理活动,如QC小组活动等。
(2) 全面质量治理的范围包括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不仅要作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治理,而且要作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治理。要对产品质量有关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加以治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为此,一要有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要有为顾客、为用户、为下道过程服务的思想。
(3) 全面质量治理要求的是全组织的质量治理
全组织的质量治理就是组织的各治理层次都要有明确的质量治理活动内容。上层治理侧重于质量决策,例如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等等;中层治理则是实施领导层的质量决策,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下层治理则要求每个员工都严格按标准、按程序进行生产或作业。
(4) 全面质量治理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治理方法
全面质量治理并不否定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的做法,而是把它们提高到一定的更高的层次上加以对待。全面质量治理强调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强调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强调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如数理统计网络计划、价值工程(VE工程)、系统工程、运筹学等等。
4. 全面质量治理与GB/T 19000-2000族标准
(1) 全面质量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为GB/T 19000-2000族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GB/T 19000-2000族标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总结世界各国质量治理尤其是全面质量治理的基础上制定的。
(2) GB/T 19000-2000族标准尤其建立的质量治理体系是全面质量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治理体系是在考虑组织、顾客和社会各方面的成本,生产出满足顾客尤其的产品,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所组成的有机体。显然,质量治理体系是质量治理的重要或主要组成部分,是质量治理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治理体系仅是组织质量治理合格的标志,而不是优良的标志。因此,质量治理体系并不能包括全面质量治理的所有内容,全面质量治理要求组织积极开发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依靠产品的高质量来占领市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满足顾客所要求的审核和检验的合格,因而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3) GB/T 19000-2000族标准与全面质量治理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它们遵循的原理都是描述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渔农规律的“朱兰质量螺旋”,并都是根据该“螺旋”来划分质量职能和质量治理体系要素。它们的基本要求都有全员参与、全过程治理、组织最高治理者承担质量治理责任的内容。它们的主要思想都有系统治理、为顾客服务、以预防为主、技术与治理并重、质量与经济相统一等内容。
(4) 贯彻GB/T 19000-2000族标准有助于全面质量治理的深入。贯彻V,进行质量认证具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可以迫使或促进组织加强质量治理的薄弱环节,使全面质量治理深入开展。
(5) 追求更高的目标。组织即使取得了ISO9000族标准的认证注册资格,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当按全面质量治理的要求不断进行改进,以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质量治理来说,更是这样。
5. 质量治理包含的治理内容
质量治理包含的治理内容,也就是GB/T 19000-2000族标准所涉及到的全部要求,甚至还可能超出这些要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治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任何组织及其最高治理者都有自己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只不过有些是正式发布的,有些没有;有些正式发布的可能是虚假的,而其意识或头脑中的才是“真实”的。
(2) 进行质量策划
根据策划,确定相应的组织机构,分配质量职能和资源,建立质量治理体系,编写必须的文件和程序。
(3) 进行质量控制
根据确定的要求和程序,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其达到质量要求。
(4) 提供质量保证
对内为治理者,对外为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提供达到质量要求的信任,使他们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放心。
(5) 进行质量改进
这是很重要的一项质量治理内容,往往又被忽视。组织若没有持续的质量改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失败。全面质量治理(TQM)和2000版GB/T 19000-2000族标准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