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的另类点评 好文共享
weiyd741030 · 2008-08-11 10:27 · 55564 次点击
经典作品的另类点评
这篇叫做《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的新闻作品,报道的很可能不是本世纪的新闻——本世纪的外地人到上海办事,想以十五斤牛肉干去拉关系通关节,恐怕是会被人视同“二百五”而笑破了肚皮的——却似乎早已成了新闻作品的经典,不但编入佳作示范的书籍,连媒体招聘采编人员时也选此作为考题。手边就有一卷,是请应聘者“点评”这篇“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新闻之“写作的主要特点”的,还要“说出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认真拜读这篇作品之后,我问自己:倘若我是应聘的考生,将会如何答题?我想,我可能会说,其“写作的主要特点”便是以小见大。何者为“小”?“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为小;何者为“大”?党政机关“政清弊革”为大,至少是上海市的党政机关。记得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叫做“印子不如面子,面子不如辫子,辫子不如银子”。然而,你瞧人家向友府这个干部,“十五斤牛肉干一斤也没有送掉”,也照样“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作者全用事实说话,没有一句议论,便求证了一个偌大的论题。
我很得意,暗以为这样解答能得高分。然而,我又立马想到,新闻作品既要求细节的真实,也要求本质的真实。我可以相信这篇范文的细节是真实的——相信那时候四川省奉节县机械厂确有一位叫向友府的干部曾到上海办事,相信那个叫向友府的干部的“十五斤牛肉干”确实“一斤也没有送出去”。然而,我能相信那里的党政机关在那个时候就“政清弊革”了么?在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尚未有“腐败现象”一说,那时叫“不正之风”,以后方才升格为“腐败现象”,再以后又有“腐败现象愈演越烈”之说——这遂使“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上海恐怕也不例外,倘说那里的党政机关早就清廉到一尘不染,很难说是本质的真实。
这样一想,就觉得对于这篇经典作品提供的事实,尚可作另类的点评或解读。比如说,人家或许根本就看不上你向友府这样的户头——十五斤牛肉干还是到上海后买的,你不怕瞧着寒碜,人家还怕瞧着寒碜;你不怕丢人现眼,人家还怕丢人现眼。这篇经典作品的背景,兴许正是由“不正之风”向“腐败现象”升级的时期,公开送礼也正在“升级”为秘密行贿。舍得一身腥,只得牛肉干,划不来呀。倒不如把你那点事给办了,还能获得一张出于当事人之手而且很有创意的“要求收购(牛肉干的)申请书”,并由此引出这篇能够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经典作品呢!
但我差点忘了自己的假设:倘若我是应聘的考生,大概是断然不会作如此另类之点评的——这明摆着不是出题人所要的答案,如此点评,不是给自己求职设置障碍、增添难度么?而且,这明摆着也不是这篇经典作品的立意之所在,评这篇作品为“全国好新闻”的评委们,看中的显然是我先前“点评”的那个“主要特点”,即以“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之小而见“政清弊革”之大。尽管写这篇新闻的,评这篇新闻的,以及由这篇新闻出考题的衮衮诸公,内心也未必会相信那里的党政机关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政清弊革”。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唯一说真话的小孩之所以会说真话,只因没有任何利害的考虑。然而,小孩也是要长大的,长大之后也会有种种利害的考虑。那么,总会有利害之考虑的人们,难道就一直这样非常认真、非常严肃、非常一致地去制造、推崇和传授“皇帝的新衣”之类的非常滑稽的奇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