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AS18000基础知识大全
云天 · 2008-08-16 14:01 · 25194 次点击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鹿始爸耙挡⑹迪掷鸵萁岷虾驮谥肮ぁ⑽闯赡旯さ奶厥獗;さ确矫嫠?扇〉母髦肿橹?胧┖图际醮胧┑淖艹啤?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
防护缺陷(防护不当)3.
电危害(漏电)
4.
噪声危害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X射线)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12.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里异常
5.
辨识功能缺陷
6.
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指挥作用
2.
操作失误
3.
监护失误
4.
其他错误
5.
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1.
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3.
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5.
触电6.
淹溺7.
灼烫8.
火灾9.
高处坠落10.
坍塌11.
放炮12.
火药爆炸13.
化学性爆炸14.
物理性爆炸15.
中毒和窒息16.
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
生产性粉尘2.
毒物3.
噪声与振动4.
高温5.
低温6.
辐射7.
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湿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四、危害辨识方法(一)直观经验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该方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易遗漏(如建筑行业的安全检查表)。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通常的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
三、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一)易燃易爆物质
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1)火炸药: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笨二酚铅、四氮烯、三硝基重氮酚、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甲苯硝胺(特屈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药,在受热、摩控、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硝化棉、赛珞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
3)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映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金属钾、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4)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氯化钾、次氯酸钙、高锰酸钾、重铬酸纳、化烟硫酸、发烟硝酸、纯氧气等.
5)受到摩控、撞击或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硫磺、樟脑、松香、精萘等
2、气相爆炸物质
分三类:
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又可分为:
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a.
闪点:接近火源、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b.
燃点:空气中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爆炸权限:爆炸的可燃物浓度;
密度:单位体积的浓度
2)爆炸性粉尘:
(二)腐蚀和腐蚀性物质
物质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破坏的现象称腐蚀。
电化学腐蚀:锅炉壁和管道受水的腐蚀,金属设备在大气中的腐蚀,其原理与电镀一样,腐蚀后可能发生事故,特别对易燃,有毒物质设备的腐蚀。
化学腐蚀:对人体皮肤、肺部、对设备等
腐蚀性物质分类:
a.
无机酸性腐蚀物质:硝酸、硫酸等
b.
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HCOOH
c.
无机碱性腐蚀物质:NAOH、HCOOH
d.
有机碱性腐蚀物质:丙醇钠
e.
其它无机和有机腐蚀物质
(三)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生产性毒物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毒物)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GB5044-85《职业性接触物危害程度分级》共56种
·
Ⅰ级(极度危害)13种
·
Ⅱ级(高度危害)26种
·
Ⅲ级(中度危害)12种
·
Ⅳ级(轻度危害)5种
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
1.
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厂、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
2.
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
3.
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
(四)、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五)、噪声:LD80-95《噪声作业分级》
(六)、振动:振动危害包括:全身振动(ISO2631)和局部振动(GB10434-89)
(七)、辐射:
1.
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
2.
非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电焊)
3.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4.
GB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5.
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6.
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7.
GB10435-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八)、高温、低温: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935-89《高温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九)、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险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重大事故包括: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2、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
(二)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用以发鉴别重大危险装置的重点物质
物质名称
数量
1、一般易燃物质易燃气体高易燃液体
200t50000t
2、特种易燃物质氢环氧乙烷
50t50t
3、特种炸药硝酸铵硝酸甘油三硝基甲苯
2500t10t50t
4、特殊有毒物质丙烯腈氨氯二氧化硫硫化氢氰氢酸二硫化碳氟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
200t500t25t250t50t20t200t50t250t75t
5、特种剧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光气
150kg750kg
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物质的装置视为重大危险因素。
一、职业安全预防对策
(一)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二)设置安全装置
1.
防护装置、焊工面罩、围栏
2.
保险装置,如安全阀、自动跳闸
3.
信号装置,分为颜色、音响、指示仪表等
4.
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
(三)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如锅炉、受压容器;
(四)用电安全对策
1.
安全认证
2.
备用电源: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
3.
防触电:
a.
接空、接地、保护;
b.
漏电保护;
c.
绝缘(工具等);
d.
电气隔离;
e.
安全电压;
f.
屏护和安全距离(不让接触)
g.
连锁保护
4.
电气防火防爆
5.
防静电措施
(五)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六)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法
(七)个人防护用品
二、职业卫生的预防对策
(一)防尘对策
1、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物料,如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等。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a.
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
b.
降低物料落差等;
c.
对亲水性、弱粘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温、喷雾、喷蒸气等措施;
d.
减少二次尘源。
3、通风排尘
(二)防毒、防窒息对策
1、防毒对策
a.
物料和工艺:尽可能的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b.
工艺设备:防止泄漏
c.
通风净化
d.
对有毒物质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必须设置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和应急防护设施;
e.
大中型化工、石油企业及有毒全体危害严重的单位应有专门的气体防护机构,接触Ⅰ、Ⅱ级有毒物质的车间应设有急救室,配有抢救设施;
其他措施
防毒教育、定期检测、体检等;
根据标准、采取其他措施
2、防缺氧、窒息措施
配备相应的检测和救护装置
按先检测、通风、后作业的原则;
有警示、标志;
有相应的措施
(三)噪声和控制措施
1、噪声控制措施
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择;
2)噪声源的平面布置
主要强噪声源应相对集中,低位布置;
主要噪声源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辅助车间、仓库、料场;
设置隔声屏障
3)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对策
1.)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2.
配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室和设备设施。
3.
配备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设备设施。
4.
根据生产特点,适应事故应急计划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
5.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需要的其他设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