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液压式材料实验机故障排除
zhaoyan · 2008-08-31 21:09 · 42651 次点击
WE液压式材料实验机故障排除
1.现象:
摆锤铅垂时与出厂标定刻线不重合
产生原因:
(1)测力部分不水平
(2)由于运输或其他原因,使刻线板变位
排除方法:
(1)重新调整测力部分水平
(2)用水平仪在摆杆侧面及导轨下部复校水平,并重新把刻线板定位
2.现象:
加荷时振动(指针抖动)
产生原因:
(1)机械共振,来源于附近其他机器的影响
(2)安装地基不牢或地脚螺丝松动
(3)油路系统中有大量空气
(4)用油粘度过低,活塞周围大量溢油或高压管等处漏油
(5)送油阀内有杂质或锈蚀等
(6)溢油阀稳压弹簧压力过大
(7)油泵钢球与球座不密合或脏污活塞上的弹簧断裂或弹力过小,柱塞运动受阻等
(8)径向柱塞油泵的变速箱内齿轮副啮合不良
(9)电动机有较大振动引起共振
排除方法:
(1)安装试验机的地点要设法避开这个因素
(2)固紧地脚螺丝或加固地基
(3)将油泵放气螺钉打开,开动油泵放出空气,快速上升工作油缸,快速放油,反复进行几次可以放出油路系统中的空气
(4)按说明书更换新油或多或少检查油管接头是否松动
(5)清洗送油阀,重新灌油,排气
(6)稍松溢油阀外壳或更换弹簧
(7)检修油泵,排除有关故障
(8)调整油泵与电动机连接的螺钉
(9)紧固或检修电动机
3.现象:
加荷时指针摆动很大或负荷保持不住
产生原因:
(1)用油粘度过大
(2)油压系统有大量空气存在
(3)油压系统漏油或回油阀关闭不严密
(4)溢油阀弹簧弹力太小
(5)送油阀有杂质
排除方法:
(1)更换符合要求的油
(2)用油泵顶上的螺钉或和回油阀排气
(3)排除漏油现象或关紧回油阀
(4)加强弹簧弹力,采用加垫圈或更换弹簧
(5)清洗送油阀
4.现象:
加荷中途回油管喷油并有响声振动
产生原因:
(1)溢油阀弹簧弹力太小
(2)节油针孔有堵塞现象
(3)节油针与其孔的间隙过大
(4)油的粘度过小
排除方法:
(1)加强弹簧弹力,采用加垫圈或更换弹簧
(2)清洗节油针孔
(3)附加适当的金属片,减少其间隙
(4)更换适当粘度的油
5.现象:
加不上负荷或加不到最大负荷
产生原因:
(1)油箱储油不够
(2)油液粘度过小
(3)油压系统严重漏油,工作油缸溢油管大量溢油.尤其油泵接头未上紧或垫圈失落,而发生不可见的漏油
(4)带动油泵的皮带松动(WE-100kN)
(5)送油阀内的节流针孔有堵塞现象
(6)油泵排油量不足
排除方法:
(1)检查储油量,适当添加符合要求的油
(2)更换合适的油
(3)排除漏油现象
(4)缩短或更换
(5)清洗节流针
(6)检修油泵
6.现象:
摆锤回落太快
产生原因:
(1)用油粘度过小或太脏
(2)不可调节的缓冲阀锥面油槽太深或阀体与底座不密合
(3)可调缓冲阀中的钢球与底座不密合
(4)可调缓冲阀旋钮位置不适合
排除方法:
(1)清洗并更换新油
(2)清洗研磨或减少油槽沟
(3)清洗或研磨
(4)重新调整旋钮位置
7.现象:
摆锤回落太慢
产生原因:
(1)油液粘度过大
(2)可调缓冲阀旋钮位置不适合
(3)不可调节的缓冲阀体上的油槽太浅
排除方法:
(1)更换合适新油
(2)重新调整旋钮位置
(3)加深油槽沟
8.现象:
摆锤不能调至垂直标记位置
产生原因:
(1)测力机构向一侧倾斜
(2)平衡铊重量变化或其丝杆严重弯曲变形
排除方法:
(1)重新调整水平度
(2)检查重量或校直平衡铊丝杆
9.现象:
指针零位不稳,使用中经常变动
产生原因:
(1)不稳定的摩擦所引起:如指针、摆锤轴承不灵活,工作活塞和测力活塞有摩擦
(2)缓冲阀弹簧失效
(3)带动测力活塞转动的皮带脱落
(4)用油粘度过大
(5)齿杆与齿轮啮合不良或齿杆与上面的弹簧片碰擦
(6)齿杆弯曲
(7)工作台的导轮与立柱碰擦
排除方法:
(1)仔细检查,清洗修整,消除摩擦
(2)配换弹簧
(3)挂上皮带
(4)更换粘度适合的油
(5)调整齿杆与齿轮的啮合及弹簧片的位置
(6)校直或更换齿杆
(7)调整导轮与立柱的间隙,保持大约0.5mm间隙
10.现象:
工作活塞空载上升时,指针摆动或指出一定负荷,停止时指针退回
产生原因:
(1)测力系统的重量平衡未调整好
(2)主体水平度很差
(3)工作台的导轮与立柱碰擦
(4)工作活塞与油缸间脏污或有划痕
排除方法:
(1)调整摆锤使之对正垂直标记
(2)调整主体水平度
(3)调整导轮与立柱的间隙,保持大约0.5mm间隙
(4)清洗并仔细检查活塞表面,研修伤痕
11.现象:
卸荷后指针不能复位或某些位置有卡滞现象
产生原因:
(1)齿杆的导向架及导轨齿轮间附有赃物或锈蚀
(2)齿杆与齿轮啮合不良或齿杆与上面的弹簧片碰擦
(3)指针擦盘或轴承脏污和锈蚀
(4)线锤的线未绕到线槽内
排除方法:
(1)清洗并润滑
(2)调整齿杆与齿轮的啮合及弹簧片的位置
(3)矫正指针清洗轴承
(4)纠正绕线,将其绕在轮槽内
12.现象:
试样破断氏副针不能停留在最大负荷处
产生原因:
(1)副针太松
(2)副针、主动针或指针轴弯曲,致使副针与主动针转动面不平行
(3)振动引起副针移位
(4)副针两端重量不平衡
排除方法:
(1)调整副针的松紧程度
(2)检查调整副针的转动平面或校直指针轴,使主针与副针转动平面一致
(3)消除振动
(4)调整或配重使副针两端重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