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的机会还给我

  weiyd741030 ·  2008-09-12 21:43  ·  61210 次点击
把爱的机会还给我
他出生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小村十分贫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小村没有电,没有电话,也没有水。夏天的时候,水要到5公里外的山泉去背,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化雪水了。因为水太紧张,小村的村民舍不得洗脸,衣服一年也洗不了几次。而洗澡对于小村的人,是一个太奢侈的词。
稍微有点办法的村民都搬走了。他出生时,小村只剩下10户人家。但小村有一所小学校,方圆几十公里内孩子们都到那里上学。他9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双双病故,年近80岁的奶奶连书本费都拿不出了。那天,他跑到村外那个开满野花的山坡,扑倒在地,号啕大哭。哭着哭着,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写信,给最大的官写信,求他帮助我。”回到村里,他问遍了所有的长辈,长辈们告诉他,在当地最大的官就数县长了。于是他连夜给县长写了一封信。
看完他的信,县长哭了。县长给北京的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连同他的信一同寄了出去。很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个崭新的、凝聚着爱的词汇:希望工程——他成为希望工程捐助的第一个学生。
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小学、初中、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的一所师范大学。
都市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优越,可是,他总是想着一口水一口饭把他养大的乡亲们。大学毕业,多家外企给他工作机会,相恋了2年的女朋友也挽留他留在上海,但他都拒绝了,回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家乡,做了一名教书匠,校舍就是他家那三间老房。
生活同他年少时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他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而作为学校惟一一名老师,他教一年级到五年级20多名学生的所有课程,工资每月200元。
他的事迹迅速被媒体报道,他的个人生活成为人们的关心焦点。一些青年女子给他写信,表达爱慕之情,更有人跋山涉水,赶到他生活的那个小村,他什么都不说,如果是夏天,他就把自己平时睡觉的里屋让给女孩子睡,那是条件最好的一间。即便这样,夜里,无孔不入的蚊子仍旧会咬得女孩子满身是包。而那小半盆学生洗了老师洗,到最后几乎变成泥汤的洗脸水更是让女孩子眉头紧锁……女孩子来了又走,最多只在他的学校住了3个晚上。
回到山村的第二年冬天,又一个女孩子来到他的学校。他盛了一盆雪回来,在炉子上化成水后,仔细地将漂在雪水里的几根枯草和一粒羊粪捞出水烧开了,他倒了一杯水递给女孩子,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这里的条件就这样。”女孩子看了看他,一口一口地喝起水来。
那天夜里,他失眠了,这是第一个没有拒绝喝雪水的女孩子。
第二天,女孩子没有提出离开,而是教学生们唱歌、画画。从没有上过音乐课和美术课的学生们十分兴奋。吃饭的时候,学生们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大麦粥、地瓜粥递给女孩子吃,女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第三天,女孩子的身上起了好多包。原本光鲜的脸和头发也都变得灰蒙蒙的了,女孩子却浑然不知一般,依旧兴致勃勃地教学生们唱歌、画画,甚至开始向学生们学习做饭。
他开始渴望女孩子能够留下来,但他什么都没有说。
第四天,女孩子对他说,她要回家一趟,他心里一凉,掩饰着自己的失落将女孩子送下山。
一星期后,他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女孩子背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推开了教室门。他惊诧地看着女孩子,学生们却放下书本,欢叫着围拢过去,有学生问女孩子还走不走了,女孩子说:“不走了!”
两个月后,他和女孩子举行了婚礼,全村的村民和全校的学生都参加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就是被称为希望工程第一人的张胜利,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女孩子叫王亚萍,河北省雄县人,在见到张胜利前,在雄县县城开服装加工店。
我采访张胜利和王亚萍时,他们的孩子已经3岁,一家三口幸福并快乐。我问张胜利,当初那些女孩子来了又走,一次又一次,有没有让他对爱丧失信心?张胜利淡然一笑,说:“怎么会呢!她们和王亚萍一样,也都很真挚,不同的是,她们对我的情感或许只是感动、钦佩,并不是爱。她们发现不是爱后,离开是对的,那是在把爱的机会还给我。”

1 条回复

东方  2008-09-12 21:54
说什么呢?
无语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