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无时不痒要怎么去挠
shengfang · 2008-09-19 11:45 · 46573 次点击
婚姻无时不痒要怎么去挠盛晓春是国内婚姻与家庭指导、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专家之一。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也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关系。
丈夫为什么会对妻子冷漠?如何才能让丈夫打开心扉?
盛晓春:这是一个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交流的问题,原因可能因为双方喜欢和尊重对方的程度常常会因婚姻时间的长短而有所变化,也可能与双方在婚后能否有意识地保持对对方的吸引力,还可能与双方的交流是否顺畅,以及是否有一些婚姻外、家庭内或者甚至家庭之外的一些人或事情对双方关系的影响有关。有人说,婚姻有“一年之痒”、“三年之痒”、“七年之痒”、“十年之痒”等等,我个人认为婚姻无时不痒,既然时时都“痒”,那就时时都得去“挠”。这个“挠”,指的就是去经营,去关照,去呵护,去帮对方在婚姻中可爱起来,也使自己在婚姻关系中可爱起来,并且在处理几乎每一个婚姻中都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之类的问题时能够其乐融融。
生活中有很多夫妻无法沟通,本想好好交流,一张嘴就变了味,说不了几句就争吵,这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情绪?
盛晓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问题的性质、双方所受的教育、人格特点、双方从各自家庭里学习到的处理纠纷的模式等很多因素。其中,后者是一个复杂微妙但又影响深厚的因素。比如:很多惯于争吵的夫妻,他们各自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常常就是一种争吵和纠纷占优势的关系,他们从成长的经历中学会了以这种方式来处理意见的不一致,而没有学会搁置、延缓、理性探讨等交流方式。因此要克服这种情绪首先要对自己的这种状态及其来源有所认识和领悟,对自己个性中处理纠纷的模式进行评估,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的调整。因为它的专业性比较强,调整的时间一般也都比较长,所以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女人如何才能让家庭变成温馨的港湾?
盛晓春:要有良好的父母榜样,自己也需要学习。让家庭变成温馨的港湾不是每个女人生就的本能,而是一种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的能力。成功的女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成熟的人,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的女人还应该能对丈夫和孩子有良好的影响,用自己的温柔、体贴,用母性的光芒照亮家庭成长的道路。但港湾或者加油站的风格却可以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
如何避免家庭战争?女人怎样处理好与家族成员的关系?比如,婆媳关系紧张,难以相处是个老问题,处理好婆媳关系有没有诀窍?
盛晓春:家庭矛盾在所难免,各个成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性格特点及个人经历和经验都不相同,有分歧是很自然的。如果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做到最起码的尊重,给对方(哪怕是未成年的孩子)以适度的自由和空间,知道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有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女人或许是因为生理性的焦虑和文化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希望家庭的发展能在自己的计划和掌控之中,会显得对家庭事务格外地关注。又加上在家庭中,婆媳或许可能是竞争性最强、心理距离最远的两个成员,如“天敌”一般同处一个屋檐下,研究相处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个人意见,处理婆媳关系最简单最直接的诀窍就是保持距离,互相尊重,给对方留出空间,各不相扰。如果希望谋求紧密一些的关系,对双方的文化素养、权利意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纠纷的技巧要求就更高一些。
父母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怎样与孩子相处,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盛晓春:孩子本身有着天生的成长潜能,只要有基本合适的照料,孩子一般都能成长得很好。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可能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不只是生理性的)现象的话,那么现在的孩子则可能普遍存在“营养过剩”的通病。许多家庭都是“421”的结构,独生子独生女,“小皇帝”、“小太妹”不少。
大家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一定也不会忘记敦促孩子在严酷的智力比拼中惨淡经营,以求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但许多家长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往往会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养育模式。
心理的关怀不够,或者想关怀却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关怀,在心理关怀上办法不多,不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常常还会用自己做孩子时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来照料自己的子孙。殊不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现在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环境已经和几十年前有天壤之别,这就难免使孩子无法接纳父母或祖辈的观念,或者接受了拿到自己的现实环境中却发现不好用。产生厌学、网络依赖或者情绪、行为反常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父母经常闹矛盾吵架,甚至出现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盛晓春: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产生不安全感以外,烦躁、愤怒、无助、抑郁、自私、孤独、攻击性强,对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对未来的失去兴趣等等都不在少数。我接待过许多这样的人群,有一个25岁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上海求职,屡屡受挫。有时是对方公司对她不满意,但更多是因为她对公司的人际环境很不适应,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真情,只有利益关系,要么是利用别人,要么就是被别人利用,“一切都没劲透了”(她的原话)。打她记事开始,父母就没完没了地争吵,经常打架,姐姐结婚以后没多久就离婚了。而她现在在上海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毫无价值,也看不到对未来的希望,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在电话里和爸爸争吵几个小时……
在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前面的谈话进行得还算平稳。在看起来波澜不惊的情况下,突然前面咨询完了的客人闯进诊室,问我开出的抗抑郁药物怎么服用。我又解释了一遍,大约花了三十秒钟。那位客人走了以后,她阴沉着脸问:“你们医院做咨询时可以允许别人闯入吗?心理咨询里保护隐私的原则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原则吗?这个时间段难道不是我付费,你难道不应该专心致志地为我做咨询吗?你难道连一点做咨询师最起码的职业素养都没有吗?”你能感受到她的情绪变化之快以及连珠炮似的发问火力之猛。这就能从她的个性特点中感受到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对她深深的烙印,这样的家庭会造成孩子不能适应社会,造成人际的紧张等等。
在家庭中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健康和谐的?夫妻如何相处,才是健康和谐的婚姻?
盛晓春:家庭就像某种生物一样,有其诞生、成长、发展和凋亡等一系列过程。如果把家庭的整个“生活”过程与一个人的生理机能作类比的话,家庭生活过程就如同人体各个系统各司其职一样,有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整个机体内各个系统以及和外界之间的运作,也有呼吸、消化、能量供应和废物排泄等一系列过程。人体结构的各个系统之间有协调、衔接的关系,也有边界来区分各种功能。家庭内有等级地位、权力分配、责任分工和彼此之间的界限,只有具备这些结构性元素,并且相互之间既能协调一致但又各有区别,家庭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可以说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应该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关系。
从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角度看,健康的家庭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健全的“家庭结构”,适当的领导、组织与权威分配,没有散漫或独权的现象。在核心家庭中,父母是主要的搭档和骨干,共同负责全家的事。二是成员之间的角色清楚且适当,没有畸形的联盟关系,夫妻各有不同但互相协助、配合,特别是对管教子女,有统一的步调和原则。三是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功效,所有成员能轻松交流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又能允许个人独立,健康发展。四是家庭成员之间有感情,相互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共同的“家庭认同感”,能团结一致应付困难,保持家庭的整体性,彼此合作维持家庭运作,全家人能把自己看成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团体,有明确的家庭观念。夫妻双方如果对婚姻家庭都有这样的目标和概念,共同经营,共同奋斗,就能共同创建健康和谐的婚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