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常见故障维修

  QAZHL ·  2008-09-30 09:10  ·  55924 次点击
硬盘常见故障维修
一、硬盘使用时的常见故障
1.为自己的旧机器升级,挂上了新的大硬盘,而且主板却不认:
由于在较早的主板上存在着8.4GB容量的限制,而现在硬盘的容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定义了新的扩展INT13H。新的INT13H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如果硬盘支持LBA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ATA,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LBA地址转换为CHS地址,再传递给ATA接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ATA总线基础上CHS寻址最大的容量是136.9GB。因此。要正常使用大容量的硬盘,要从软、硬两方面来解决。先给出三种解决方法,供您参考:
(1)升级主板或者BIOS:
新的主板BIOS对磁盘读写中断INT13H进行了扩展,一般主板升级BIOS后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盘。此外还可以使用BIOS扩展卡(它对大容量硬盘提供了正确的LBA寻址支持)。
(2)利用硬盘自带的DM分区软件进行分区:
使用特殊的驱动程序(一般是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M),也提供了INT13H的扩展功能。从而在不动主板的情况下支持大硬盘。一般的来说,软件能有效的转换大容量硬盘的各种参数,在BIOS启动后,操作系统启动前会自动加载,达到全容量使用硬盘的目的。
(3)使用WIN98或以上的操作系统,硬盘格式采用FAT32,并进行合理分区。
2.加新硬盘以后,系统无法启动:
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你的WINDOWS原来不是装在C盘而是其他盘符上的。而加装了多个硬盘以后,在原来的硬盘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会引起盘符的交错,导致原硬盘的盘符发生变化。WINDOWS在启动时找不到安装时默认的相关系统文件的位置,自然是无法正确启动。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的分区基本上是这样的:原来的C盘还是被认为是C盘,而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会被认为是D盘,然后,第一块硬盘的其他硬盘从E盘开始算起,接着,是第二块硬盘的其他分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当接上第二块硬盘的时候,对其进行重新分区,删除其的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了。
3.BIOS检测不的硬盘,或在自检时出现"HDDControllerFailure"字样:
如果是检测不到硬盘,可能是IDE接口与硬盘连接的电缆线位连接好。当然,如果IDE连接线接头接触不良或出现一定的断裂,,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以上的部件经过更换后问题还是没有好转,你就要考虑硬盘电源的问题了,是不是电源线损坏或没有良好接触。如果是自检时出错,也有可能是上述的问题。当然,如果在自检时你的一股脑盘有周期性的严重噪声,那就表明你的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者传动臂有问题了。
二、硬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可突然断电
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之中(目前通常为7200转/分钟或5400转/分钟),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在潮湿、灰尘、粉粒严重超标的环境中使用微机时,会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轴电机内部。潮湿环境还会使绝缘电阻等电子器件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所以当硬盘出现故障时,切勿自行拆卸硬盘外壳,应该交送专业厂家修理。
3.注意硬盘防震
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4.注意控制环境温度
使用硬盘时应注意防高温、防潮、防电磁干扰。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件上,造成短路。湿度过高时,电子元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这些静电会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5.养成使用与整理硬盘的好习惯
根目录一般存放系统文件和子目录,尽量少存放其它文件。要经常运行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注意经常删"垃圾站"与"\WINDOWS\TEMP"目录中的临时文件。
6.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硬盘的破坏
硬盘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防范。并注意对重要的数据进行保护和经常性的备份。
7.硬盘的拿法
硬盘拿在手上时别磕碰,这只是要求之一;另一个忌讳是"静电"。气候干燥时极易产生静电,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小心用手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则"静电"就有可能会伤害到硬盘上的电子元件,导致无法正常运行。正确姿势应该是以手抓住硬盘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此外,有些厂商(如Seagate)会在其硬盘外部包上一层护膜,此护膜除具备防震功能外,更把电路板保护于其中,如此使用者在拿取硬盘时就可以少一些顾忌了。
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主引导程序损坏
2.分区表损坏
3.分区有效位错误
4.DOS引导文件损坏

1 条回复

文月禾  2008-10-05 13:34
谢谢了 复制一下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