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类计量器具的可接受的测量误差标准

  L_SMX ·  2008-10-07 15:40  ·  59125 次点击
急!跪求大侠帮忙!
领导要我编写一份常用长度类计量器具的可接受的测量误差标准,供检验员参考,今天就要。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请大侠们帮帮小弟,在这先谢谢啦!

5 条回复

jcgscbj  2008-10-08 08:55
可以根据你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参考以上帖子编写。
jcgscbj  2008-10-08 08:49
线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本检定系统适用于长度专业、工业用线值计量器具以及大地测量方面使用的线值计量器具。
一、 计量基准器具
1、国家计量基准
1.1国家计量基准--0.633μm波长基准通过拍频法检定出低于δ0=±4×10-9不确定度的0.633μm波长工作基准波长值。
1.2组成国家计量基准的全套计量器具为碘稳频氦-氖激光器。
1.3不确定度δ0=±4×10-9
2、副基准
副基准的技术指标与国家计量基准器相同。
3、工作基准
3.1双频激光干涉仪
测量范围:一般可测1-24m,接长可测至100m。
3.2激光干涉比长仪
由氦氖激光器δ0=5×10-8与仪器主体组成的激光干涉比长仪、殷钢基准米尺、200mm石英基准尺组成工作基准器。
测量范围:1-1000mm
不确定度:δ=±(0.1+0.1L)μm
二、计量标准器具
4、一等标准
4.1测量范围到1m的石英杆尺,δ=±0.2μm
4.2一等标准金属线纹尺3m,δ=±0.8μm
4.3一等标准金属线纹尺1-1000mm,δ=±(0.1+0.4L)μm
4.4一等标准玻璃线纹尺1-1000mm,δ=±(0.1+0.5L)μm
5、二等标准
5.1标准殷钢基线尺 24m,δ=±20μm
5.2二等标准金属线纹尺1-1000mm,δ=±(0.2+0.8L)μm
5.3二等标准玻璃线纹尺1-1000mm,δ=±(0.2+1.5L)μm
6、三等标准
6.1检定基线场1-100m,δ0=±4×10-9
6.2标准钢卷尺1-100m,δ0=±(10+10L)μm
6.3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1-1000mm,δ0=±(5+10L)μm
三、工作计量器具
测距仪1-5km δ0=4×10-9~2×10-6
悬链状带尺 δ0=4×10-9~2×10-6
一级钢卷尺1-100m △=±(0.1+0.1L)mm
二级钢卷尺1-100m △=±(0.3+0.2L)mm
殷钢水准尺3m δ=±30μm/m
三棱比例尺300mm δ=±0.2mm
钢直尺150-2000mm △=±(0.1~0.35)mm
精密机床类1-2000mm △=±(5~10)μm/m
精密机床类1-1000mm △=±(2~4)μm/m
测长仪器类1-1000mm △=±(1~10)μm/m
木制水准尺3-5m =±1mm/m
折叠尺0.5m,1m △=±(0.3~1)mm
横基尺2m δ=±0.2mm
竹木直尺300-1000mm δ=±(1~1.5)mm
布卷尺5~50m △=±(0.3~1)mm
测绳50m、100m △=±60mm,±100mm
上面列出的竹木直尺由钢尺直接测量;布卷尺由一级钢卷尺直接测量;测绳由二级钢卷尺直接测量。它们均为工作计量器具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通常是不可以的。但在这三项中均满足检定误差传递的要求,即标准计量器具允许误差小于或等于1/2~1/3被检计量器具的允许误差值,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制订、修订暂行规定要求尽量减少传递环节,使检定系统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不必要再我增设一个等级。但要严格规定,凡是作为这三个项目的计量器具不能再作其他测量用。
四、线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图中符号说明:
δ--不确定度(绝对误差)置信度99.97%;
δ0--不确定度(相对误差)置信度99.97%;
△--系统误差;
L--测量长度,单位m。
jcgscbj  2008-10-08 08:45
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选用适当的测量器具进行测量。测量器具的计量工作应遵循测量器具的保养、检修、鉴定计划,确保所用量检具精度、灵敏度、准确度。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参照使用说明书或相关参考资料,轻拿轻放、保持清洁、防锈、防振,合理存放保管。
一、平板
1、钢制平板一般用于冷作放样或样板修整;铸铁平板除具有钢制平板用途外,经压砂后可作研磨工具;大理石平板不须涂防锈油脂,且受温度影响较小,但湿度高时易变形。
2、0、1、2级平板一般作检验用,3级平板一般作划线用。
3、平板安放平稳,一般用三个支承点调整水平面。大平板增加的支承点须垫平垫稳,但不可破坏水平,且受力须均匀,以减少自重受形。
4、平板应避免因局部使用过频繁而磨损过多,使用中避免热源的影响和酸碱的腐蚀。
5、平板不宜承受冲击、重压、或长时间堆放物品。
二、样板直尺和平尺
1、样板直尺使用时不得碰撞,应确保棱边的完整性,手握持绝热板部分,避免温度影响响精度和产生锈蚀。
2、测量前,应检查尺的测量面不得有划痕、碰伤、锈蚀等缺陷。表面应清洁光亮。
3、平尺工作面不应有蚀蚀、斑痕、鳞片、凹坑、裂缝以及其他缺陷。平尺应无磁性。
4、一般应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精度的平尺。
三、直角尺
1、00级和0级直度角尺一般用于检验精密量具;1级用于检验精密工件;2级用于检验一般工件。
2、使用前,应先检查各工作面和边缘是否被碰伤。角尺的长边的左、右面和短边的上、下面都是工件面(即内外直角)。将直尺工作面和被检工作面擦净。
3、使用时,将直度角尺靠放在被测工件的工作面上,用光隙法鉴别工件的角度是否正确。注意轻拿、轻靠、轻放,防止变曲变形。
4、为求精确测量结果,可将直度角尺翻转180度再测量一次,取二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其测量结果,可消除角尺本身的偏差。
四、万能角度尺
1、使用前,先将万能角度尺擦拭干净,再检查各部件的相互作用是否移动平稳可靠、止动后的读数是否不动,然后对零位。
2、测量时,放松制动器上的螺帽,移动主尺座作粗调整,再转动游标背面的手把作精细调整,直到使角度尺的两测量面与被测工件的工作面密切接触为止。然后拧紧制动器上的螺帽加以固定,即可进行读数。
3、测量完毕后,应用汽油把万能角度尺洗净,用干净纱布仔细擦干,涂以防锈油,然后装入匣内。
五、游标卡尺
1、使用前,应先把量爪和被测工件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擦干净,以免碰伤游标卡尺量爪面和影响测量精度,同时检查各部位的相互作用。如尺框和微动装置移动是否灵活,紧固螺钉是否能起作用等。
2、检查游标卡尺零位,使游标卡尺两量爪紧密贴合,用眼睛观察应无明显的光隙,同时观察游标零刻线与尺身零刻线是否对准,游标的尾刻线与尺身的相应刻线是否对准。最好把游标卡尺量爪闭合三次,观察各次读数是否一致。如果三次读数虽然不是零,但读数三次完全一样,可把这数值记下来,在测量时,加以修正。
3、使用时,要掌握好量爪面同时工作表面接触时的压力,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刚好使测量面与工件接触,同时量爪还能沿着工件表面自由滑动,。有微动装置的游标卡尺,应使用微动装置。
4、在游标卡尺读数时,应把游标卡尺水平地拿着朝亮光方向,使视线尽可能地和尺上所读的刻度线垂直,以免由于视线的歪斜而引起读数误差。最好在工件的同一位置多次测量,取它的平均值。
5、测量外尺寸时,读数后,切不可从被测工件上猛力抽下游标卡尺,应将量爪张开后拿出;测内尺寸读数后,要使量爪沿着孔的中心线方向滑动,防止歪斜,否则将使量爪磨损、扭伤、变形或使尺框走动,影响测量精度。
6、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运动着的工件。这样,容易使游标卡尺受到严重磨损,也容易发生事故。
7、不准以游标卡尺代替卡钳在工件上来回拖拉。使用游标卡尺时不可用力同工作撞击,以防损坏游标卡尺。
8、游标卡尺不要放在强磁场附近,(如磨床的磁性工作台上)以免使游卡尺感受磁化,影响使用。
9、使用后,应将游标卡尺擦拭干净,平放在专用盒内,尤其是大尺寸游标卡尺。注意防锈、主尺弯曲变形。
六、高度游标卡尺
1、使用前,应检查底座工作面是否有毛刺或擦伤,底座的工作面和检验用的平板是否清洁,量爪是否完好,是否紧固等。
2、搬动高度尺时,应握持底座,不允许抓住尺身,否则容易使高度尺跌落或尺身变形。
3、测量高度尺寸时,先将高度尺的底座贴合在平板上,移动尺框的量爪,使其端部与平板接触,检查高度尺的零位是否正确。然后,将尺框的量爪提高到略大于被测工件的尺寸,拧紧微动装置的紧固螺钉,旋动微动螺母,使量爪端部与被测工作表面接触,紧固尺框上的紧固螺钉,即可读得被测高度。
4、划线时,装上划线量爪,按所需划线的高度尺寸调节尺框,先固紧微动装置的紧固螺钉,然后旋动微动螺母使高度尺寸准确地对准所需划线的尺寸,再将尺框紧固后即可进行划线。划线时底座应贴合平台,平稳移动。
七、深度千分尺
1、用螺旋拧紧的可换测量杆,由于拧紧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示值。因此,在使用前或更换测杆后,必须进行校正。
2、测量前,应清洁底板的测量面和工件的被测量面,并去除毛刺。被测量工件要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
3、测量时,应使底板与被测工件表面保持紧密接触。测量杆中心轴线与被测工件的测量面保持垂直。
4、测量杆的端部易磨损,应经常校对零位是否正确。零位的校对可应用圆筒式校对量具或采用二块尺寸相同的量块组合体进行。
八、外径千分尺
1、在测量前,必须校对其零位,也即通常所称的对零位。对于测量范围0~25毫米的千分尺,校对零位时应使两测量面接角;对于测量范围大于25毫米时,应在两测量面间安放尺寸为其测量下限的对量棒后进行测量。 调整零位,必须使微分筒上的棱边与固定套管上的“0”线垂合,同时要使微分筒上零线对准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
2、使用时应该用手握住隔热装置,否则会增加测量误差。一般情况下,应注意外径千分尺和被测工作具有相同的温度。
3、千分尺两测量面将与工件接触时,要使用测力装置,不要直接转动微分筒。
4、千分尺测量轴的中心线要与工作被测长度方向相一致,不要歪斜。
5、千分尺测量面与被测工作相接触时,要考虑工作表面几何形状。
6、在测量被加工的工件时,工件要在静态下测量,不要在工件转动或加工时测量,否则易使测量面磨损,测杆扭弯,甚至折断。
7、按被测尺寸调节外径千分尺时,要慢慢地转动微分筒或测力装置,不要握住微分筒挥动或摇转尺架,以致使精密测微螺杆变形。

九、杠杆千分尺
1、测量前应首先校对微分筒零位和杠杆指示表的零位。0-25毫米杠杆千分尺可使用两测量面接角直接进行校对,25毫米以上的杠杆千分尺用0级调整棒或用4等量块来校对零位。
2、杠杆千分尺直接测量是将工件正确置于杠杆千分尺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调节微分筒使表盘上指针有适当示值,并应拔动拔叉几次,示值必须稳定,此时,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读数加上表盘上的读数即为工件实际尺寸。
3、杠杆千分尺比较测量可用量块作标准调整杠杆千分尺,使测微杠杆指针位于零位,紧固微分筒后,在指示表上读数,可避免微分筒示值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4、成批测量应按被测工件的公称尺寸,调整杠杆千分尺示值(可用量块进行),然后,根据公差要求,转动公差带指杆调整节螺钉,调节公差带。测量时,只需观察指针是否在公差带范围内即可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5、测量曲面间或刃面间的距离,应摆动杠杆千分尺或被测工件,在指针的返折处读数。
十、内测千分尺
1、校对零位时,应用经鉴定合格的标准环规或量块和量块附件组合体,不宜选用外径千分尺,否则不能保证其精度。
2、内测千分尺测量内尺寸时,仅能按量爪测量面长度进行测量。
3、测量时,测量位置必须安放正确。测量孔时,用测力装置转动微分筒,使量爪在径向的最大位置和在轴向的最小距离处与工件相接触。
4、不得把两量爪当作固定卡规使用,以免量爪的量面加快磨损。
十一、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表
1、在测量前须根据被测工件的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测头,调整内径千分表零位。使用后也要对零位,以便观察内径千分表变化情况。
2、在调整及测量工作中,内径百分表的测头应与环规及被测孔径垂直,即在径向找最大值,在轴向找其最小值。测量槽宽时,在径向及轴向找其最小值。具有定心器的内径百分表在测量内孔时,只要将仪器按孔的轴线方向来回摆动,其最小值即为孔的直径。
3、内径千分表读数值的精度比内径百分表高,更应注意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
4、测量杆外面是套管,套管外还有塑料管,手只能捏在塑料管上,不要将人体的热传到内径千分表测量杆上。论
十二、 百分表、千分表
1、百分表应固定在可靠的表架上,根据测量需要,可选择带平台的表架或万能表架。
2、百分表应牢固地装夹在表架夹具上,但夹紧力不宜过大,以免使装夹套筒变形卡住测杆,应检查测杆移动是否灵活。夹紧后不可再转动百分表。
3、测量前须检查百分表夹牢又不影响其灵敏度,为此可检查其重复性,即多次提拉百分表测杆略高于工件高度,放下测杆使之与工件接触,在重复性较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量。
4、在测量时,应轻轻提起测杆,将工件移至测头下面,缓慢下降测头,使之与工件接触。不准把工件强迫推入至测头下,也不准急骤下降测头,以免产生瞬时冲击测力,给测量带来误差。在测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测杆应有0.3~1毫米的压缩量,以保持一定的起始测量力。
5、测杆与被测工件必须垂直,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6、测量圆柱形工件时,测杆轴线应与圆柱形工件直径方向一致。
7、根据工件的不同,应选择合适形状的测头进行测量。如可用平测头测量球形的工件,可用球面测头测量圆柱形或平表面工件,可用小测头或曲率很小的球面测头量测凹面或形状复杂的表面。测量薄工件时须在正反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取最小值,以免由于工件弯曲,不能正确反映其尺寸。
8、测量杆上不要加油,以免油污进入表内,影响表的传动机构和测杆移动的灵活性。

十三、杠杆百分表和杠杆千分表
1、测杆(杠杆短臂)的有交效长度直接影响测量误差,因此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使测杆的轴线垂直于工件尺寸。如果由于特殊工件的测量需要或无法调整测杆轴线使工件尺寸与测量线重合时,可将测量值乘上相应修正值,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
2、表的各工作面均不应有碰伤、斑点、锈蚀及明显的划痕等外观质量。测杆及指针的回转应灵活、平稳(无阻滞、跳动和卡住现象),测杆应能自其中央位置在不小于正负90度范围内平稳的扭动,并且能在任意位置上作用可靠,指针与其回转轴的配合应牢固,表圈与主体的配合应无明显松动,并且转动平滑、静止可靠,表盒与表圈配合应紧密。
十四、圆锥量规
1、圆锥量规用于检验内、外圆锥的圆角实际偏差的大小和锥体直径。被测内圆锥用圆锥塞规检验,被测外圆锥用圆锥环规检验。圆锥角偏差的大小用涂色法检定。
2、注意避免碰伤,远离磁场,用后擦干净,涂防锈油,装入盒内存放。
十五、圆柱量规
1、检验孔用圆柱塞规,检验轴用圆柱环规(卡规)。测量时,量规和工件测量圆柱面都应擦拭干净,涂油后对中轻轻塞入,不可强行用力。
2、测量时,必须把通规和止规联合使用。只有当通规能够通过被测孔或轴,同时,止规不能通过被测孔或轴时,该孔或轴才是合格品。
3、圆柱量规的保养存放同圆锥量规。
十六、螺纹塞规、螺纹环规
1、螺纹通规具有完整的牙型,螺纹长度等于被测螺纹的旋合长度;螺纹止规具有截短牙型,螺纹长度为2个~3个螺距。螺纹通规用来模拟被测螺纹的最大实体牙型,检验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的实际尺寸;螺纹止规用来检验被测螺纹的单一中径。
2、被测螺纹如果能够与螺纹通规自由旋合通过,与螺纹止规不能旋入或者旋合不超过2个螺距,则表明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没有超出其最大实体牙型的中径。单一中径没有超出其最小实体牙型的中径,被测螺纹合格。
十七、螺纹规
1、螺纹规主要用于低精度螺纹工件的螺距和牙形角的检验。螺纹样板的各工作面均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以及影响使用或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样板与护板的连接应能使样板围绕轴心平滑地转动,不应有卡住或松动现象。
2、测量螺纹螺距时,以螺纹样板组中齿形钢片作为样板,卡在被测螺纹工件上,如果不密合,就另外换一片,直到密合为止,这时该螺纹样板上记的尺寸即为被测螺纹工件的螺距。应尽可能利用螺纹工作部分长度,把螺纹样板卡在螺纹牙廓上,使测量结果较为正确。
3、测量牙形角时,把螺距与被测螺纹工件相同的螺纹样板靠放在被测螺纹上面,然后检查它们的接触情况,如果有不均匀间隙的透光现象,说明被测螺纹的牙形不准确。这种测量方法只能粗略判断牙形角误差的大概情况。
十八、半径规(R规)
1、使用时,应依次以不同半径尺寸的样板,在工件圆弧表面处作检验,当密合一致时,该半径样板的尺寸即为被测圆弧表面半径尺寸。
2、外观及成套性要求同螺纹规。
十九、塞尺
1、塞尺的测量精度一般为0.01毫米。
2、测量时,应先用较薄的一片塞尺插入被测间隙内,若仍有空隙,则挑选较厚的依次插入,直至恰好塞进而不松不紧,该片塞尺的厚度即为被测间隙大小。若没有所需厚度的塞尺,可取若干片塞尺相迭代用,被测间隙即为各片塞尺尺寸之和,但误差较大。
3、由于塞尺很薄,容易折断,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使用后应在表面涂以防锈油,并收回到保护板内。
4、塞尺的测量面不应有锈迹、划痕、折痕等明显的外观缺陷。
jcgscbj  2008-10-08 08:30
几何量量具检查标准
1.范围
1.1本文规定了几何量量具检查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8
2.职责
**************************计量科长度室所有在岗人员负责几何量量具的检查。
3. 目的
保持几何量量具的完好,确保企业在用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
4.内容
4.1外观检查
4.1.1几何量量具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他缺陷;
4.1.2量具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CMC标志、测量范围、分度值及出厂编号;
4.1.3数字指示量具数字指示面板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4.2各部分相互作用检查
4.2.1游标类量具
卡尺尺框沿尺身移动应手感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
4.2.2测微类量具
测微类量具微分筒转动和测微丝杆的移动应当平稳、无摩擦。在测力的作用下全程运行灵活,不得有卡住,或一段行程灵活、一段行程不灵活等现象;千分尺的锁紧装置作用可靠,能保证测微丝杆运行到任何部位都能可靠止动;固定套筒在没有止动螺钉情况下,不得有手感觉得到的松动。
4.2.3指示表类量具
指示表类量具表圈转动应平稳,静止可靠,与表体的配合应无明显的松动;测杆的移动及指针回转应平稳、灵活,不得有跳动、卡住和阻滞现象;指针应紧固在轴上,测杆移动时,指针不应松动;紧固指示表裝夹套筒后,测杆应能自由移动,不得卡住。
4.2 工作环境
几何量量具应在温度为20±5°C,相对湿度≤80%环境条件下使用。
4.3其它
4.3.1不允许使用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合格标识脱落或遭破坏而不完整的量具;
4.3.2不允许使用有超出监视和测量装置规定范围的承载能力的量具;
4.3.3不允许使用显示的测量结果或显示的量值有明显的差错的数显量具;
5.记录
jcgscbj  2008-10-08 08:21
标准的编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规范性
标准编写的规范性要求主要是指标准的构成、内容编排、层次划分及编号、编写细则应符合我国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
2、协调性
标准的编写应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下级标准不得与上级标准相抵触;同一标准的相关内容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以保证标准的整体一致性。
3、正确性
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必须建立在科技成果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规定的每项要求和方法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标准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或结构式和其他技术内容应正确无误。
4、统一性
在同一标准及一系列配套标准中,其术语、符号、代号应统一,与其他相关标准也一致。
5、简明性
为了使标准内容易于理解的执行,标准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内容编排逻辑严谨。标准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不易理解或模棱两可的词句和模糊的概念,以避免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