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XZKL1234 ·  2019-05-17 08:56  ·  69130 次点击
全国防灾减灾日关注地震预报
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11年后,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有了怎样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四川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创建者、所长王暾表示,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在一些关键指标方面领先全球,但要真正发挥对普通人的帮助作用,亟须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据王暾介绍,地震预测是对还未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其技术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是震中正在发生地震时,基于秒级响应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对地震还未波及的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的警报。王暾说,地震预警技术目前已很成熟,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减灾实效,其所在的减灾所主要工作就是地震预警。
据介绍,减灾所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涵盖了地震监测、信息传输与处理、预警信息生成与发布,以及预警信息接收和应用的全套技术系统。自创建以来,减灾所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一些民众、工程通过电视、手机、广播、专用终端提前收到了预警,取得了减灾实效,包括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
王暾表示,在地震预警技术的可靠性、响应时间两个指标方面,减灾所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可靠性方面,减灾所的地震预警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未发生一次误报、漏报;减灾所地震预警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从地震发生时刻到用户收到预警信息的时间)为6.2秒,日本是9秒。
地震之前的生死时速
王暾介绍,地震预警的意义在于在地震波还没有造成破坏前提前预警,人员及时疏散以减少伤亡;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和财产损失。
研究表明,预警时间达到3秒,可以减少14%人员伤亡;预警时间达到10秒,可以减少39%人员伤亡。同一个地震,距离震中位置的远近不同,其预警时间是不同的,离震中越远,预警时间越长,给居民疏散的时间是不同的。
王暾举例,汶川地震时,若有预警,可以给北川31秒预警时间、青川55秒预警时间。若有这些预警,就可以减少30%的人员的死亡。
当前减灾所地震预警技术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人员密集场所、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党政机关、重大工程、新闻媒体、军队。普通公众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地震预警”APP、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等方式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消息。
令王暾倍感欣慰的是,他们研究的地震预警技术,在芦山7级地震时,帮助雅安市主城区民众提前5秒收到预警,成都的一些民众提前28秒收到预警;九寨沟7级地震时,汶川电视观众提前54秒收到预警。
此外,减灾所的地震预警技术还走出国门,为尼泊尔、印尼、秘鲁等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提供技术和地震预警核心产品。
亟须打通“最后一公里”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但王暾坦言,我国地震预警仍存在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预警信息,但还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民众和重大工程。目前预警系统仅覆盖约全国2%的地震区人口,如电视地震预警仅覆盖了四川地震区60%的县。”
解决该问题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想解决预警信息发布和服务的问题,需要政府提前授权电视、手机发布地震预警;解决收到预警信息后的处置问题,政府需要对民众持续地进行地震预警科普教育,提高民众收到预警信息的有效应对能力;我国目前地震预警领域的标准和法律体系不完善,需要尽快推进。
王暾说,减灾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应综合减灾。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但对于现有的大量抗震设防不足的建筑、工程,新增地震预警将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有效方式。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