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的过程方法

  云天 ·  2008-11-25 00:08  ·  92162 次点击
ISO10012中采用了“过程方法”。把计量确认看成一个“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和保证计量确认结果的有效性。例如,校准是计量确认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只注意校准结果,不注意校准的过程,当发现校准结果有误时,再去重新寻找问题、重新校准,就已经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果从校准一开始就注重每一个操作过程,把校准当成一个过程认真对待,发现问题及早纠正,不要等到最终结果出来以后再回头寻找问题,就可以减少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就可体现“过程方法”的优越性(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量确认过程中包括许多子过程。
(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
其输入是被校测量设备和上一等级标准器。输出是校准结果及校准状态的标志。活动是校准,即被校测量设备与上一等级标准器的比较。资源是校准人员、校准方法、校准的环境条件等。
(2)导出计量要求的过程
其输入是顾客要求,输出是计量要求。活动是:查找顾客要求(合同中找出),或从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中找出,或从生产过程控制文件中找出,或从其他法律规定、规范或文件中找出。
(3)验证过程
验证过程有两个输入,一个是计量要求,一个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其输出是验证证书,或不能验证,或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其活动是将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进行比较。其资源是比较人员、资料等。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测量设备等硬件。
(4)调整或维修过程
如果校准结果不能符合计量要求,该测量设备还要经过调整或维修过程。调整或维修过程的输入是验证过程的一种输出: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其输出是调整或维修报告。活动是调整或维修。资源是调整或维修的设备、设施、人员、方法等。
(5)再校准(或称复核)过程
输入是:调整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及其报告。输出是再校准状态的证书和标志。活动是校准以及校准前对校准间隔的评审。资源是再校准用的测量标准装置、人员、校准规范等。
(6)确认状态标志的标注过程
确认状态标志共有两种:一种是确认合格标志,另一种是确认失效标识(无法维修或调整)。该过程的输入是验证/确认文件,或验证失败记录。输出是确认合格标志,或确认失效标志。活动是领取标志,张贴或挂在测量设备上。资源是人员、登记等文件。
由上述6个过程(至少4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量确认过程。因此,计量确认过程不能理解为单一的校准过程。

2 条回复

hlm350521  2012-12-20 15:50
很好得资料,学习了.
昨日之星  2012-12-06 15:24
言之有理,学习了。
一个过程必有输入和输出两个端点,其输入是前一个过程的输出,其输出必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我认为输入端无非是对象、要求和资源,因此过程所需资源可以放在输入之中。
输入和输出两个端点之间,就是为完成这个过程的转化活动,也就是关起门来都是自己内部该做的每一项工作。这些工作就是这个大过程的子过程,所以,过程套过程,工作套工作,过程中间有过程,工作之中有更具体的工作。
计量确认是一个大过程,一个大工作,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计量确认的转化活动包含了计量校准、计量要求导出、计量验证、调整或维修、再校准、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标识等各项子过程和子工作。各个子过程又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输入和输出两个端点与其它的子过程相连。而“只有”测量设备被确认是否满足计量要求,并给出了计量确认标识,计量确认“才算”完成,“计量验证”就成了“计量确认”的核心工作,完成计量检定/校准仅仅是计量确认工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就是工作有重要度轻重,工作有先后秩序,工作有轻重缓急的道理。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