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的物流配送矛盾与解决方案

  新闻专员 ·  2009-04-01 13:42  ·  47529 次点击
一、关于生产流水线
生产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具有几个基本特性:1、单纯单向性。流水线上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工艺结构相似的系列产品,并且物料只向一个方向移动。2、连续高效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节拍连续重复进行的,其运作是高效的,有很强的节奏性。中间一般不允许间断。故而基本不允许制品过长的等待时间和设备的加工间歇时间。因此流水线因各类干扰因素(如零部件品质、物料配送不准时或错料常导致停线)而停产的时间量,通常被用来作为衡量流水线或生产作业的生产综合评价指数。3、专业性。在流水线上,各个工序(生产中称为工作中心)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各工序是按照产品的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并且每道工序只单纯的完成一种或少数几种作业。4、平衡性: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不允许瓶颈的存在,生产所需的物料配送必须按节拍准时、准量、合格的配送到位。5、主导性:生产的各类辅助过程,物料配送活动都是围绕生产线为中心展开的,原材料,零部件均要按要求从各区反辐射性的配送上线,从而线上的产品是运动的,工人是相对固定的,生产线是“被服务者”。
由于生产线上的单纯单向性、连续高效性、专业化、平衡性和主导性决定,厂内物流作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围绕它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所以厂内物流具有很强的配合性、动态性、集散性和均衡性,同时这种特性又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的改变而改变,重新达到优化和平衡。
二、生产线上存在的矛盾
生产线上理想有效的物流应该是物料配送与生产运作紧密配合,达到完美和统一。但在实践操作中,经过市场的洗礼和企业本身的发展和某些累积误差,企业的产品配置形式已经基本上由先前的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方向转化,不少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家具和电子等)后来所设定的生产工艺布置和物料配送方案,已经远远不符合企业现在的生产和物流需要,这一矛盾又突出表现在生产线上,长此以往,生产线上的物料配送便成了厂内物流的最大的瓶颈,大大影响了出成品的效率,限制了流水线适应性调整的柔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充分发挥。
一句话,生产流水线的高效率的生产特色和低效、繁杂的物流配送,往往成为约束厂内物流通畅的一个瓶颈。于是生产流水线的工艺操作、生产作业研究、线体平面布置与及物料配送的重新设定成了各类企业改造生产物流的一个切入点和最见成效的重心。笔者在辅导某企业进行生产物流改造的过程中曾遇见过如下案例:该企业的前期物流改造首先是以各线、区产品的专业化原则的流水线的物料配送引入,其操作人员也基本掌握了改造思路和操作方案,但是在现场,我们却仍看到了如下状况:
1、虽然物流容器有了初步的标准化,但是对容器的使用方法却仍是没有规范,包装并未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堆放仍显杂乱。在操作效果上,实质仅仅是切换了容器而已。
2、经过前期改造,各处物流能够顺利到线上,但是操作并没有JIT(即在适当的时间只配送适当数量与质量的料品到适当的地点),仍有稍微的余量,导致料的累积余量增加,堆放在线体边,仍影响了后续物料的配送,停产现象仍不时产生。
3、体积庞大(尺寸超过宽度仅为1米的线体)、份量又重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也“艰难的”在线体上移动,使得工人在对它装配时,只好爬到线体上或站在凳子上,并且有时还要随着产品的移动“伴送”一大段距离,等工人回到原位时,后面的产品又堆挤在一起,造成了产品排队等候的现象。这一方面使得工人手忙脚乱,导致工人疲劳不堪,工作热情下降,造成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因工人“追赶”节拍,而穷于应付中,导致产品的装配质量下降,留下隐患;同时,因产品在线上的设备的利用率大为降低,线上某台设备或某道工序一旦出了故障,使停机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运行,使生产线的可靠性大为降低。
4、原来设定的生产线是具有较强刚性的,对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较差,当转产是,生产线上的物料上下线有如“挤公共汽车”般忙乱,因线上各工作中心的工人已经设定,这一方面使工人吃力的搬运(尤其是大件),影响生产;另一方面又常导致物料该上的没上,该下的没下,料品混乱,使生产运作几近瘫痪。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