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CFB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量的措施

  云天 ·  2009-04-04 00:24  ·  25033 次点击
对粒径在50~100m间的焦炭颗粒,炉内停留时间远远小于其所需要的燃尽时间,所以该档颗粒
的含碳量较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结果也证明了该粒径档的焦炭颗粒是飞灰中未燃尽碳损失的主要来源。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方法应集中在提高细煤粒的燃尽水平上。
根据实际流化床锅炉结构和运行过程,将其影响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1)入炉煤粒径。对单位质量燃料而言,粒径减小,粒子数增加,碳粒的总表面增加,碳粒的燃烧速度增加,燃尽时间缩短.但如果细颗粒过多,或煤燃烧过程中生成较多的50f上rn左右的细颗粒,颗粒的燃尽时间远远长于其炉内停留时间,将会导致飞灰含碳量增加。因此保持入炉煤粒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降低飞灰含碳量是有益的。
(2)入炉煤煤质。燃煤煤质的变化对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及运行参数控制有重大影响,特别是运行中的流化床,当煤质变化时,床温床压将出现大幅波动,虽然可以通过调整配风进行调整,但燃烧工况的恶化必然导致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对于挥发分含量较高、结构比较松散的烟煤、褐煤和油页岩等燃料,燃烧速率较高,飞灰含碳量较小。对于挥发分含量低,结构密实的无烟煤、石煤等相同条件下飞灰含碳量要高出很多。
(3)床层温度。床温增加,碳粒的燃尽时间缩短,可降低飞灰含碳量。但流化床床层运行温度上限受灰分的变形温度限制,并综合考虑脱硫效果、NO生成量和结焦,一般认为流化床最佳运行温度为850~950℃。因此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床温应根据运行情况确定运行上限。
(4)氧量。氧量增大,流化气体与碳粒子之间传质系数增大,燃烧速度增大,但当氧量增大到某一值后,燃烧速度达到极限。而过高氧量降低了细煤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导致飞灰含碳量增加。实际
运行中控制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1.25左右,既保证碳粒子的充分燃烧,又防止截面流速过大。(5)均匀布煤。HG一465/13.7一L.PM7型循环流化床采用后墙给煤方式,给煤通过两台刮板给煤机进入后墙四个返料斜腿中。这种给煤方式使4个落煤口煤量分布无法计量与控制,从而存在较为严重的布煤不均问题。而入炉煤不均匀,容易造成部分给煤口附近煤量过于集中,形成缺氧区,从而增加了飞灰含碳量。
(6)床层高度。要尽量维持恰当的料层高度,如果料层过高,不仅会增大风机电耗,而且会增大气泡尺寸和扬析损失。料层过薄,又会导致燃烧工况不稳定,燃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缩短。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