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些消失了的鱼儿
竹林踏雨 · 2009-04-21 10:00 · 51338 次点击
有机会回到父母的老家江苏南通地区的启东与海门,对那里的河流的干净程度留有很深的印象,而那些河流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我长大的大丰地区的河流与其中的鱼类,而这些类鱼大半因为农药的过度使用与工业污染,已经在现在的自然河流中消失或者很少存在了。
大丰老家的河沟分四种,因此我们就有机会见识与渔猎不同的鱼类。第一种是各家各户宅后的宅沟,大部分这样的宅沟与宅基地相连,是每家人家私人领地的组成部分——宅沟基本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塘,一般也就是20—40米长短,5—10米宽,水有天然雨水,也有从活水河里抽来的水,各家宅沟的深浅也不一样,但后来很多新建的居民点上的房子就很少有了。宅沟里面一般有一些不知道哪来的野鱼——鲫鱼、麦个郎(一种小个但数量很多的鱼,通常会吃钓鱼时候的鱼饵又钓它不上来,是钓鱼人最烦恼的骚扰鱼)、旁皮郎(一种成群生活的扁扁的小鱼,多游走在淘米与洗衣服的河滩上,经常可以用淘米的箩筐抓到)、月字鱼(一种在浅滩上到处贴地散布的土色小鱼,很容易钓到),但宅沟里面多数是放养的家鱼——草鱼、白鲢、花鲢、鳊鱼与鲤鱼是最普及的几种,这些鱼一般是春放冬捕,只有隔年生长的漏网之鱼才在其他季节捕食。第二种是用来进行农田水利的河网(也称民沟),规范地棋格状分布,这里有所有我前面提到的鱼类,但是会更多一些特别的野生鱼类,比如黑鱼(比较凶猛的食鱼的鱼)、白水条(一种能在水面快速穿梭的细长的鱼)、昂支鱼(也称黄骨鱼)、巧斤帮(类似太湖的白水鱼的长相,但是嘴巴明显翘起)、鲈鱼,而在这类河沟中生产的鱼因为活动范围更大、野食(草苇与虫类)丰富的缘故而长得比较大。第三类是主干河道,有航运与江海排灌的功能,这类河中除了有河网中的鱼类,还会有一些特别的鱼类——河豚、银鱼与河海混生的支鱼。最后就是自然的大河,比如在我老家的斗龙港,那里的鱼类不见得更丰富,但经常会见到或者听闻捕到体量特别大的鱼,比如重达30来斤的江鲢。在所有这类河流中还生长着河虾、甲鱼、乌龟、小龙虾、黄鳝、泥鳅、河蚌与河鳗。在这些之外还有一样,就是很多人不喜欢的蛇,而长大的蟒蛇尤其喜欢在水边与水中生活。
因为这些鱼类的存在,与鱼同乐成为在这些地方生活的孩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那些大水的日子,很多的鱼儿甚至随水一直漫上田间的垄沟,因此堵住垄沟的两头就可以赤脚下去抓捕;在宅沟或者民沟淘米的脚滩上,你可以直接让脚站在水中,可以感到小鱼儿尤其是旁皮郎轻轻咬吻的那种奇特感觉;而几乎大部分的小男孩都会从小就在这些河沟中学会了捞鱼摸虾的本事,很多时候不是为了真的吃而是为了玩乐。我还记得很多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自己用自行车钢丝磨制的小灯笼鱼叉,在晚上用电筒照着诱捕各种各样的小鱼小虾。有一种色彩斑斓的小野鱼,鱼鳍好象飘丝般展开,黑黑的透着彩色,这种鱼多在我们抽干一条河沟的水抓鱼的时候抓到,一般大家也不吃,放在瓶里看着玩,是一样很特别的乐趣。
在没有被化学药物与污染破坏的自然世界里,有那么多美丽的鱼类,它们自己就能兀自丰富多彩,又能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乐趣,虽说人会捕食它们一些,但是那个时候的感觉是你怎么抓它们,它们就是生生不息的。象那能捕食其他鱼类的黑鱼,很多人因为它们出现在养着家鱼的宅沟与民沟中,就很烦恼为什么它们就从来捕而不竭。但有一天,这些鱼就突然地消失了,只剩下了黄滞的河水与没有任何生机的水塘世界,我们在大约30年左右的时间中得到了一些粮食的增产,但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曾经年年疏浚的河道现在差不多三十年没有再有疏浚,很多水成了死水,既不适合鱼的生存,也没有野鱼的自然流通。而最可怕的就是农药滥用,过度的农药使用完,一场雨下来,很多的农药冲下去,河沟里水中毒份增加,这样来几次,再加上不与外界相通,那些毒份没法减淡,鱼儿就没有了生命。天空没有了自然的麻雀,水中不能生自然的鱼类,这个世界就突然变得很毒很化学,很脏很腻味,很死很呆板。这也是我每次到启海地区,到崇明岛,去河滩沟边看玩,看到那些我小时候很熟悉的鱼类还生活在那里,就会很感动的莫名的原因。我想念我家乡那些曾经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