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维修制
Alu · 2009-04-25 09:30 · 21679 次点击
全员维修制的中心思想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
全效率,即综合效率,由六个方面组成:产量、质量、费用、交货期、安全、劳动情绪及环境卫生,也就是说,综合效率要兼顾这六个方面的任务。
全系统,是指对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
全员参加,是指从企业最高领导人到第一线生产工人,包括设备管理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参与设备管理工作,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
一、设备维修方式
全员维修制中的设备维修方式主要吸收了预防维修制(PM)中的维修方式。
在设备的维护检查方面实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题检查。日常检查一般由操作人员执行。为了便于检查,常需要决定检查项目,编制检查标准书和日常检查表。检查项目是根据设备特性和易发现问题而定,检查是靠人的五官对设备的感受而进行,必要时可用仪表。检查标准书的格式如下表1例示。
表1检查标准书
[attach]34956[/attach]
定期检查是维修部门对于设备按一定间隔时间所进行的周期性检查。作为定期检查的设备一般是:
1、生产线单一的设备;
2、精度高或难以保持高精度的设备;
3、出现故障停修时间较长,修复较难的设备。
专题检查是针对一些专门项目不定期进行,对项目进行精密细致的调查、测定和分析。
在计划预防修理方面主要有分部修理、大修和改善修理。预防修理是对重点设备或一般设备中的重要部分进行预防性的修理。
在非计划预防修理方面主要有事后修理和突发故障修理。时候修理是对设备在发生故障以后再进行修理,一般适用于非重点设备。突发故障修理是对设备突发故障进行抢修。
重点设备与非重点设备的划分是选择设备修理方式的重要依据。评定标准及划分方法如下表2和表3例示。
表2设备分类评分标准
[attach]34957[/attach]
表3设备等级划分表
[attach]34958[/attach]
二、生产维修目标管理
生产维修目标管理,主要是指确定生产维修工作的方向、目的,以及要达到的具体程度,并衡量工作效果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生产维修目标管理的程序包括目标的制订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这里借用预防维修制(PM)工作流程图加以说明,如下图4所示:
[attach]34959[/attach]
建立维修记录、统计制度,可以采用统计卡片的形式,记录日常设备故障、修理、使用效果等情况,并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实施检查中对发现的不正常因素,对不能简单维修的原因发出修通知单,由维修部门负责维修。在维修效果测定与验收时需要用到评价维修水平的几项指标:
上式给出的指标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指标评价维修工作。每月终要对事故、修理费用和改善实施等汇总,编制维修月报报送主管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