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防范刍议

  XZKL1234 ·  2019-05-24 08:05  ·  57532 次点击
优化服务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防范刍议
随着优化准入服务、便利机构取证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正不断向深入推进,分析和研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及防范问题,对于提升资质认定评审质量、防范行政风险、优化政商环境、激发检验检测市场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以下简称资质认定评审)风险主要来源于3个主体,一是专业技术评价机构(评审方),二是检验检测机构(被评审方,以下简称机构),三是仪器设备供应商(第三方)。
来源于评审方的风险分析
一、能力不足风险
机构是否通过资质认定评审,主要依据评审员做出的评审结论。评审员的能力素质、对标准的理解、对评审尺度的把握、判定,直接影响到评审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性。资质认定评审涉及的领域广、检验方法多、标准更新快,而专业技术评价机构中大多数评审员并非专职,知识结构的缺陷和基于经验的主观判断,都有可能造成评审风险。
此外,现场评审应覆盖评审范围的各个区域、过程和活动,保证抽样的代表性,但是,不少机构申报的能力参数有上千项,现场试验项(包括报告验证)不可能完全覆盖所申报项目参数,一些能力不足的参数侥幸通过评审,给资质认定评审带来风险。
二、廉洁行政风险
专业技术评价机构工作人员、评审员是否廉洁自律、遵守行为准则,有可能影响到资质认定评审的公平公正,造成廉政风险。一方面,可能存在不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现场评审和技术评审的问题,也可能有违规收受被评审机构财物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存在要求机构接受咨询、培训等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服务,可能利用评审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可能要求机构提供已由政府承担的评审组交通、住宿和评审费用。
三、管理疏漏风险
专业技术评价机构只有对评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评审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存在的管理疏漏主要有:一是制度设计有缺陷,不够完善;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够严格;三是监督检查没跟上,不够深入。
来源于被评审方的风险分析
一、能力不足风险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人员培训不足、流动大、不稳定,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导致人为因素对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设备设施存在缺陷。机构设施不完备,检测设备“带病”运行,或者配备不全,为了通过评审,机构临时租借重要仪器设备、伪造文件记录,想方设法应付资质认定评审,忽视评审对机构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二、风险意识淡薄
机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有些机构认为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只是质量部门、安全部门的职责、少数人的事情,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很多制度难以执行到位。
三、管理缺失风险
有些机构管理体系流于形式,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也就无法保证技术管理,规范行政管理。
大多数机构不同程度存在:超能力范围检测;设备及环境设施不满足标准要求:仪器设备未按期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未进行期间核查;对检验人员缺乏有效监督;检测过程质量不能有效控制:标准理解、临界值处理存在偏差;检验原始记录不规范,对检验报告上的漏检项、异常数据缺乏分析和处置,检验报告编制错误;评审不符合项、内审、管理评审整改不到位,需要纠正的问题在监督检查时再次出现。
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分析
有的设备供应商对检测标准不熟悉,应用软件中的计算公式、计量单位设置错误,导致检验报告数据错误,机构全然不知。有的设备供应商设置软件后门,应机构要求修改分析软件参数,人为控制检测结果,出具不符合事实的检验报告。
来自计量检定部门或校准机构的风险。当仪器设备没有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如标准滞后,新型仪器设备投用),计量部门或校准机构仅对仪器使用的计量器具或个别参数进行检定或校准,缺少综合判定,无法保证仪器设备数据准确可靠。
防范资质认定评审风险
一、政策层面的建议
在风险防控问题上,应该把更多的管理空间交给机构自身,政府部门则主要构建法规、标准、科学监管体系,为机构提供指导,并且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监管,积极鼓励公众广泛关注与参与。
1.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
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着力提升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资质认定评审是行政许可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法定的评价活动,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理念贯穿到行政许可各环节,切实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加快推进分类监管
建议政策制定部门针对现有的资质认定评审方式加强调研,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分析,对机构按照专业领域和服务范围、信用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对管理体系不健全、检验工作不规范、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机构进行监管。对严重失信的机构,将其违规违法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信用优良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更多服务便利。
3.厘清市场监管和市场自律的边界
对于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应当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如科学研究、医学),以及法律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有专门规定的(如特种设备检验)专业领域和服务范围,不再纳入资质认定许可范围。同时建立资质认定许可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厘清市场监管和市场自律的边界,正面清单以外的相关机构可以进行第三方认证和自我声明,依靠市场和诚信手段进行管理。
4.强化联合协同工作机制
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互认共享是当前行政审批改革的一大堵点。制定联合监管和信息共享的实施方案,建立畅通、高效、科学的联合监管机制。在坚持完善顶层设计、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高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准许入的便利度和监管的有效性。
二、对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的建议
1.加强评审员队伍建设
加强评审员队伍管理: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保证评审员熟悉和掌握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廉洁评审警示教育,增强评审员廉洁从业和风险意识,打造公平公正、遵章守纪的评审员队伍;通过信息化的评审员评价机制,为评审员的科学管理提供量化依据。
2.建立评审质量控制机制
在专业技术评价机构内部,实施评审员选派、材料评审、材料审批三分离模式。评审员的选派采用系统随机抽取。组织技术力量和行业专家起草现场评审作业指导书、地方标准等文件,规范现场评审活动、统一评判尺度,减小评审员的主观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通过被评审机构书面反馈、电话回访、现场评审观察员反馈、监督抽查、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机制,对评审质量、评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推行技术评审精细化
专业技术评价机构要在“精细化评审”上做文章,在破和立上下工夫,破除不适应的评审制度,持续优化评审流程,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目标定位上要精,在制度制定上要准,在工作要求上要细,在落实执行上要严。
三、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议
切实增强机构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提升、风险防控,机构的直接管理者是关键。
1.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
切实做好人员培训,尤其要做好详细的岗位操作规程培训。依法依规开展业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2.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提升质量、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宣贯,务必全员重视、全员参与;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问题处置快速反应等机制;要充分运用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过程控制、监督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方法和手段,对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对所采取措施进行跟踪验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四、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1.加强宣传,正面引导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促进社会和公众关注、关心检验检测机构。
2.依托协会,加强自律
充分发挥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重要作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团体标准等自律规范,建立行业诚信评价体系,推动行业自律结果的采信,营造诚信、有序的检测市场。
3.建立警示教育制度
通过典型案例,构建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搭建检验检测机构经验交流平台,增进技术交流,探讨、解决发生发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市场监管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