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码\新旧规程的主要差别

  zhaoyan ·  2009-06-05 23:02  ·  84914 次点击
砝码\新旧规程的主要差别
砝码规程2006年与1990年的主要区别
1.规程所采用的版本一同
2006年规程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R111(2004年版),1990年规程采用R111(1994年版)
2.准确度等级与折算质量P1
2.1本规程与国际建议R111保持一致,采用E1、E2、F1、F2、M1、M12、M2、M23和M3等级和折算质量值表述砝码准确度等级及质量值,取消了一、二等砝码、各级砝码和工作基准砝码,以及真空质量值的表述。
2.2将1991年量传系统中砝码的等和级统一合并为等级,并规定相同的最大允许误差和扩展不确定度。
2.3将1990年的M11改为M12、M22改为M23、M0改为M3。
2.4由于E1等级的砝码取代原工作基准砝码,本规程替代两个规程,即JJG273-1991《工作基准砝码》检定规程和JJG99-1990《砝码》检定规程。
3.检定精度与测量不确定度
新规程采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概念替代原来“检定精度”,并增加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规范了量传工作。
4.最大允许误差P4,表一
4.1改正了原规程中一等和二等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与E1级至M0级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不一致的问题。
4.2规定: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E1等级砝码除外)内,任何一个质量标称值为m0的单个砝码,
首次检定时,折算质量mc与砝码标称值m0的差,正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二,负值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将新生产的砝码允许的最大负偏差由原来的1/2MPE提高至1/3MPE,正偏差不大于2/3MPE的要求(除E1等级砝码外)。
后续检定中,折算质量mc与砝码标称值m0之差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减去扩展不确定度:
即使用中合格的砝码,砝码的修正值的绝对值不大于2/3MPE,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1/3MPE。
4.3规定了专用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确定方法。
表一之外的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按同等级砝码相同的比例关系由质量标称值最大允许误差线性累计得到,而不是用内插方式得到,但组合的个数应最少。如F2等级的250g砝码,其最大允许误差应为F2等级的200g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3.0mg和F2等级的50g砝码最大允许误差1.0mg之和为±4.0mg,最大允许误差的有效位数按最大砝码有效位数保留。而不是两个100g砝码和一个50g砝码最大允许误差之和±4.2mg。
4.4表一中MPE原7.5的统一改为8.0,15的统一改为16,允许误差略有扩大。F1、M110mg以下的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有效位数增加一位。
5.砝码间的量传
5.1有修正值的邻级传,无修正值的隔级传。标准砝码的质量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被检砝码质量允差的1/9。1990年为标准砝码的综合极限误差对等砝码来说不大于被检砝码检定精度的1/3,对于级砝码不大于质量允差的1/3。(综合极限误差对级砝码为砝码的质量允差,对等砝码为检定精度与砝码质量不稳定之和)。
5.2原检定精度改为扩展不确定度,覆盖因子k的值由原来的3改为2。1990年规程中砝码的检定精度的置信概率为99.73%(覆盖因子k=3);本规程中由于被检砝码的扩展不确定度比原规程中的检定精度的数值小,若k值再保持不变,必定要再提高衡量仪器的精度,造成浪费,因而本规程中k的取值采用R111中k的数值,即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
6.符号表示的改变P3
2006年规程1990年规程
a.约定空气密度ρ0ρ1.2
b.砝码的折算质量mcm*(用左下标C取代右上角*号)
c.标准砝码AB
d.被检砝码BA
e.砝码质量修正值mc
f.折算质量修正值mcc*
g.砝码的标称质量m0m标
h.灵敏度砝码msmr
其它详见P3第3.3条。
7.砝码的稳定性考核
新规程规定砝码的周期稳定性不大于1/3MPE,1990年规程规定不大于检定精度(等砝码)或质量允差(级砝码)。P5
8.砝码的形状
2006年取消1g或以下线状或片状砝码的折边高度在1.5mm~2.5mm之间的要求,增加了砝码具体的尺寸要求。P6和附录A
F1等级砝码不允许带调整腔。1990年允许。
9.砝码材料
a.1990年对E1~F2级砝码的材料有具体的要求,而2006年只有材料性能要求但新增M1~M2砝码100g以下不能用灰口铁的规定。P76.3
b.1990年一、二等、1、2级砝码体积和密度测定精度的要求,2006年为E1~M23等级砝码材料密度的具体要求。P86.5
10.砝码磁性
2006年规程新增砝码磁性指标的要求,给出了砝码磁性的两个极限值及检定方法和在不确定度分析中的影响分析。P86.4
11.空气浮力修正
a.1990年为空气浮力所引入的误差大于检定精度(或质量允差)的1/5时应修正。2006年为空气密度偏离ρ0±10%,且砝码的密度不为8.0g/cm3时应修正,若不需修正时,则在砝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也应考虑该不确定度分量。
b.砝码采用折算质量时海拔高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P106.5.2
12.砝码体积测量
JJG99-2006规程不仅保留了1990年规程对实心体积测量的方法,而且还提供了对带调整腔砝码密度计算的方法,使量值传递更加可靠。
13.砝码的外观
a.增加了砝码表面粗糙度的具体指标;P106.6
b.增加了砝码体上等级和器号标志的要求及具体的尺寸要求。P116.8
14.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增加密度或体积、磁化率X和永久磁性u0m的项目。P137.1
15.检定条件P137.2
a.温度波动:
E2:1990年为0.5℃/4h,2006年为1.0℃/4h;
F1:1990年为1.0℃/4h,2006年为2.0℃/4h;放宽要求
F2:1990年为常温,2006年为3.5℃/4h;
M1:1990年为常温,2006年为5.0℃/4h;严格要求
E1、E2级砝码新增检定室温度要求:18℃至23℃,同时环境还应满足天平的使用要求。
b.湿度:1990年不大于70%,2006年湿度范围和湿度的波动范围见P7.2.1。
c.实验室气象检测设备:
湿度计:1990年1%,2006年为5%,对E等级砝码而言;
1990年1%,2006年为6%,对F等级砝码而言;放宽要求
气压计:1990年10Pa,2006年0.6hPa,对E等级砝码而言;
1990年10Pa,2006年2hPa,对F等级砝码而言;放宽要求
d.衡量仪器P147.2.2
1990年为综合极限误差≤1/3检定精度或质量允差,2006年为合成不确定度≤1/6MPE(有空气浮力修正时)或1/9MPE(无空气浮力修正时);
e.标准砝码P147.2.3
等砝码邻级传,级砝码隔级传,综合极限误差不大于被检砝码检定精度或质量允差的1/3,2006年为有修正值的邻级传,无修正值的隔级传,标准器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被检砝码MPE的1/9.
f.砝码的清洗P147.3.1.1
增加蒸馏水清洗。
g.砝码的温度稳定时间P147.3.1.2
1990年是根据砝码的等级规定等温时间,2006年是根据被检砝码与实验室的温度差和砝码的等级确定等温时间,若不知温度差,则以24h为定。
16.检定方法P147.3
不提倡用交换法,测量过程由开环改为闭环,没有只检允差的砝码的检定方法,不管是否要修正值,均要求修正值。
17.检定次数P227.3.5.13)表16
1990年规定,作标准用的等砝码和F2级以下的砝码两个人各检定一次,两人检定结果不超过4/5检定精度或1/2质量允差(级砝码),M1级以下1个人检两遍,工作砝码一人检定一遍。2006年规程根据循环不一样,确定砝码检定的人数和次数。
18.检定证书的信息
2006年新增部份见P247.4.1
19.检定周期P247.5.
1990年时一等、二等、1~3级公斤组二年,其它检定周期为一年,2006年,E1单个砝码、克组、毫克组、微克组砝码二年,公斤组为五年,E2、F1组公斤组砝码为二年,其它为一年。

10 条回复

百灵  2009-11-08 19:27
再学习了,谢谢zhaoyan老师!
fkzjs  2009-11-08 18:33
真是受益匪浅,多谢总结
63品  2009-11-02 17:15
很详细!谢谢。
lulu  2009-11-02 17:09
真是太好了,正好需要了解一下.谢谢
nzm_1956  2009-10-22 09:53
比较的很详细,谢谢。
63品  2009-10-21 22:20
归纳得很详细。精简扼要。谢谢。
文月禾  2009-06-14 10:48
谢谢赵老师了 我还从来没把新旧规程做这么详细的比较 收藏了
qykawent  2009-06-13 15:42
非常感谢,挺详细的。
walls  2009-06-09 10:36
正好想了解一下砝码。呵呵,谢谢!
咖啡  2009-06-06 17:36
哇咔咔,不错啊

省却了不少功夫整理。谢谢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