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品质

  Alu ·  2009-07-30 23:14  ·  40659 次点击
有人发来文章,说国家真正的财富是人们的品质。是人们的什么品质呢?简单讲就是对身外的诸多社会事件的关注,要以此做有益于他人的人。
对这样的说法,我保持一种谨慎的认同。
关注社会是好的,有益于他人也是好的,但是仅仅有这样简单的方向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方法和内在的初衷。
比如有些父母,逼着孩子学一技之长,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起跑线?这些父母完全无知于此。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何,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技能还是人格?一个人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怎么样的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这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从来没有真正想清楚过。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一个良好的意愿,那么家长的行为就是善意的甚至正确的。其实,这不是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而是无知于自己的无知和自我中心。无知,使得这些家长把技能看得太重,且没有长远的一生的眼光,只是盯着孩子幼年的几年光景来看,自我中心让他们把自己短浅的偏颇的想法,当作了正确的方向,且就此在孩子身上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剥夺了孩子的健康和丰富的感知。
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了说明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的差距。同时更要说明,关心,不是一种简单的情感反应,它必须是具有充分理性水平的。
所以,如果将国家的财富定义于人们的品质,这一点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将人们品质仅仅描述为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就实在太短浅的。
就像很多父母培养孩子其实是为了给自己挣脸面一样,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的人,他们的行为背后,谁说没有自私或炫耀的欲望作祟?
表现为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其实是很容易。如今的许许多多社会问题,只要你拿着民主、人权和法制的大帽子,一个个直接扣上去,几乎是百发百中。用这些大帽子做说辞,谁都能发表一通激昂的演说,或是写出几篇漂亮的文章。
但是这都没用!
逼着孩子去学一大堆技能的父母,也可以在人前夸夸其谈,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关键在于,这些听上去光鲜的说辞,是否真正具有理智。
我见过太多“关注社会问题”的人。这些人里面,有人可以因为心绪不佳而处死动物以泄愤,有人当他评说问题时口口声声民主但是自己主持工作时独断专行,还有人在外面一副柔和慈悲的面孔,对家人却时常一脸横眉冷对飞扬跋扈。
所有的关注都是外面的表现,也是可以有意无意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时间长了,假戏真做久了,连自己都会被感动,每每遇到一些事件一些场景,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感就会喷涌而出,看得他人唏嘘赞叹不已。但这仅仅是一点点情感而已,况且里面的真假虚实还需要再论。重要的是,若要真关注,就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相关的能力。泪水是廉价的,但它不能促使人类进步。
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人们的品质,真正的品质应该是充分的客观和理智,它首先来自于严格的自我管理。没有严格自我管理的人,极容易以抱怨乃至敌对的态度面对事件中强势的一方,也容易习惯性地用一知半解或是断章取义的判断为事件定性。
一个具有良性品质的人,应该首先是在日常习惯于反省反思自己的人。人性是相通的,所以,充分地认识自己,由己及人进一步认知广泛的人群和普遍的人性,才能让我们更客观更理智更宽容更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如果缺少对自己的反省和反思,更把对人性和人群普遍心理和情感反应等生活常态的重要信息从对事件的思考中剥离,那么,对所谓“社会问题“的关注,就变成了对培养皿中细菌的观察了。须知,所有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就是思考人的问题。不了解人,没有从对自己的省察和约束中积累常识,仅凭机械和抽象的事件要点本身,得出的所有的判断都是枯死和片面的。
人群的品质,不在于对社会问题关注的热度如何,也不在于社会事件发生后,人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人群的品质在于每一个单独的人的品质。
品味一个人的品质,要注意的是他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语调是什么样的,眼神是怎样的,坐姿如何,是否可以不急不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客观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在与他人的探讨中,是以问题为中心公正地思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千方百计要战胜对方而顽固坚持自己的认识。在评价一个事件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功夫在诗外“的诸多世界的历史的关联因素,是否把自己带入到事件当中,做换位思考,真诚地问问若是自己的话,又当如何?还应该有机会去一个人的家里看看。一个混乱的居室,是不可能走出一个具有高度理智和自我驾驭能力的人。更应该仔细地观察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琐事,与他高谈阔论悲天悯人之时的言行是否一致。
所上这些,是有关一个人自我管理的重要细节,当然还有很多,不再赘述了。重要的是要说明一点,观察一个人,不是他在大事面前做了什么,而是他在日常的生活中,透过细节流露出了什么。这些流露出的东西,才是一个人做某些“大事“的最真实动机,是他为什么要做和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品质,就在于一个社会用什么评价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非理性的社会,就会痴迷于观察一个人做了什么。认真的社会,会观察他为什么会做和他日常一贯做了什么。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一个人做出了什么光鲜的事情,来总结或定义他的品质。这是错的。应该是通过一个人行住坐卧、言谈话语、举手投足来品味一个人的整体人格品质,由此去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某些事情或为什么会用某些方式去做事。用外在的“大事情”去判断一个人,是浮躁、急功近利和缺少自省精神的表现;通过生活细节品味一个人的整体品质,这是源于认真、谨慎和自省的习惯。人必须是先有充分的自省习惯和能力,才能很好地品味他人。因为,自省,其实就是常常考问一个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一个社会真正的品质,恰恰在于我们最看重的个人品质是什么。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律。通过各种细微之处品味一个人是否足够自律,才是认识一个人有效的途径。
自律,可以带给人充分的理智。没有基本的自律,一切外在的行动都缺少真切的理智基础,做了再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事情,对社会来说,也不过是搅扰而非建设。

7 条回复

xijianwei  2010-01-19 15:18
确实 细节处见真伪
s842723  2010-01-12 21:06
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邓发林  2009-08-07 12:55
楼主是通才!鉴定完毕!
hutao_scu  2009-08-06 15:09
品质决定于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环境。
人亦如此
zenki748  2009-08-06 11:23
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国式传统的方化礼节,它的优点使中国人甚至外宾得以感叹!~
维以不永澜  2009-08-06 09:40
人要不要过ISO啊,嘿嘿……
guojunguo  2009-08-06 00:01
现在更要加强下一代的品质和教育。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