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质量技术新标杆
QCHAO · 2009-09-11 11:18 · 18944 次点击
中国质量技术奖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核心价值
“光荣榜、知识库、工具箱、加油站。”当喜闻质量技术奖(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荣获“优秀”时,许多质量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据悉,国家每年都会对经科学技术部批准登记并运行3年以上的全国性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进行评审。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52号公告,公布了今年的考核结果。在仅有的5项优秀奖项中,质量技术奖榜上有名。
短短5年的时间,该奖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首都机场T3B航站楼装饰工程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承担这项任务,就意味着要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在一片“畏难”声中,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有限公司“揭下了这个榜”。他们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在设计和施工中,特别是在“10万平方米铝条板吊顶”、“任意可拆装玻璃内幕墙”等产品的设计研发、材料加工、施工安装、产品维护等过程中,综合应用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质量管理循环、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等理念和质量工具,使部品、构件工厂化,让施工质量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完美体现。通过总结以上经验,该公司申报的《首都国际机场T3B航站楼装饰工程质量技术管理》获得了2008年度质量技术奖获二等奖,这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唯一获奖项目。该课题填补了装饰设计和施工工法的空白,具有极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同样,获得2008年二等奖的《基因芯片在啤酒污染菌快速检测鉴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课题,是众多获奖项目中唯一一个轻工业领域项目。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攻克的这项质量应用技术,目前已推广到青啤全部4家纯生制造工厂,不但提高了生产设备周转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纯生啤酒的新鲜度和纯净度。
据悉,质量技术奖从2005年设立至今,在770项申报课题中,共评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2项和优秀奖295项;举办了4届成果交流大会,总参会人数超过1500人。对于这些80%都是填补了国内质量领域空白的奖项,质量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唐晓青认为,这些优秀的质量技术项目,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质量工作的重视,促进了我国质量技术创新和先进质量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质量奖还推动了各行业质量工作的大踏步前进。
尝到甜头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2005年荣获首届质量技术一等奖荣誉后,今年正在积极申报“2009年质量技术一等奖”项目。这个拥有130余项专利技术的航空材料研究的领军者,2005年获奖的课题是《综合运用质量技术,全面降低钛合金球头质量损失》的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当时,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该院成立了精益六西格玛推进组织机构,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了相关管理制度。在加速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中,融入了QC小组活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促进了先进质量工程技术在本单位的运用,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展示,交流,推动,应用,质量技术奖就像一个舞台,登台者的初衷并不在获奖,他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通过创奖,来激发了广大员工主动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创造性运用先进质量工具提升产品质量、流程能力、管理效率。如今,这个目的可以说达到了。许多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一批掌握了先进质量工程技术的技术、管理人员正在逐步走向重要岗位。
郭依群就是将质量技术奖奉为“知识库”的人之一,作为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忠公司)品质保证部工作人员,郭依群说,至今他们公司还在享受着质量技术奖的“丰富遗产”。
郭依群所说的这个“遗产”,是指他们公司2006年获得质量技术奖一等奖的课题《外包软件质量保证技术及其支持平台》,课题至今仍然还在发挥着巨大的能效作用。典型的实例是:在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东忠公司凭借先进的质量保证技术,却能在逆境中脱颖而出,获得蓬勃发展。如应用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将“品质保证体系”提升为系统的“顾客满意导向的外包软件质量保证技术”,促使客户满意度逐年上升,2008年达到了97%。
“一个显著的进步还在于,通过争创质量技术奖,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得到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逐步都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和中层干部,壮大了质量工作队伍。”郭依群坦言:“而且,创奖使质量工作更加得到高管重视,大大方便了今后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