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线程序文件

  liuyixuan965 ·  2009-10-10 19:16  ·  60932 次点击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汇编
文件编号:JJJC/CX-2007
版本状态:A/1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编号:2007-02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07年12月20日发布2007年12月20日实施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2007
第1页共1页
主题修订页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序号版号章节号修订次序修订内容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
1A/115将“机动车定期检验表”修改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2009-5-31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2007
第1页共1页
主题文件目录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1JJJC/CX/01—2007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2JJJC/CX/02—2007文件管理程序
3JJJC/CX/03—2007新项目管理程序
4JJJC/CX/04—2007允偏偏离控制程序
5JJJC/CX/05—2007内部审核程序
6JJJC/CX/06—2007管理评审程序
7JJJC/CX/07—2007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8JJJC/CX/08—2007技术校核及评审程序
9JJJC/CX/09—2007人员管理程序
10JJJC/CX/10—2007设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11JJJC/CX/11—2007安全作业程序
12JJJC/CX/12—2007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3JJJC/CX/13—2007量值溯源和校准程序
14JJJC/CX/14—2007计算机、软件及自动化设备管理程序
15JJJC/CX/15—2007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16JJJC/CX/16—2007消耗性材料管理程序
17JJJC/CX/17—2007检测工作程序
18JJJC/CX/18—2007受检车辆管理程序
19JJJC/CX/19—2007记录管理程序
20JJJC/CX/20—2007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21JJJC/CX/21—2007外部支持服务和供给程序
22JJJC/CX/22—2007处理申;投诉程序
23JJJC/CX/23—2007质量监督程序
24JJJC/CX/24—2007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25JJJC/CX/25—2007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1-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制订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规定,提出保密要求,首先要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客户秘密和保护客户专利权,维护客户的安全和利益。确保本公司保密和保护所有权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范围
凡在检测业务管理和技术操作等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检测报告单、各类检测原始记录、各类检测报告及申诉和投诉处理意见的函文、技术标准、方法、规范等。
秘密文件载体包括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像带、录音带等)、光盘等各类物品。及适用本公司涉及为客户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所有过程。
3职责
(1)公司经理对保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保密纪律。
b.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提出保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c.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公司副经理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a.把保密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纳入业务工作管理之中,统一安排督促落实。
b.了解和掌握分管业务中的保密工作,及时与公司经理沟通情况,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管理工作。
c.负责分管范围内对外合作、交流和宣传等方面提供资料的保密审查。
d.自觉遵守保密工作规定和纪律,组织分管范围内泄密事件的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并向公司经理汇报。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1—2007
第2页共5页
主题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3)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的保密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a.组织部门人员学习贯彻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认真执行保密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b.负责部门室日常保密管理工作,接受指导和监督,协同查处失密、泄密事件,随时报告重大保密事项。
c.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在研究部署业务工作时对涉及保密问题的事项应该提出要求并明确责任到人,把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d.突出重点,加强对部门业务人员的保密教育与管理,严格把好进入关,及时掌握部门人员工作、生活和思想等状况,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保密工作自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做好保密防范工作,发现有泄密行为,应及时制止补救,并及时向公司分管经理汇报。
(4)办公室主任履行以下职责
a.制订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制度,并组织督促实施。
b.审查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c.协助公司分管经理对失密、泄密人员的审查、考核和管理。
4、保密和保护权利的具体规定
。4.1公司应对涉及客户资料、检测过程和结果及相关信息采取有效保密措施。
a)与检测无关人员未经公司经理批准,不得进入检测现场;
b)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参与检测活动;
c)公司应加强保密措施,对客户的车辆在检测过程、检测结果进行保密。不得将报告转交他人,不得擅自公布检测结果。
d)对留存公司保管的所有报告副本及检测原始记录、技术资料,由文件档
案管理员妥善保存,并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调阅。
e)办公室在受理业务时应对车辆的有关证件、资料妥善保管。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1—2007
第3页共5页
主题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4.4对接触客户车辆、资料及其它相关信息的人员应履行为客户保护所有权的义务,不得利用客户的有关知识产权为己牟利。
4.5本公司计算机的使用应遵循保密的有关规定:
a)所有计算机应尽可能使用开机密码功能和屏幕保护功能,由技术负责人设置密码,应保证密码的保密性.
b)密码由使用计算机的相关人员掌握,密码应经常更换,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并保证不得外泄。
4.2(1)检测档案资料保密制度
a.凡属保密的技术资料,一律不得随意查阅、外借。若要查阅,密级档案应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绝密级要经公司经理批准。
b.检测的原始记录数据均属技术秘密,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扩散外传。
c.检测报告签发之前,报告书的检测结果和结论性意见也属保密范围,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外传。
d.对送检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以及送检样品和检测所得的数据,公司负责保守秘密,不得向外透露或转让,不得用于本单位和个人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e.保密资料不准复印、翻拍,若有特殊需要须经公司分管经理批准。
(2)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规定
a.制作秘密文件(包括检测活动和检测技术资料等)的计算机,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断。
b.制作秘密文件使用过的磁盘应视同秘密文件一样妥善保管,废弃不用时应及时予以物理销毁,自动化办公制作秘密文件产生的废纸应及时销毁。
c.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等传递的秘密文件应由收发人妥善传递给承办人,不得泄密,妥善保管好录音带、录像带等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1—2007
第4页共5页
主题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d.认真做好计算机内有关技术文件的保存,防止丢失和失密,采取的有效措施如:文件制作完后及时打印保存、及时建立可靠的独立备份、保密文件要加密码。
e.购买和使用有关包含软件支持的仪器设备和其它各类软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设备品质之外,还应确认相关软件的合法性及可靠性,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法律文书予以保证,防止使用盗版软件在特定时刻或条件下提供的数据失真。
f.对上网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保密责任制。
(3)其它有关规定
a.向新闻单位提供公开发表的消息和稿件、不得涉及国家、上级部门和客户的秘密。
b.业务人员一般不得接触与己无关的业务资料,如因工作需要借阅,须经公司分管经理同意。
c.秘密文件的草稿、讨论稿、修改稿等,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声像资料,承办人负责保管,需销毁要按规定及时销毁,需保
存的应进行登记并拟定密级管理。
d.复制、摘录保密技术文件应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复制件应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e.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秘密文件的去向,收到上级或外单位印发、报送上级有关部门或给客户的秘密文件应进行登记并妥善保管。
f.严格履行文件签收、阅办手续,阅办应在办公室进行,即阅即退,阅办不完的秘密文件要随时收藏好,不得摊放在办公桌上。
g.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带回的秘密文件不得私自留存,一律交档案室登记管理,借阅时另行办理借阅手续。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1—2007
第5页共5页
主题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4)奖惩a.对忠于职守,保护上级、本单位、客户等秘密安全和专利权的或在危急情况下保护秘密安全的、对泄密或可能泄密的行为及时检举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的工作人员,经公司同意后给予表扬或奖励。
b.凡失密、泄密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
5记录
泄密情况处置表
检测用计算机密码清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2—2007
第1页共4页
主题文件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对文件的收集、编写、审核、批准、发放、使用、评审、更改、回收和存档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本公司使用的文件资料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适当的外来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职责
a)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和修订《质量手册》;
b)各部门负责与其职能有关的技术性文件的编制、使用、保存和修订工作;
c)公司经理负责批准《质量手册》,技术负责人批准技术性文件;
d)办公室负责文件有效性的控制和维护,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维护。
4工作程序
4.1文件分类
a)文件分类:可分为管理性文件、技术性文件、外来文件和资料。
b)本公司文件可分“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两种。受控文件采用受控编号(分发号)管理,非受控文件不予受控编号,受控分发号由办公室统一编制。
4.2文件资料编号规定
a)文件编号格式
例如:JJJC/CX01—2007
JJJC□□□□□□—□□□□
制订年号
文件编号/序号(必要时)
文件类别缩写
靖江市靖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2—2007
第2页共4页
主题文件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b)文件类别代号:
SC《质量手册》CX《程序文件》
CZ仪器设备操作规程JC检测实施细则
GW岗位职责和权限
JL记录
c)外来文件号的编号使用外来文件原编号,若原文件无编号,则记录名称。
4.3文件控制方法
a)文件的受控制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部技术性文件、相关的外来文件。
b)文件控制状态的标识:受控文件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分发号,非受控文件不盖章,不注分发号,作废文件盖“作废”印章。
c)检测员原始记录和报告上的签字标识方法:检测员签字确认;登录机直接输入;授权签字人盖章。
4.4文件的编制、批准
a)质量手册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
b)技术性文件由检测车间人员编写,车间经理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c)经批准的文件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编号。
4.5文件管理发放
a)文件的发放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统一发放。
b)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签名领取具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每一个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
c)受控文件不得随意复印,不得使用未加盖“受控”印章的受控文件。
d)文件使用人的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办公室更换,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号。
e)当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应办理申领手续,但必须在领用申请中作出说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2—2007
第3页共4页
主题文件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明,文件档案管理员在补发文件时应给原分发号,并在相关记录中说明。
f)外来文件由办公室文件管理档案员负责跟踪收集现行有效版本,在标准发布机关网站或专业杂志上收集、识别并控制其分发范围。
g)行政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收发,并记录于“行政文件、法律法规清单”。
h)空白记录文件应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统一编号,记录于“记录清单”。i)文件发放分发号按检测人员的工号分发。具体工号见检测站人员一览表。
4.6文件的更改
a)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说明更改原因,对重大更改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b)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由原审批人或接替其岗位的人员审批。
c)文件更改批准后,由相应责任部门实施更改,文件更改时应注明更改人标记和更改生效时间,并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的名单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同时收回作废的旧文件。
d)文件的更改分为:更改、换页、换版等三种形式。允许采用手写修改的方式进行,但应经过文件批准人的批准。
4.7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a)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需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作废。
b)破损文件或作废文件由文件档案管理员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收回并记录,作废文件加盖“作废”印章,填写“文件(档案)销毁申请表”经站长批准后作档案销毁处理。
4.8文件的管理
a)文件经编制审批后,原版文件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加盖“受控文件”章,列入“受控文件清单”。
b)需临时借阅文件的人员填写“文件(档案)借阅、复制申请表”经办公室经理批准后借阅文件,借阅者应在指定日期内归还文件,到期不还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收回;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以防丢失损坏。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2—2007
第4页共4页
主题文件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c)需要复制文件的人员填写“文件(档案)借阅、复制申请表”,经办公室经理批准后实施。
4.9文件的收集与管理
a)检测车间负责全公司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检测车间应及时将收集到的资料交办公室,收集的资料由办公室文件档案管理员登记编号造册。
b)检测车间应密切注意技术标准修改或修订的情况,保证技术标准的现行有效。办公室负责管理,保证在用文件的状态受控。
4.10电子文件的管理
a)本公司的电子文件由办公室负责存储,并对用于存储电子文件的计算机加密;
b)相关部门需要复制电子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
5相关记录
受控文件清单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行政文件、法律法规清单
文件更改审批表:
文件(档案)借阅、复制申请表
文件(档案)销毁申请表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3—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新项目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应对新项目进行策划和准备,以确保新开展项目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须投入经费新开展项目、利用现有设备新开展项目或已开展但其技术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3职责
a)检测车间负责新项目的申报、筹建。
b)技术负责人负责新项目申报的技术审核。
c)公司经理负责新项目的立项批准。
4工作程序
4.1新项目筹建前期工作
a)检测车间负责标准及其它技术资料的收集、调研,写出“开展新项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经费概算等。
b)检测车间填写“新开展项目申请表”,签署意见后连同调研报告一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
c)公司经理批准后列入工作计划并通知检测车间。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公司经理将有关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列入工作计划并通知相关检测车间。
4.2新项目筹建
a)筹建人钻研、熟悉和掌握新项目的依据的标准、检测方法等技术资料,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b)筹建人应列出所要购置仪器设备清单,做好仪器设备购置前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并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做好设备的订购、验收、领用工作。
c)筹建人根据标准、检测方法和其它资料编制作业指导书。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3—2007
第2页共2页
主题新项目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d)办公室负组织检测车间做好人员培训的考核取证工作。
e)筹建人准备试样,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运行,并做好试运行记录,同时出具至少二份报告。
f)试运行正常后,检测车间向质量负责人申请评审;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对新建项目进行评审,并写出“开展新项目评审报告”。评审不符合要求,检测车间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
g)新项目通过评审,可对社会开展具有法律效力以外的一般委托检测业务。如需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新项目计量认证通过后,方可对外正式开展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正检测业务。
4.3检测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a)当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检测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时,检测车间应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b)检测车间按本程序有关条款负责项目改造工作的落实。
4)新开展项目的所有相关记录、原始资料应交办公室存档。
5相关文件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6相关记录
开展新项目调研报告
开展新项目申请表
开展新项目评审表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4—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允许偏离控制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为适应新技术、新概念、市场和委托方需求,改进过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本公司允许在许可范围内偏离规定的政策、程序、标准和规范。
2范围
本程序对允许偏离的原则、范围、实施、评审作出了规定。
3职责
允许偏离的例外许可管理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
4.1允许偏离的原则
a)当新技术、新概念、市场策略、社会要求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本公司的方针、程序、规定等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或出现与原制订的方针、政策、程序、标准(规范)不一致的情况而工作又必须进行时,为了确保本公司能适应新的情况和客户新的要求,提高公司的检测能力和质量,可以在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尚未修改的情况下,允许偏离原有的方针、政策、程序、标准(规范)。
b)偏离前,应说明情况、阐述理由,采取一定的质量保证措施,履行批准手续后开展工作。
c)采用新的作业技术或措施必须能确保提高本公司的能力和工作质量。
d)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应形成书面文件,经技术判断、授权和委托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4.2允许偏离的范围
a)委托方有新的或特殊的要求;
b)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方法或作业技术;
c)当环境条件偏离原有要求但又需在此环境条件下检测的,采用了一定措施后可以保证检测精度的;
d)在新、老标准交替阶段,由于新标准尚不具备执行条件,需暂按老标准作为检测依据的(需客户许可);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4—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允许偏离控制程序第2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e)由于工作安排问题,操作某设备人员暂缺或暂未取证,需安排同等资格的人员或能够操作此设备的人员完成此项检测工作的;
f)已封存的设备由于检测工作需要使用,可先用于检测,但检测后立即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再发检测报告;
g)在本公司内部工作中,按规定需办理签字认可或批准手续方可开展工作,但因规定的签字人、批准人外出无法及时签批,而工作又急需进行不宜拖延时,只得先工作后补办签字手续。
4.3允许偏离的实施
a)凡属于允许的偏离,一般由当事人提出书面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紧急情况下可由当事人口头请示技术负责人,经同意后实施,但事后应予补充记录;
b)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应对其进行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活动。视偏离的具体情况也可简化步骤,但必须经过验证、确认。实施情况和结果应予以记录。
4.4文件修改
所有允许偏离的提议,均应作为质量体系文件的修订意见,如经实施证明其有效的,可按《文件管理程序》的要求,经正式修订后,纳入本公司的正式质量体系文件。
4.5记录
所有与允许偏离有关的文件和记录,包括提议、批准和实施情况,由授权人汇总后交管理员立卷、归档保存。
5相关记录
允许偏离审批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5—2007
第1页共3页
主题内部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为证实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应依据《评审准则》、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质量体系进行定期审核。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3职责
a)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
b)审核组实施内部审核并负责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
内部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般安排在外部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或验收之前。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审核:
a)发生了检测不合格,或委托方抱怨增加;
b)质量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如组织结构变动、技术标准等有较大改变;
c)依据的质量体系标准有变化;
d)其它导致必须审核的情况。
每年的内部审核应覆盖本公司质量体系所涉及的所有要素、部门以及检测范围,并独立进行审核。
4.2审核策划和准备
a)每年初质量负责人对当年审核的频次、方式、时间、范围等进行策划;
b)技术负责人根据策划的结果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c)现场审核一周前由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组织、日程安排等,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给受审核部门;
d)由质量负责人自任或任命审核组长,并任命审核组成员,审核组成员包括内审员或技术专家(需要时),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审核人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5—2007
第2页共3页
主题内部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e)内审员根据分工编制内审检查表,经审核组长审查后供现场审核使用。
4.3现场审核
a)首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主持,公司经理、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员参加,与会人员应签到。审核组长宣布现场审核计划和注意事项。
b)现场检查
审核员根据检查表,通过听取介绍、提问、现场观察、查阅记录等方式,现场收集客观证据,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内审检查表内。审核发现符合的,可简略记录;当发现不合格时,则应详细记录并编制不合格报告,不合格事实应具体清楚,具可追溯性。
c)审核组内部沟通
审核组长按计划召开审核组内部会议,交流审核情况、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不合格项以及审核结论。
d)与受审核部门沟通
审核组(长)就审核情况及不合格项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要求责任部门负责人确认不合格事实,并在不合格报告会上签署。对不合格项目存在不同看法,由质量负责人进行仲裁。
e)末次会议
在末次会议前,审核组长应就质量体系的运行、保持情况、存在的问题、审核结论、改进意见与公司领导进行沟通。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公司领导、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员参加,宣布不合格报告及其分布情况,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报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意见;告知受审核部门审核报告的发放日期。
f)审核活动完成后,审核组长编制审核报告,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分发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审核的内审员在对审核记录和资料整理后,交办公室归档保存。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5—2007
第3页共3页
主题内部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4.4不合格的跟踪验证
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责任部门应立即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内审员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实施的效果。不合格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应执行4.8《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查明检测结果对客户有影响,则应由办公室书面通知客户。
审核活动、审核发现、不合格及其纠正措施均应由相关责任人及时予以记录。内部审核结果由质量负责人输入管理评审。
5质量记录
a)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b)审核实施计划
c)内部审核检查表
d)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e)不合格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f)内部审核报告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6—2007
第1页共3页
主题管理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为确定质量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公司经理应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受益者期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以推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增强客户满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评审过程中的相关活动管理。
3职责
a)公司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
b)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c)各部门:准备评审计划需要的资料,参与管理评审,实施改进措施。
4工作程序
4.1评审频次和时机
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通常在内审结束后2周内进行。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管理评审:
a)社会环境、市场需求有重大变化;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频发;
c)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用户有重大抱怨。
4.2评审内容
管理评审应对质量体系的以下方面做出评价:
a)适宜性:质量体系适应方针、目标、受益者期望和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质量方针、目标本身的适宜性;
b)充分性:质量体系过程展开的充分性、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满足要求、提供证据的充分性和资源满足要求的充分性;
c)有效性:质量体系过程和活动实现质量策划的有效程度、质量体系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程度、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质量体系自我完善机制及其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6—2007
第2页共3页
主题管理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持续改进的程度,员工质量意识提高的程度以及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
d)质量体系变更、改进的需求。
4.3评审计划
在管理评审前,由质量负责人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各部门(人)应按各自的职能对照5.4.4.4输入的要求收集相关信息,编制本部门(人)的评审资料,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需要时,由质量负责人汇总各部门(人)准备的资料,并反馈给管理评审参加者。
4.4管理评审输入
a)内部审核结果;
b)与各部门(人)相关的过程业绩包括存在问题;
c)检测能力及其公正性、诚实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比对和能力验证情况;
d)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e)来自各方面包括用户抱怨等信息反馈;
f)上级部门对本公司检测质量抽查或年检结果;
g)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h)可感知的可能影响到质量体系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i)改进的建议。
以上资料作为管理评审报告的附件予以保存。
4.5评审实施
a)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签到;
b)公司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评审按会议议程进行,包括各部门(人)交流信息;讨论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的建议;
c)公司经理应就评审情况对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出评价,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6—2007
第3页共3页
主题管理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对质量改进作出决定。
4.6改进措施
a)对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应按《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的规定执行;
b)对管理评审会议作出的改进决定,由办公室填写《质量改进措施表》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4.7管理评审的输出
质量负责人根据评审情况,包括会议记录、输入、评价结论、改进决定编制评审报告,公司经理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阅办。
评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评审概述,质量体系“三性”的评价及其结论,质量体系及过程有效性改进(包括质量方针、目标),与客户要求有关的检测服务的改进(包括人员素质改进)以及资源需求。
当管理评审作出开展新工作的改进的决定时,应按照《新项目评审程序》进行新项目的策划、准备、评审、筹建和确认。
质量改进涉及文件更改时,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及时组织实施更改。
5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通知单
管理评审会议纪要
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改进措施表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7—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为了确保检测和服务的质量及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须对不合格加以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其再发生。本程序对不合格的识别、处置、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跟踪验证和记录作出了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内部审核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
质量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实施,有关部门配合。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分类
a)按不合格性质,可分为检测工作不合格和体系运行中的不合格;
b)按不合格类别,可分为文件性不合格、实施性不合格和效果性不合格;
c)按不合格严重程度,可分为严重不合格和一般不合格。
4.2不合格的识别
不合格可通过以下途径(不限于此)识别:
a)现场观察;
b)审阅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工作记录;
c)通过对顾客抱怨的调查、核实;
d)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对发现的不合格报告,经质量负责人确认后,由发现人或质量负责人指定人员填写不合格报告。
4.3检测工作不合格的处置
a)由责任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并立即提出补救措施如复测、改正、停止工作、扣发报告等,同时对不合格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定,必要时通知客户;
b)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必要时会同技术负责人对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7—2007
第2页共2页
主题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进行评审,并经其批准后实施;
c)责任部门实施纠正活动,质量负责人必要时会同技术负责人对不合格的纠正情况进行验证,并确定是否恢复工作;
d)当不合格评价表明不合格可能再度发生,或运作不符合其政策和程序的规定时,应立即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4.4纠正和预防措施
a)在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按《内部审核程序》执行;
b)在体系运作过程中,各部门对抱怨、作业过程、服务回访中反馈的不合格信息及时传递到质量负责人,由质量负责人确定是否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需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不合格,由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向责任部门下达不合格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表。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并记录实施情况,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其有效性。如纠正/预防措施无效,责任部门应重新分析原因和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直到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或潜在原因被消除为止;
c)对实施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需纳入程序时,由办公室按《文件管理程序》规定更改有关文件。
d)当不合格属于对本公司的方针、政策、采用的标准偏离时,由质量负责人尽快按《内部审核程序》组织对相关的区域进行审核。
5记录
不合格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异常情况处理单
安全事故报告/分析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8—2007
第1页共2页
主题技术校核及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为确保提供给委托方的检测结果的质量,应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校核,参加能力验证或其它检测单位的比对,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技术校核和能力验证。
3职责
本程序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
4工作程序
4.1技术校核
4.1.1技术校核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适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技术校核:
a)采用统计技术对检测过程监督结果进行分析,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b)积极参加能力验证试验或其它检测单位间的比对实验;
c)对被测项目有不同检测方法的,可进行同一项目不同方法的比对实验;
d)没有不同方法的,可由两人采用两台或同一台仪器设备用同一方法检测,进行比对。
4.1.2技术校核计划
每年初,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项目,人员和设备情况编制年度技术校核计划,报公司经理批准后实施。
4.1.3检测车间经理按计划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记录。
4.1.4技术负责人根据技术校核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及技术校核结果进行评审,确定所需的改进。
4.2能力验证
a)本公司积极参加能力验证试验或比对实验;
b)当接到认证认可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力验证通知后或准备进行比对实验后,由技术负责人提出参加人选和参与计划,报公司经理批准后实施;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8—2007
第2页共2页
主题技术校核及评审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c)参与人员应熟悉检测程序和方法,检查相应资源的质量,必要时应进行事前练兵,支持服务部门应做好技术后勤保障;
d)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做好相应协调、控制工作,以确保能力验证或比对实验取得好的结果。
4.3结果的评审
a)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技术校核和能力验证或比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审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
b)当发现技术校核中的问题和能力验证或比对实验中本公司的结果“离群”时,应执行5.5《不合格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c)技术校核和能力验证或比对实验情况由技术负责人输入管理评审。
5记录
技术校核计划及实施评审表
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试验计划
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分析报告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9—2007
第1页共3页
主题人员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对公司人员的配置、培训、考核、资质或技能进行管理,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内部和外部培训、考核等工作。
3职责
a)公司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
b)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培训、考核的组织实施;
c)办公室具体实施培训、考核工作。
4工作程序
4.1人员的配备和能力要求
a)公司根据维持体系运作和完成委托方检测任务的需要,配备包括管理、执行和验证核查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
b)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质量监督员由公司下文任命;
c)本公司各岗位人员应具有与其承担的岗位职责(4.2.4)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资质等方面的能力。
d)检测人员和报告授权签字人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e)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验业务。
f)公司公司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变更时,办公室负责报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主管部门确认。
4.2人员培训和考核
4.2.1培训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9—2007
第2页共3页
主题人员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a)办公室结合当前和近期检测任务、市场和业务的发展,持证上岗的需要、新标准和法律法规的颁布等结合公司人员状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培训的需求和时机;
b)每年初,办公室根据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报公司经理批准后列入公司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形式、主持人、实施情况和经费等;
c)培训内容为各岗位应知应会和更新的知识,包括法律法规、计量标准知识、专业知识、质量管理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质量手册及其它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标准规范、汽车驾驶,汽车制备、检测设备、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维护、职业道德规范、作风纪律等;
d)培训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实施前由办公室做好各项准备,包括材料、落实场地、讲课人等,办公室应做好培训实施记录,个人培训情况应载入个人技术业绩档案;
e)每年年底,办公室对培训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总结,结合人员的考核情况提出下年度的目标。
4.2.2考核
1)上岗考核
a)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上岗考核。所有检测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b)上岗证发放情况应由办公室负责。
2)其它各类考核
a)外出学习培训的职工参加主办单位组织的考核,回本公司后应及时持考核证明,有关证书复印件到办公室办理登记归档手续。
b)公司内组织的各类培训由有关部门组织考核或总结,并由办公室留下完整记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09—2007
第3页共3页
主题人员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4.3个人技术业绩档案
4.3.1办公室负责建立人员技术档案,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有效、保密。
4.3.2人员技术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人员简历(包括主要工作经历、学历证明、职称证明等)。
b)业绩考核材料(包括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等业绩)。
c)培训和技能考核记录。
d)有关资格证书(证明)复印件。
e)各类奖惩记录(包括证书复印件)。
4.3.3人员有关情况发生变化,尤其是技术能力,技术档案应及时有所反映。
4.3.4对人员技术档案的查阅实行审批制度,查阅者需填写“文件(档案)借阅、复制登记表”,经公司经理批准方可查阅。
5相关文件
公司相关岗位人员任命文件
6相关记录
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记录
培训考核记录
人员简历表
人员技术档案目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0—2007
第1页共3页
主题设施和环境保护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1目的
应配备必要的设施,保证现场检测和内部工作环境符合要求,并加以维持,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检测工作的有序、正常进行。
2范围
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内部工作设施和环境的控制及内务管理。
3职责
a)办公室负责公司本部的水、电、照明、采暖、降温、防火等设施的提供和维护;
b)检测车间负责现场检测的管理和环境的监控与记录。
4工作程序
4.1检测环境条件的识别和设定
a)检测车间根据检测标准规范、设备以及机动车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识别和设定现场检测和内部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提出配备需求,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组织实施;
b)检测区域的设施配置完成后,检测项目负责人对环境条件的效果检查。
4.2内务管理
a)检测员、引车员应每天打扫卫生,保持地面、桌面、仪器设备表面的整洁和各种器皿、仪器、设备的有序放置。试验操作时应着工作服。检测车间内严禁吸烟,不准放置与检测无关的杂物,不得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
b)各部门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且布局合理,取用方便。并且应负责水、电、气暖、消防器材等各种设施的正常性检查。检测员、引车员负责试验后切断设备的水、电、气源,检查门窗是否关闭。
c)检测现场应有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的警示标志和进入该区的防范须知。外来人员不准进入检测车间,确因工作需要(如参观、复议等),需经站长批准由专人陪同方可进入。与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检测车间。
d)需加班时,经室经理批准报办公室备案。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0—2007
第2页共3页
主题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7年12月20日
e)为保证相邻区域之间不产生不利影响,检测车间布局上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设置人流物流通道,光电开关处不能走人,在同一检测现场不同检测线上对有互相干扰的声级项目进行检测时,检测员不能同时按喇叭,灯光检测所运行轨迹处,不能有除检测车光照外的任何直射光射入。
f)检测车间对检测场有修理、改造、装饰等要求时,应提出相应的方案,经公司经理批准后,办公室组织施工,检测车间做好协助工作。
g)办公室应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4.3危险品管理
a)本公司使用的危险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品等。
b)危险品的申购、领用按《消耗性材料管理程序》执行,检测车间应对领用的有毒化学物品指定专人保管,高压气瓶应按气体不同性质隔离,直立固定地点固定存放,易燃、易爆气瓶不能存放在易燃化学物品附近,与明火和加热设备的距离应符合安全要求,切忌日光直射,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c)危险品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4.4关于“三废”处理
a)“三废”处理是指本公司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液和废弃物的处理。
b)检测车间要有通风装置。废液、废弃物应合理排放,注意环保。
4.5关于安全接地、防触电
a)检测车间对贵重仪器设备,提出安全接地或屏蔽接地等接地系统的要求,并负责安装施工,接地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b)检测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设备和防触电设施进行检查。
4.6关于防盗
各部门应随时对检测车间门窗进行检查,在室内无人时,要及时关闭门窗,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0—2007
第3页共3页
主题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防止公共财产和私人财物被盗窃。
4.7环境因素
a)检测车间根据标准等技术要求,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提出书面的控制要求,由技术负责人评价要求的合理性。
b)需要时,办公室应组织实施并达到规定的环境要求。
c)检测员应严格地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
d)检测过程中一经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通知办公室采用必要的措施,由技术负责人对此间出具的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追溯。
4.8环境监控与记录
a)检测人员应熟悉设定的现场检测环境要求,确保达到规定要求;
b)检测人员检测前应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当环境条件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检测,并记录在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记录表中;
c)上路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变化,当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应停止检测,检测结束后应记录环境条件;
d)在检测结束后如发现环境失控,检测人员应向技术负责人报告,由技术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评审检测结果,必要和可能时重新检测。
4.9应急措施
a)本公司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指停电、火灾和停水。
b)办公室负责识别潜在的停电、火灾和停水的场所和活动,并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5相关文件
《检测工作程序》
《记录管理程序》
《消耗性材料管理程序》
6相关记录
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记录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1—2007
第1页共1页
主题安全作业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1目的
为识别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安全影响因素并予以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验室检测工作中安全作业管理。
3职责
由检测车间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识别实验室检测工作安全作业影响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报技术管理者审批后实施。质量主管负责检查落实。
4程序
4.1由检测车间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识别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安全作业的影响因素。
4.2各部门相关人员针对本部门所涉及相关安全作业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4.3技术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对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可行的措施予以批准实施。由检测车间室保存相关记录。
4.4质量主管负责对经过批准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5质量主管负责或由质量主管责成有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作业工作进行总结、改进。
5相关文件、记录
安全作业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安全作业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1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1目的
保证本公司进行检测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选择、购置、验收、领用、标识、使用、停用、报废的管理。
3职责
a)检测车间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申购提出、使用、日常维护。
b)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申购、停用、降级、报废的审核。
c)公司经理批准申购。
d)办公室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采购、标识和档案管理。
f)检测车间配合办公室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验收。
4工作程序
4.1选择
a)购置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由车间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申购表”,经检测车间负责人同意后,由技术负责人和公司经理批准。
b)原则上,一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检测车间除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申购表”外,还应提交供方调查评价材料,执行《外部支持服务和供给程序》。
4.2购置
申购人将经批准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申购表”交办公室采购,购置合同由办公室归档。
4.3验收
4.3.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方能入库。验收由办公室会同检测车间进行,并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验收表”。验收表由办公室归档,存入设备档案,验收时应分为:
a)开箱验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2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附件与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性能及技术指标的符合性进行验收。
b)功能验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车间对功能指标按技术合格和产品说明书进行验收或委托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负责进行验收。
c)计量性能验收:由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验收。
4.3.2验收后处理
a)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按8.4.4办理。
b)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由办公室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4建档
4.4.1设备计量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统一编号并登记。仪器设备编号由二部分组成:
SB—□—□□BW——□□
||
设备类别序号标准物质序号
4.4.2检测车间协助办公室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归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必须建立档案,档案内容一般应包括:
(1)档案目录;
(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名称;
(3)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4)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5)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6)目前放置地点(如果适用);
(7)接收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例如全新的,用过的,经改装的);
(8)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或复制件);
(9)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3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10)运行检查记录;
(11)功能检查记录;
(12)停用报废记录;
(13)比对报告;
(14)购销合同;
(15)出厂合格证;
(16)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日期;
(17)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
(18)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4.4.3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档案实行借阅制度,按《文件管理程序》办理借阅手续,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档案的完整性。
4.5领用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应办理领用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台帐”,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因人事变动重新确定的、放置地点有变化的应及时将变动情况通知设备计量管理员进行变更。
4.6使用
4.6.1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和危害的应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由检测车间编写,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
a)设备开机前的要求:环境条件的要求;系统连接、配件安装、电源接线等要求;
b)接通电源开机后操作要求:开机步骤,及先后顺序等;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
c)设备状态检查及自校操作要求:设备零位或满量程调整及检查;与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4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d)进行正常使用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e)使用结束后,设备的操作要求:系统连接、配件及电源线的复位;相关数据指示、显示要求等。
f)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关闭电源的顺序,电源插头的连接;是否清除垢、涂防护油等。
g)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处理。
4.6.2仪器使用者应熟悉说明书或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仪器使用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人员和设备事故。
4.6.3使用仪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并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4.6.4凡发生仪器设备损坏、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处理,不能及时排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停用”标记,及时与车间负责人,协同技术负责人处理,并将上述情况登入“仪器设备修理记录”。
4.6.5检测车间应组织检查由于上述缺陷对以前所进行检测工作的影响。
4.6.6外单位借用本公司的仪器,应经公司经理批准,保管人员应做好借用前和归还时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做好使用记录。
4.6.7检测车间应对制动台、车速台、轴重台、测滑台等设备制订“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实施。计划和实施记录由办公室归档。
4.6.8对登录机、终端机、检测用计算机和报告打印机等每三个月做一次功能性检查,记录于“功能检查表”。
4.6.9必要时,在两次检定中间应对制动台、轴重台、烟度计、废气分析仪进行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详见《量值溯源和校准程序》。
4.7测量设备的维护
a)每年初,检测车间制订《年度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b)精密贵重设备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维护。
c)检测员、引车员负责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检测结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5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第1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7月20日
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由保管人制定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时实施。有关设备的维护过程和结果应记录在“设备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上。质量负责人对设备的使用、完好、维护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4.8标志管理
对所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实行标志管理,根据下述状态,分别贴上标志。
4.8.1合格证(绿色)
a)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合格者贴合格证;
b)不必检定,经检查功能合格者(如计算机、打印机、底盘检测测试仪)贴合格证;
c)无法检定,经比对适用者。
4.8.2准用证(黄色)
a)用于经检测在一定量限、功能内符合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且写明限用范围;
b)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
4.8.3停用证(红色)
a)损坏的仪器设备;
b)计量检定不合格的;
c)超过检定周期的;
d)暂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4.8.4每台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志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标志应由设备计量管理员根据有效证书负责填写相应标识及其粘贴。
4.9停用
a)暂不使用的仪器设备检测车间应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停(启)用申请表”,经室经理同意,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办公室备案,并贴上“停用”标志。
b)重新启用的仪器设备应向技术负责人申报,经检定或功能检查合格并贴上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JJJC/CX/12—2007
第6页共8页
主题仪器设备和[url=http://www.cncal.com/top-

4 条回复

xyyyuan  2009-10-16 20:28
不好,这么多,也辛苦你了,非常谢谢你哈.
xyyyuan  2009-10-16 20:27
好象不全哦,没有<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xiongham  2009-10-13 16:14
够多。整下来用。
nzm_1956  2009-10-13 14:48
我下来看看,:handshake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