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验室”助推“苏州创造”

  Aaron ·  2010-01-26 17:31  ·  9504 次点击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二期顺利启动,总投资达7.8亿元,设有30个重大项目、5个大型实验室,规模位居中科院新建院所之首;苏州西部生态城区域总体及分区规划启动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全省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成立,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高新区的这些喜讯,反馈出的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正在提速。
“世界实验室”扎堆高新区——审批认定的省、市级外资研发机构42家
图景
最近,位于高新区的西门子电器(苏州)公司与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就低压电器研发中心试验站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作为西门子研发中心核心部位,该试验站电寿命试验室共有15个独立测试台,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试验站建成后,大量西门子新技术、新产品将从这里诞生并走向全球。
解读
制造业曾是高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国际金融危机让这些加工型企业经受了巨大考验。为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环节的转变,众多企业主动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以期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成为高新区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力助推器”。
近年来,高新区众多跨国公司不断加重研发“砝码”,积极做大“苏州创造”。2009年,华硕电脑投资2000万美元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招募研发人员2000多名,成为华硕电脑在全球最主要的研发基地之一。佳能数码复印研发中心、富士胶片研发中心、富士通研发中心等日本著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纷纷落户高新区。
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彩色打印设备,1分钟最多能高清打印51张纸,而目前一般此类设备只能打38张,还要连接电脑;日本富士通集团将其综合质量技术中国总部放在了华东服务外包中心——苏州科技城。这些研发机构拥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一批掌握国际技术及管理知识的优秀人才,其研发项目不但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而且还处于领先水平。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新区正通过外企研发机构的技术示范和溢出,跟踪海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落户区内的跨国公司超过半数以上设有一定规模的研发机构,其中经省、市科技部门审批认定的省级、市级外资研发机构达42家。其中欧陆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可从事食品检验鉴定资格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
民企依靠创新当市场“霸主”——去年专利授权1183件
图景
2009年,纽威阀门集团凭借技术优势,在西气东输工程中获得超过亿元的订单;苏州兴业铸造材料有限公司订单同比增长了50%,最近公司还负责5个铸造用树脂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星恒电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条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一批民营科技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得益于高新区对于“自主创新”的不断追求。
解读
近年来,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新区的目标,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加大科技投入,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从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到科技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自主创新正成为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去年以来,高新区全力抓好48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5.78亿元、由3栋26层独立塔楼组成的苏州创业园二期招商已启动,14万平方米孵化面积投入使用。留学生创业园和博济科技园获批“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了国家级孵化器。2009年,全区新增研发机构69家、科技产业化项目151项,专利授权1183件,其中发明专利116件。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企业涌现。兴业铸材拥有专用技术50余项、发明专利4项,凭借在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公司牢牢占据着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作为苏州西部的创新高地,苏州科技城以高新区头号创新工程——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重大项目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提升华东服务外包中心品牌,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新产业高地。经过5年多开发建设,苏州科技城已成为一座绿色智慧之城,累计已投入100多亿元,基本完成区域25平方公里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已引进150多家知名科研机构、设计开发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领军人才成产业转型引擎——一年扶持资助资金过亿
图景
10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字。
近日,2009年度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选揭晓,高新区4名科技精英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汇龙膜技术的刘必前、江苏艾索新能源的赵磊、源赋创盈的郭亮以及凯普贝尔的梁刚,他们将各获得100万元的市科技经费和100万元的区配套科技经费。
解读
从2007年开始,高新区就实施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每年实际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奖励,在科研经费、风险投资、贴息贷款、工作场所和安家补贴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扶持和资助。2009年,高新区又新引进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3位,并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创业人才基地。
通过引进国际前沿领域的一名科技人员或是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龙头企业,进而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到产值超过百亿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了瞿晓铧这样的科技领军人才。2003年以来,瞿晓铧先后在苏州高新区投资设立了阿特斯光伏科技、太阳能光电和阳光电力科技等3家公司,使高新区成为阿特斯的全球生产基地。前不久,CSI阿特斯增资4200万美元以扩大太阳能领域的产能,并在高新区设立阿特斯中国总部及独立研发中心。伴随着阿特斯的落户和不断壮大,苏州美恩超导、特谱风能技术等一批新能源企业也不断落户高新区。
同样,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的引进,使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孙建国博士是2007年度区创新创业人才获得者,创办的苏州迪泰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无创呼吸机的压力控制、漏气检测、呼吸触发等验证工作,并申报省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去年,苏州高新区出台“2+3”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来发展将着力培植三个新增长极,即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三个新增长极。符合高新区产业规划的一大批领军人才的引进,正日益成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