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影响不靠藏书量而靠阅读量
郑俊雅策划 · 2010-02-07 22:28 · 66301 次点击
小学的时候我看过上百本国外小说名著,包括《红与黑》、《简·爱》、《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等。
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上百本国内小说名著,包括《平凡的世界》、《人生》、《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高中的时候我受《星辰学·大预测》的深刻影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弃了本来成绩在全汕尾市名列前十名的学业,主攻天体对人类行为习惯的影响方面的学问。
如今回想往事,进入番职的第三天,我去了拥有64万册藏书的番职图书馆。番职的图书馆有四层楼,一楼是自修室,二楼是报刊杂志阅览室,三楼是人文书籍和工具书,四楼是理工书籍和电子阅览室。
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如果对他所接触的事物加以精确而系统的观察,他将有很大的收获。
我知道日后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将是三楼和四楼,所以,我将三楼四楼每一个书架上书籍的主要范围记录下来。番职图书馆的书籍分类从A到Z,有26个分类。这些分类涉及历史、地理、法律、经济、哲学、心理学、文学、教育、英语、计算机、电器、机电和设计等等。我将这些分类背下来,方便日后借阅和学习。
很多人大学毕业了,都不知道大学图书馆书籍的分类有哪些,大学的时候也不知道该看哪些书,抑或读书的时候总是困倦不已。
我的恩师张翠玲老师说过:“春困夏躁秋乏冬散,不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有理由。”
我不想虚度年华,我想在这里为自己的一生播下成长的种子。
大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四大秘密》。这本书用40个故事分享了人生健康的秘密、爱的秘密、快乐的秘密和财富的秘密。书中有几句话改变了我为人处世的态度:
1)“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2)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
3)很多人渴望赢得辩论,甚于赢得爱。
我大一时期的学习,有点凌乱,就像福尔摩斯杂乱无章的研究那样,从《美的历程》到《自卑与超越》,从《狂放北大》到《居里夫人传》,从《时间简史》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不成系统,错综复杂。当然我主要学习的还是英语和电脑。
大一暑假,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毫无计划的读书习惯。
于是,我将学习的方向调整为自己热爱的商业和电子商务。
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和读电子商务专业的老乡许桂兴讨论大二的读书计划,他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他为我介绍了几本书: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自由秩序原理》(F.A.哈耶克)
《致命的自负》(F.A.哈耶克)
《法律、立法与自由》(F.A.哈耶克)
《哈佛商业评论》
我发现,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就必须结识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老师,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大学,不应该只是“1+1+1+1+1”这样原始的积累(比如自己漫无目的地看书),更应该认识你所关注的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这样就能起到“1×2×2×2×2”这样快速递增的效果。
一言以蔽之,大学,我们应该用有限的时间读“无限”的书!因为,打造扎实的知识结构,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同学总会鄙视地笑番职男孩:“别看着看着变成书呆子了!我才不看书呢,无聊!我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
真奇怪现在的很多学生,以为不看书就叫“注重实践”,以为看书就叫“书呆子”,这明显是误解。如果有人以为读书多就是书呆子,那这样想的人本身就是典型的书呆子。如果有人以为每天搬搬凳子、和同学吹吹水就叫“锻炼实际能力”,那这样做的人就是缺乏实际能力的。
大学的时间有限,而图书馆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要选择高质量的书来阅读。这方面,我有以下几个习惯:
一、不看30岁以下的人写的管理书。因为大教育家孔子说:“三十而立”。番职男孩理解的“而立”是心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人际结构和资源结构都已初步打造扎实。
二、不看作者名字刻意模仿知名作者名字的书。举例:《方与圆》出版之后,作者丁远峙的名字受到众多写手的模仿,比如有的叫丁方圆,有的叫方丁峙,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一个对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信心的人,他的书也是“未必佳”。或许有同学会说:“那也是书本推广的一种方法啊!”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比喻,一个女孩子要出嫁,她为了被更多的男子看好,于是便取了一个跟世界小姐冠军类似的名字,请问她是否将会像世界小姐冠军那样所向披靡、吸引到无数白马王子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她所要做的,应该是自内而外的漫长修炼。
三、不看书名刻意模仿畅销书书名的书。举例:《谁动了我的奶酪》风靡全球之后,市场上相继出现了《谁动了我的情人《谁动了我的琴弦》和《谁动了我的减肥茶》之类的书籍,这叫东施效颦。
四、不看正文段落中字与字的行距超过2倍行距的书(当然除了特殊的书本,如钢笔字贴等)。一般来说,这类书卖的是纸,不是知识。
五、不看无字天书。举例:《自己的书---2001年的记录》,是日本新潮社出版的,有书号,有策划设计者,有发行者,但是“著者”面是空着的,一共399页,每页上只有几月几日星期几,像日记本。书中的“本书使用方法”介绍说:“可以当做笔记本,也可以当做日记本,或许还可以发现其他用途,本书的使用方法是自由的。当一年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你2001年的《自己的书》写作完成的时候。”有的同学看后拍案叫绝,说这点子匪夷所思,空前绝后。然而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如何看书,不是如何卖书。
六、不看天才儿童写的书。举例:7岁便已读书1600本,平均每天阅读200-300页,写诗100余首,“天才儿童”邹奇奇长达296页的新书《飞扬的手指》去年刚出版面世,便轰动了美国,全球上百家报媒和电视台对邹奇奇进行了专题报道。这种书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我们在大学时代阅读,倒适合当作幼儿园孩子们的励志书。
七.不看“一人升天,仙及鸡犬”关系下写的书。举例:韩寒出名之后,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出书《儿子韩寒》。这种书,怎么说呢?要说,得罪人家作者;不说,得罪自己读者。用公司运作的知识来解读这类出书现象,或许可以叫“关联交易”。
八.不看速成书。举例:《一分钟经理人》和《一分钟演讲》等。屈原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岛都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又泪流。”人的成长,总需要时间和过程。
九.不看普通的高产作家的书。这里强调“普通”两字,是因为历史上确实有不普通的高产作家,比如大仲马。然而一般人的高产,并非源自内心的丰富,而是源自赚钱欲望的强烈。当然,像琼瑶、金庸这些大师,因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的确是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的了。然而一些名不见经转的小伙子,乳臭未干,就已经出版了十几二十本书,这种超前,叫透支!对自己心灵资源和才学目空一切的透支!
十.不看夸张的书。当然这里说的不是漫画和笑话。举例:《一年做到千万富翁》。这类书吸引眼球,把读者吸引来了,再随便抄抄来自各种出处的杂七杂八的名言典故,浪费读者时间和精力。
十一.书名含有“教你”两个字的书不看。举例:《教你行好运》。虚怀若谷,是每一个优秀的作者所应秉持的治学、写书态度。
十二.不看书名故作玄虚的书。举例:《我不是教你诈》。有一种文章出自标题党,有一种书籍来自书名党。读书,不是跪下来看作者“如何性感”,而应是站起来学习作者“如何保持性感”。
十三.不看年轻人写得很厚很厚的书。这个“很厚”,我们姑且用70万字作为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进入“很厚”的范围。目前有很多网络小说皆属此类。
……
啊,写得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姑且搁笔。关于读书,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2)学会看目录。
3)读书不是看作者写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吸取养分。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
4)读书是考古工程。每一本书都需要“复活”!
5)以跳读方式在短时间内了解书的内容。
6)尽量用铅笔在书上注解(借来的书例外)。
7)书与笔要永远相伴。
8)利用各种图书目录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
9)看到中意的书立刻买下来。
10)利用复印从昂贵的图书或珍本里收集信息。
11)重要之处可以多读1O分或2O分钟。
12)只要弄懂一本书的“关键字”,即可迅速地理解内容。
——亘谷科技25岁CEO郑俊雅《从番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