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深入解析科技热点
新闻专员 · 2010-03-19 11:13 · 59586 次点击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三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政府部门,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产业的正确选择、技术节奏的把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万钢说,第一,在产业选择上要头脑清醒,充分考虑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传统的发展道路再走下去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之所以叫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指在战略性领域选择的新兴产业。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那些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产业。比如在能源方面,我们选择非化石类的新能源,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在生物技术领域,我们选择了生物医药,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价格合适、作用明显的新型药物,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我们选择生物育种,能够保证它在干旱、虫害的情况下保持稳产、高产,同时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总之,要在发展好新产业的同时,也调整好旧的。”
第二,在技术上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任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存在技术配套的问题,不能只盯着一点,不计其余。就拿太阳能发电来说,电池发电的技术解决了,还要考虑并网、配电,对电表、电网等进行系统改造。在生物育种方面,新的种子出来了,要考虑它适宜在哪个维度上生长,在施肥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因此,政府在技术上要超前谋划、系统布局,把握节奏,有序推进。
第三个,在推广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新兴产业不仅在技术上有别于传统产业,在商业模式上也与传统产业不同。比如网上购物,它和传统的上超市买东西就不一样。“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必须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万钢说,我们应该看到,经过近10年的研发积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许多知识产权。“当然,也有些技术需要引进,但‘引进消化再创新’本身也是自主创新的一条路子,不可偏废。”
万钢认为,任何一种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可能会有一个因为产业链不配套导致的阶段性过剩。他举例说,回头看看2000年美国的网络经济泡沫,当时网络由国家投资建起来了,软件和设备也都有了,但因为市场没有同步发展,就出现了“网络泡沫”。很快,人们头脑清醒了,探索出搜索引擎等许多全新的应用模式,市场逐步开发出来;我国有出现了阿里巴巴、当当网、百度等。现在,“网络泡沫”没有人说了。
“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从现象中找到本质,特别要关心环节的打通,一步一步往前走,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万钢说,“我经常说,如果发的电用不了,哪怕就生产一度电,也是过剩的。”
科技投入四大"利好"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的科技投入去年出现四大喜人现象:中央财政投入增加30%以上,地方财政投入首次超过中央财政投入,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稳定增加,社会资本投入明显增长。
“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程度,往往用两个经济数据:一个是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一个是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万钢说,前者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后者体现了全社会对创新的重视。
在中央财政投入上,万钢介绍说,这些年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近三年来,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尤其是去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决定加快实施重大专项,预算内财政投入增加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
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科技投入比重上看,去年有一个很喜人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首次超过中央政府投入。“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一个历史性突破,说明全国各地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
第三个可喜现象是:随着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增加,现在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面向长远的基础研究。万钢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97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资金逐年增加:2007年为12个亿,2008年是19个亿,2009年达到26个亿,今年要增加到30个亿。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稳定投入,达到每年30个亿,每个实验室平均1年1000万,用于实验室自己所选定的课题和开放性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今年也差不多达到90个亿。这样,在中央财政投入的1500个亿当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接近10%。“更重要的是,973计划的竞争性投入,已与国家实验室的稳定性投入打平了。这预示着,我们的科学家用于跑课题的时间减少了,可以集中更多精力搞研发。”
万钢介绍说,社会资本对创新的投入,去年明显增长。比如说去年推出的创业版,第一批上市的28个企业中;在备选的106个企业中,有92个是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占到90%。就是在中小板中,高新技术企业占到58%。“这说明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支持越来越大。这也是一个很喜人的现象。
“今后我们不光要追求投入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投入质量的提高;不光要关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更要关注科技对社会事业的推动,特别是在民生、医疗、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科技部将认真研究、加强在科技投入上的管理,用好每一分钱。”万钢表示。
新能源汽车"三步走"
“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已经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下大的决心,有节奏、有策略地调整、优化汽车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应实施“三步走”战略:首推小排量汽车,次推混合动力车,再推纯电动汽车。
万钢说,国际社会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他举例说,欧盟最近推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列出了具体的减排时间表。2005年,欧洲汽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为165克/公里,相当于7.1升油/百公里。欧盟要求,到2015年,这一数字要减至130克/公里,到2020年减至95克/公里,到2025年减至75克/公里。
“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将实施严厉的处罚措施。”万钢介绍说,从2012年算起,超过第1克罚5欧元,超过第2克罚15欧元,超过第3克罚25欧元,超过4克以上处罚95欧元。国内的一个朋友算了一下,如果按150万辆车算,每辆车超排二氧化碳5克,到2015年将要支付3.5亿欧元的罚金。“欧盟的步伐很坚定,已把战略规划变成行业规划。”
万钢指出,国内汽车的减排形势也很紧迫。2005年我国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为189.5克/公里,相当于8.1升油/百公里。按照我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45%”的减排目标,细化到汽车,每辆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要降低到105克/公里,下降的幅度和困难都相当大。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做好新能源汽车,全方位考虑,分步实施。”万钢给出了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图——
首先,继续扶持小排量车。目前国内汽车处在快速发展期,最重要的是用好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去年我们把小排量车的购置税减少了50%,其在汽车销售总量中的比例从40%提高到60%。下一步,我们应继续支持购买小排量汽车,同时调高大排量车的购置税,让汽车向小排量发展。“要走出‘小排量等于低档次’的误区。其实,小排量车中有不少高档车、精品车,比如宝马的迷你、奥迪的A2等等,都是受欢迎的高档精品车。”
其次,在中等排量车中推混合动力。我国的电池、电机技术已完全能满足中等混合和微混合的需要。目前长安、奇瑞都已经推出微混合电动车,其价格上升幅度也不大。“要给予优惠措施,大力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使其成为汽车企业的主流产品。”
最后,推纯电动车。经过“十城千辆”的示范应用,纯电动公交车已发展到相当数量,同时也推动了充电装置和商业模式的完善。比如,北京推出了换电池的模式,在晚上的用电峰谷时间给电池充电,费用便宜得多。
万钢认为,在发展纯电动公交车的同时,也要大力推行纯电动的小型车。城市的上班族一天平均跑五六十公里,目前的电池充一次电可以跑一百五六十公里。
“目前的纯电动车价格是有些高,但随着产能的增长,纯电动车的性能会更可靠、价格会更便宜。”万钢举了计算机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1台笔记本电脑有2兆内存、20兆硬盘就不得了,其价格都在1万元以上;现在的品牌计算机存储量提高了几倍、十几倍,几千元就可以买1台。“我们的电池、电机性能,会在市场化过程中会不断提升,纯电动车的价格也会不断下降。”
“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10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万钢说,目前我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也会有很多机会。“关键是汽车企业要把国家战略尽快细化为企业战略,尽快落实到行动中,加快汽车行业的转型调整。这不光是我作为科技部长的希望,也是作为一个政协委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