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境监测仪表测量与维护规范化管理
Aaron · 2010-05-08 13:46 · 36055 次点击
核电站环境实验室的外环境监测包括两座核电站周边10km生态环境,便携仪表现场主要是针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放射性及常规水质测量。目前,环境实验室承担这项工作的仪表有9台,其中放射性测量有6台,放射性采样有2台,非放常规测量有1台,在此文章中以放射性测量仪表为例进行阐述。
外环境放射性测量是核电站环境监测总体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量仪表在使用过程中测量结果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不同的操作人员、不同测量环境、不同测量运输路途、日常维护与维护内容。进行测量仪表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证测量仪表的稳定性、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测量仪表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对环境实验室QA质量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体现,通过以本文所叙述内容为基础,将不断探索完善测量仪表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体系。
1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外环境放射性测量结果偏差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因素产生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仪器本身寿期和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造成的;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测量仪表的使用和维护中引入规范化管理的概念,对于实验室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1.1规范化管理含义
规范化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规范培训和程序化的工作路径来确保质量控制计划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从分析外环境测量精确性偏差因素来源看,规范化管理实际也就是针对人员和仪器制定的一系列质量关键点控制手段,经过实施和信息反馈,使测量结果值尽可能接近测量目标实际水平。
1.2规范化管理目标
按照环境实验室质量保证计划中各部分内容的要求,外环境测量仪表和评价结果要求达到以下几点:
(1)日常测量必须保证至少有两台同类型仪表质量保证可用。
(2)制定定期检测、刻度周期,实施常规定期维护。
(3)同次测量一组数据偏差不大于5%,否则表示仪器为不可用。
(4)根据测量仪表结果质控图,同一测点的测量值,在核电站机组运行工况无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应小于2δ,来判断测量结果可信性,以其中一个测点的质控图为例,如图1(UA大门口)。
(5)实施人员测量与维护相关内容的技术培训。
1.3规范化管理要求
1.3.1目的性明确
所谓目的性是指规范化管理是围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目的而开展的一项质量计划行动,一切规范化管理的内容都必须切实服务于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规范化实施监督管理制度,使人员具备质量控制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经验反馈制度,对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进行普遍性分析,通过经验总结、技能培训,加强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意识。
1.3.2系统化管理
监测仪表测量与维护在实际工作中包括人员技能、测量方式、问题判断、数据处理、性能维护、问题反馈、新技术再培训等方面,所以说监测仪表测量与维护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而几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的,一次成功的测量对各个方面都有高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监测仪表测量准备管理分析。测量准备是外环境测量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测量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内容包括操作人员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训,测量仪器进行性能和标准检验,准备必要的工作文件(操作程序、指令、数据表格)。通过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充分考虑一切影响仪器测量质量的不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数据校正,达到测量质量控制的目的。
(2)监测仪表测量过程管理分析。测量过程实际就是通过对仪器的操作,反映出测量目标当前的状态特征,也是外环境测量的关键,因此对测量过程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操作文件的执行、测量几何条件标准规范、监督职责等。现场测量偏差造成的质量问题,是不可能通过二次测量来逆转的,虽然可以通过数据校正方法,使测量结果接近目标真值,但会引入更多误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