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模切设备

  Aaron ·  2010-05-08 13:49  ·  17491 次点击
对于大多数印刷商来说,投资购买印品模切设备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新业务,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通常情况下购买裁切设备仅仅是为了目前的或短期的需要,而不考虑这些设备是否适合未来新产品与公司的生产目标。
一些网印公司需要简单的模切设备,而有些公司则需要更大灵活性的设备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生产与市场需求。为了保证能够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生产环境,对目前多种模切设备优劣的了解则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购置到合适的设备是促进印后整饰流程化和实现裁切程序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步骤。
可用的模切设备
目前的模切主要是利用钢制刀具或硬质铸模进行印品裁切,但是网印商还可考虑一些其他的模切设备。当前的模切设备主要有以下六类:
●压痕模切机
●平板模切机
●轮转裁切机
●开槽模切机
●裁切绘图机
●激光模切设备
对裁切套准精度不是很严格的印品来说,模切压痕机应用还是很普遍的。这种设备依靠缩短装卸印品的时间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和模切压痕机一样,平板模切机适合高容量输出而套准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印品裁切。此设备支持自动给纸系统,通常是使用钢制刀具裁切大量的待裁印品。对于特殊的活件,就要合理选用低容量或高容量平板模切机。
轮转模切机是针对滚筒式给纸设计的。此机包含可进行旋转裁切的滚筒,当轮转系统增大裁切速度时,印品的裁切精度将受到机器固定性能的限制。
当裁切套准精度要求比较严格时,大幅面模切机就要防止图片失真(例如印刷时网版拉伸)与印品尺寸的改变(材料由于裁切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膨胀或收缩)。对于这种情况,开槽模切机利用光电技术与数字化模切系统可以避免这些故障的产生(如模切绘图机和激光模切机)。
激光模切机与模切绘图机是印刷商处理短版活和寻求有效打样解决方案的首选。这些设备的主要优势在于模切精度具有可重复性。然而,这些设备还应该配备视觉套准系统,否则对没有办法避免模切时图片失真。和其他普通模切机相比,激光模切机和模切绘图机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可对印品折痕并对裁切材料范围有所限制(例如热熔胶裁切就比较困难)。
光学套准开槽模切机运用了钢刀压模和硬模加工的混合系统,将模切速度和数字化裁切精度进行整合,而使其优势凸现,它可以进行较窄尺寸的开槽。与压痕模切机和平板模切机相比,开槽模切机的裁切区域和速度都有局限性。但是,如果配备了光电套准器和全自动材料处理系统,开槽模切机的速度与裁切精度就可与普通模切机相媲美,而且更有优势。例如,它可以处理折痕、浮凸和打孔等。
设备的选择与印数
当应用过程中不涉及特殊材料或粘合剂以及在印数较少的情况下,使用数字化激光模切机和模切绘图机可以让网印商得到最好的投资回报。然而在印数较大时,耗材成本(更换激光头与刀具)将会增加,而且这种较低的运转速度也会阻碍生产率。因此,对于长版活来说,平板模切机和开槽模切机将是首选。
丝网印刷商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对裁切模具的调整和维修成本,比较典型的就是网印商以前或近来就没有处理过这种材料,例如粘合剂一类的材料。在裁切这些材料时可能引起宕机,也有可能导致模切加工程序要重新设定。
小幅面开槽模切机的校准调整要比大幅面压痕模切机和平板模切机简单得多,大幅面设备可能有40个模穴,而小幅面开槽机仅有2~4个模穴。另外,高端开槽机的光学套准系统能够保证模切定位精准。这意味着裁切模具的调整没有必要再重复进行。如果一旦进行了模切加工的套准调整,就可以使用这些设备处理同一印活的短版裁切,并且无须担心调整后的裁切精度。
克服生产瓶颈
所有的人工给料模切设备都会导致生产瓶颈。这主要表现在装卸材料费工费时,而且效率低下。对于使用人工裁切设备的商家来说,足够的人力是避免误工的惟一途径。
对于高生产量的平板、轮转和开槽模切机,最好的选择就是要整合自动化装卸材料系统,印品的收纸和配送也可以实行自动处理。
纸张尺寸的多样化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模切套准调整和其他印前、印刷的修改,从而使宕机时间增加和生产率下降。目前,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印刷厂调整和设定一个标准的纸张尺寸进行有计划地生产,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材料尺寸调整到另一个材料尺寸。缩短宕机时间对节约成本与增加效益大有益处。
合理配置模切设备,将可以避免生产瓶颈。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印品必须有精确的适合模切的套准标记。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就可以选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来完成交货程序。这个标准也能帮助你优化生产或对于不同印活选择合适的模切设备。
设计部门也要明白如何拼合图片和其他的创造性设计。标准的设计排版应使承印物边缘的废料区域最小,不过这种设计不适合特殊的模切设备。例如,光学套准开槽机的留白要求会比普通模切机的要求严格,而它对套准标记的位置也有特殊要求,因此美术编辑要对文图进行精心设计,以适合多种模切机的处理程序。
模切工具库的管理
高容量印刷商仅依靠自身的激光和模切绘图机是很难满足模切需求的,这就要求必须具备多种模切解决方案。大多数印刷商都需要外协加工来应付大量的模切活件。
生产效率低是生产瓶颈产生的根源。模切工具不能及时更换或运作中模切刀具不合适都会导致模切作业的停顿。所以要与模具制造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应你所需制作出合适的裁切模具。在一些丝网印刷中,长版模切活件可能就需要一个专职的模具制造商。
不管裁切模具在哪里制作,印刷商都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保证对各种模切印活的加工。尽管许多模具可以重新利用,但是一些商家认为钢制刀具比较便宜,每次用过之后便很快扔掉了。建立一个模具库,可以节约模具购置成本。多数商家都利用了条形码系统和扫描仪来确保对模具的正确选择。一些高端开槽机甚至配备了存储器以便于系统能够自动调用原有的模切程序与模具,大大缩短了设定时间。
有大量手工模具的商家也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检查印活的图文是否有改变。最为普遍的生产问题是印刷商把一项加工作为重复命令来对待,而事实上客户已经对它做了少许改动,那么印刷商还要进行重新设定程序。
另外,加工方法要确保对裁切模具的正确存储与处理。钢制模具比较容易出现缺口,硬质模具要及时检查其磨损程度。如果对硬质模具使用时间过长,那么裁切出来的印品会有非常明显的毛边。目前,多数网印商使用的是钢质刀具或锋利硬质模具,以确保印品的裁切质量。
成功的模具管理还包括针对不同活件要制作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模具,例如首先要考虑各种模具的使用寿命与成本价格等。对硬质模具(高端模具和低成本模具)有两种选择方案,针对某活件,使用高端模具的成本显然高于低成本模具,但是其寿命会很长。高端模具使用300万次之后可以重复磨砺使用12~15次,而低成本模具100万次之后就要磨砺,重复利用也只是12~15次。选用哪种模具应该视印活与实际情况而定。
维修和培训费用
通常需要支付设备与模具生产商提供的维修服务费用。不过,大多维修工序用时较短,所以停机时间的成本是可以忽略的。最基本的保养常规是在印刷加工中应将模切设备与印刷机保持在同一轨道运转周期。你可以制定有规律性的维修程序,如模具的刃磨和印刷机循环周期等。
选择设备时,还应考虑它的维修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是否可以分期付款购买设备。模块化设备生产商以提供租赁模式来保证在客户的设备需要维修时,还可以进行生产加工,加工商仅仅支付租赁备用部件的费用。
如果能够认识模切设备的投资回报率,对员工的培训则显得较为重要。一些用户认为操作模切机也就是简单的开关机,没有什么难度。而事实上,如果网印商能对员工合理培训,那么就会发现宕机时间缩短,生产率明显提高。因此,网印商在购置新设备之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小结
你是否希望能承揽更多的印活或改良现有的生产方式,各种新型优良设备在等待你的购置。这些设备包括高速平板模切机、经济型模切绘图机和配有光学套准器的高端开槽模切机等。为了与现有的设备合理匹配,要了解你的生产目标与计划,选择合适的模切设备。要确保所选设备的速度、套准精度和灵活性正是你所需要的。只有明白一种模切技术的利弊,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设备与解决方案。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