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实现中的费用成本控制

  Alu ·  2010-05-14 15:36  ·  42133 次点击
产品实现过程通常需要控制一次性过程的项目费用和重复性过程的产品成本,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本文探索制造业在产品实现中的项目费用和产品成本控制的最佳实践和应用问题。
(1)产品实现中的项目费用与产品成本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经理PM、产品实现经理或IE部经理通常会遇到两类”钱”的问题,既一次性过程的项目费用控制与重复性过程的产品成本控制。
部分非标准设备制造行业的项目制造和高新技术行业的研发型制造(ETO)针对单件订单制造时,这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问题
(2)项目费用预算和不预算
研发产品实现项目通常进行项目的预算,预算的内容财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明文规定(见下页)。部分研发经理对上述财务科目并不完全了解,在预算时可能遗漏部分内容,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时会根据《经营单位财务科目》进行归集。
订单产品实现项目通常不进行费用预算,除非需要增设部分设备或发生对外委托加工和服务,而此时的预算也只是针对上述固定资产增设和对外加工采购部分进行预算,并不是项目的全部支出。项目发生的费用由财务人员按照《经营单位财务科目》归集在经营成本中,这是制造业项目过程与经营过程混合在财务上的特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核算范围为:
1.研究开发人员工资。
2.新产品设计费:研究开发新产品时所发生的直接设计费用。
3.工艺规程制定费: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工艺规程制定费(含委外)。
4.设备调整费: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时的设备调试调整维护的相关费用支出。
5.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新产品试制试验失败时的材料性的费用损失。
6.技术图书资料费:技术图书资料购置费、技术资料制作复印费、技术资料查询咨询费等。
7.中间试验费:中间技术、工艺等的试验费或者规模化生产前的中间试验试制生产的费用(损失)。
8.研究设备折旧:研发部门(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设备的折旧。
9.与新产品的试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包括:研发人员差旅费、研究开发人员培训费、研发部门办公费和物料消耗费等)
10.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
(3)一次性过程的项目费用控制
项目费用控制首先需要建立起控制的基准,这个基准通常表现为项目预算表。下图是一个自制零件替代采购进口零件项目的预算表
一次性项目费用控制有两个基本点内容,既费用的基准控制和费用的状态控制。
费用基准的变更需要由项目团队的上级审批,这个审批组织在术语上被称为变更控制小组(CCB),在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项目中,通常利用现有的职能机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来实现基准控制,并不会专门成立变更控制小组CCB。
费用的状态控制是由项目团队控制的。控制方法是根据确定的费用基准,度量和分析费用的状态差异,根据费用的差异程度,决定采取的控制措施。
除了预算作为费用控制基准,也可以将预算分布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形成分阶段的费用控制基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钱没有了,但是活还没干完”,是比较好的费用控制实践,下图是上述预算表的时间阶段控制基准和状态度量。
差异=实际状态-控制基准
(4)单一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
当前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也被称为传统的成本管理(TCM),采用“标准成本法”来确定产品成本的控制基准,财务部门根据财务科目归集的统计数据,确定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和销售价格。
下表是某电子工厂的单一产品的成本结构,分析该产品的成本结构,验证了制造业普遍认识的结论:产品成本的80%以上是由设计决定的。
一次性项目过程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费)分别折算在产品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管理费中,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
单一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
(5)多品种产品成本控制基准
按照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TCM,在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制造管理人员费用与管理费用)是按照该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在根据定价策略将管理部门费用
(Administrativefee)分摊到每个产品,形成该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以三个产品X、Y、Z产品为例,各个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计算方法如下(本案例选自深圳会计师协会孙进山老师的《成本管理》教材):
1.财务人员根据财务科目归集每个产品的数据
2.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
3、将制造费分配到每个产品形成单位产品成本
4.按照定价策略根据单位产品成本定价:
(6)成本控制基准失真与TCM缺陷
1.每种产品占用的管理资源不同,造成产品成本控制基准失真和价格失真。
2.研发费摊派的“张冠李戴”,研发中产品发生的费用摊派在销售中的产品成本上。(财务部近年规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可以在报表中专门注明)
(7)作业成本法ABC的提出与应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1988年-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凯普兰和库帕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的概念。ABC的基本概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是产品成本的实质内容,根据产品实现需要的作业和完成作业需要的资源来计算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l能够辨认出最有价值的顾客、产品,辨认出无利可图的顾客、产品。
l能够发现组织财务业绩真正的贡献者和侵蚀者。
l能够准确预测成本、利润及资源需求。
l能够发现不良财务业绩的根源。
l能够追踪产生成本的作业和流程。
l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促进生产。
l能够提高企业的准确定价能力。
ABC作业成本法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国内制造业尚处于探索阶段,少数制造型企业开始进行ABC成本法的应用探索,例如许绩电器集团。
分析ABC成本法的应用障碍如下:
1.企业的财务科目设置和计算方法涉及到政府的法律法规,基于ABC成本基础的财务数据需要增加大量的工作来适应当前的财务体系。
2.成本动因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且涉及到各个部门的业务内容,不仅仅是财务体系可以完成的。
3.ABC成本法的实施基础是作业管理基础ABM,大部分制造业的管理基础是职能管理基础,缺乏作业管理的基础。
2000年以来,一些专门研发ABC成本会计软件的公司开始与企业信息管理公司合并,将ABC成本计算作为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一个功能,例如战略分析软件、ERP软件。随着ERP软件应用的普及,ABC成本法开始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ERP软件具有ABC成本计算的功能。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项目在应用ERP软件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处理ABC产品成本计算问题。
(8)产品成本控制方法
全过程产品成本控制-由于产品成本的8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参与设计,例如将涉及到设备投资、生产布局、能源消耗、物料采购、生产人员、工艺流程等相关部门纳入项目开发设计小组,这种实践被称为平行工程CE、IPPDIPIP²D²
单纯产品设计人员的项目团队容易专注与设计技术方面的成本因素而容易对生产条件成本因素考虑不周。有了采购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设备人员、财务人员的参与,可以杜绝为了降低某项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成本的增加这种现象的存在。
全员产品成本控制-企业的所有人员费用和人员的作业费用都将折算到产品成本,在重复性的制造阶段,产品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到产品成本控制。
全面产品成本控制-由于制造业的所有支出都将折算到产品的成本中,从财务科目中的各项支出控制产品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表现在制造业的各项财务制度中:
(1)标准控制法
(2)授权控制法
(3)作业分析法
(9)产品成本改善
产品在投入生产以后,通过生产爬坡期的成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成本控制的工作是应对成本的异常波动,例如设备故障引起废品和返修增加、人员操作引起的物料消耗增加、管理不善引起的费用增加等,这种控制在统计过程控制中被称为局部行动。
如果需要降低产品的成本控制基准,例如市场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在统计过程控制中,这种行动被称为管理行动。
驱动企业开展成本改善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价格。在市场上能够根据产品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的大部分是全新产品,由于竞争态势还没有形成,生产厂家可以按照生产成本来决定市场价格。大部分成熟期的产品由于行业竞争的原因,单个生产厂家无法改变市场价格和价格的变化趋势,此时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新的产品成本控制基准和开展成本改善活动。下面以某电子产品为例,介绍倒推成本的4步法。
1.收集市场价格数据
2.预测产品市场的价格趋势
3.制定新的成本控制基准
4.开展产品成本改善项目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