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锥流量计的科学评估
仪器信息网 · 2010-07-24 17:07 · 35806 次点击
1.内锥流量计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内锥流量计的优点应肯定,不足之处也不能回避。在与其它仪表进行性能比较时应采取同一标准。如对比内锥与孔板永久压损时,为什么孔板的βv值取0.5~0.6,而内锥只取0.85,即使这样,也得不到内锥压损仅为孔板的1/4的结论。
内锥流量计实际应用的βv值,一般推荐为0.45~0.7,很少采用0.85,这样才具有一定的整流效果,现就以该文所举的两个成功应用范例来说明:
a.国外用于瑞典SSAB的内锥流量计βv为0.44;
b.用于国内云南曲靖的bv为0.504,都不是0.85。
2.内锥流量计目前尚不存在十分完善的流量仪表。由于影响流量仪表的因素较多,现场条件也千变万化,因而流量仪表原理有十余种,类型有200多个。犹如各种不同的药品可治疗不同的疾病一样,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流量仪表完善到足以取代其它流量仪表。虽然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新型流量仪表(超声、电磁、科氏)的发展,但由于传统流量仪表(经典节流装置、容积、转子等)安装基数很大,替代更新并非一朝一夕,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锥流量计亦然。
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内锥流量流量计
内锥流量计近年来已呈现过热的现象,也引起不少争议,孰是孰非,各执一词。最公正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评估。既要肯定优点,也要看的不足。欣悉某行业协会已将此列入今年计划,虽然不可能期望做点
实验就可制订标准,立即大力推广。但至少对一些争议会有一个公正的评定,如:用实验数据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内锥压损计算公式;是否在任何情况下前直管段仅需0~3D仍可保证±0.5%的精确度。它将有助我国工程界正确、合理地选用内锥流量计。
近几年国内不少单位对内锥流量计进行了实流测试,测试表明:如需维持±0.5%的精确度,在阻力件为90°弯头情况下,而内锥的bv=0.5~0.6,前直管段L长度应为3~5D(D管内径);如bv=0.85,L应大于10D。如阻力件为阀门,在开度为25%时,L应大于10D。这些测试数据都不认同L仅需0~3D的说法。
内锥流量计推广应用的前提是标准化
目前,内锥流量计由于过热的宣传,生产厂家不少于百家,都是照搬国外技术,更未积累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反观呼吁要被取代的经典节流装置,不仅经过近百年的应用、考验,积累了各种条件下数以万计的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ISO5167(国标GB/T2624与其等同),在应用中,特别是在产生贸易纠纷时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软实力上,内锥流量计与经典节流装置存在较大的差距。内锥流量计虽有一些无可争议的优点,但要取代一种应用近百年、唯一可以干标、在市场仍占有较大份额的孔板,不能只靠宣传,而是要做大量脚踏实地的技术工作,完成标准化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