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逢5该进位的探讨
史锦顺 · 2011-01-16 08:41 · 80275 次点击
**关于逢5该进位的探讨**
史锦顺
从小学就学得“四舍五入”的口诀,逢4舍、逢5入,已是天经地义。1964年看到冯师颜教授著《误差理论与实验数据处理》一书,又学了个小于5舍,大于5进,等于5时看前边的数,若是奇数进位,使成偶数;若前边数是偶数,不进位,以保持为偶数。有人称其为凑偶规则,也有人称奇进偶不进。解释是,再被除时,偶数被除尽的机会大。其实这是一点小小的理由。在进位与舍位产生误差相等的条件下,舍位一边加一点小小的砝码,天平就歪了。其实,该进位的理由大得多,这个案该翻。
下面列举该进位的理由。
1凡要处理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地方,总要先处理误差的有效数字。定了误差的有效数字位,才能定测量数据取到哪位。而误差是宁大不可小,逢5必须进位。
2现在已是计算机的时代,至低也用计算器,多余位数都很多,不必顾虑除尽除不尽的问题。
3计算机程序早已用逢5进位的规则。都采取四舍五入,则人机统一。
4随着数据位的增加,该舍的位出现刚好5的机会急速下降。该舍的位上,出5的概率是10%,出50的概率是1%,而出现500的概率是0.1%。没有必要专为恰等于5立规矩。
5舍位的数字恰为5的时候,舍还是进,绝对误差相同,相对误差也相同。但两种情况下的相对差却不相同,进比舍,相对差略小些,因为取相对差时,要以处理前后二量的平均值当分母,而进位时的分母略大些。
6四舍五入,简单、好记、好处理。
由上,我主张**修约规则恢复为“四舍五入”,废止凑偶一说**。
注1概率分析验证:网上查得π的取值,共2640位。出现数字“5”,265个,出现概率10%(等于理论值);出现“50”,22个,出现概率0.83%(接近理论值1%);出现“500”,0个(大体符合理论值0.1%)。
注2BASIC固有取整功能:1.1取1,而1.9也取1,计算机不懂什么修约规则,只会去掉小数点以后的数。人让计算机4舍5入,要求保留小数点后N位,就编如下程序:(110)读数据A;(120)B=A乘10的N次方;(130)C=B加0.5;(140)D等于对C取整;(150)E=D除以10的N次方;(160)显示E.(这样写是为让没学过程序的人也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