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测量计量学》序言

  史锦顺 ·  2011-03-09 08:20  ·  66367 次点击
**《新概念测量计量学》序言**
史锦顺
测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生产领域,时时运作;交易场合,无处不在。测量是科学研究的眼睛,是工程控制的前提。
计量为测量提供测量单位,是测量的基础;计量又是测量的监督,通过量值传递来实现全社会量值的准确一致。
测量讲究准确,准确是测量的灵魂;计量以标准的准确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准确是计量的命脉。
准确程度用误差来衡量。误差理论是测量计量学的核心。
测量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中国古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计量已属国政。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测量与计量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科学史表明,精确的测量是许多重大理论建立的先导。如今,各门学科都有与其发展水平大体相应的测量技术。
经典测量学是近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真值概念是经典测量学的核心。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是误差,误差范围称准确度。准确度是测量计量的追求目标,是标志。
近几十年来,经典测量学遭到非难。由美国人提出、由BIPM(国际计量组织)等八个国际学术组织推行的“不确定度论”,否定作为测量学基础的真值、误差、准确度等基本概念,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测量学。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误解,一场世界性的冤案。不确定度论轻率地否定人类长期积累的关于测量的基本知识,偏离了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而不确定度论自身概念含糊、逻辑混乱、公式错误、表达混沌,它必将被废弃。
测量学要发展、完善,才能抵御风波。
经典测量学的最大局限是只着眼于常量测量。本书将变量的概念引入测量学,提出统计测量的新概念。统计测量的提出,澄清了测量学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则与方法。
在发展误差理论方面,本书提出测量方程的新概念,使误差分析逻辑顺畅;提出误差方程的新概念,给出从误差范围实验值求得误差范围的方法。
误差方程的提出,解决了人们对误差理论的一个重大疑虑。这个疑虑就是误差怎么求的问题。
《测量不确定度》一书的序言写道:“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过去长期用测量值相对于被测量值的误差来表示,但是由于被测量的真值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使过去的表示法产生了定量的困难”。
现在有了误差方程,实现了误差范围实验值(利用标准得出)到误差范围值(或称真误差范围,以真值定义)的计算。在真值不知的条件下可以用误差范围实验值求得误差范围。
这一成果的实践意义,是指明如何算得并给出测量仪器、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在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条件下,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就是测得值的误差范围。于是,不必再用“什么什么评定”来添麻烦。
这一成果的理论意义,是在当今世界测量计量界“误差论”与“不确定度论”两大派的争论中,为误差论弥补了易被人攻击的薄弱点。说千道万,不如自身完善。
本书的核心是提出三项法则:划分两类测量法则、区分量值的测量方程法则、代换真值的误差方程法则。古老的测量计量学,新生了。
**1本书的学术成果**
本书提出新概念40项,另有30个命题,30个判别,总计见解100条。要点如下。
**第1章,“测量分类的新概念”,**给出测量类型划分的标准,提出统计测量这个新概念。将测量划分为两类:基础测量(常量测量)与统计测量(变量测量)。基础测量研究测得值与客观量值之间的关系;统计测量的测得值各个是实际值,此时测量学研究与表征的是量值和量值的变化规律。两类测量在取实验标准偏差时有根本性区别:基础测量取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称误差);统计测量取单值的标准偏差。两类测量在数据处理上也有原则区别:基础测量可以按规则舍弃离群数据;统计测量不准舍弃离群数据。
**第2章,“测量方程的新概念”,**提出区分测得值法则,给出建立测量方程的方法。
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测得值的规律。测量学研究怎样取得测得值(测量方法);分析并表征测得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误差理论);探讨如何使测得值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值(精度设计)。本书给出的区分测得值的具体方法是在测得值的符号上加一个脚标。办法简单,但作用却大:区别了主客观,揭示了经典测量学是研究认识与客观的关系这一本质。别看一个小小的标志,竟可以澄清往日许多混淆。简单而实效。在区分测得值的基础上,理顺了误差分析的程序:基于测量方程,建立测得值函数,对测得值函数进行微分。测得值函数的提出,使误差分析有了明晰的物理意义,使测量学立足于严格的逻辑基础之上。本书之前,误差分析的惯例是拿过一个物理公式,直接取微分。这样做,是在求几个物理量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求测得值与实际值的关系,是不切题的,常常弄错正反比关系。说区分测得值的办法简单,也确实简单;但毕竟是测量学发展的一步。笔者为此竟苦苦求索三十年。
**第3章,“误差方程的新概念”,**建立误差方程,实现从误差实验值到误差的计算。同上述测量方程一起,发展了误差理论,强化了误差理论的基础。
当前,误差理论随真值概念的被贬而受冤,这里有认识论的根源,而误差理论自身缺少计算方法,也是其蒙难的一个缘由。有了误差方程,实现了从误差范围实验值到误差范围的计算,误差理论前进了。
**第4章,“方差的新概念——兼论阿仑方差”,**提出自方差概念。详细说明阿仑方差的来龙去脉,指出:阿仑方差强调采样时间,这一点是重要的,但阿仑方差有错。错在自己否定自己的前提。阿仑方差提出的背景是存在发散困难;而在发散的条件下是得不出贝塞尔公式的。阿仑方差错引错用贝塞尔公式,以至使其物理意义费解。阿仑方差是当今盛行的理论,但它毕竟有错。本章提出的自方差是取代阿仑方差的一种可行的方式。
**第5章,“数据处理与表征的新思路”。**指出重复测量的必要性及取平均值的意义。说明数据拟合的对称编号的技巧。有了对称编号这一招,往日很难的数据拟合的推导,变得很容易,而以前庞杂的表达式,也摇身一变,显得醒目而简单。一口气,零阶、一阶、二阶、三阶,这4个拟合全出,真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可以算出其偏微商,由此可算出拟合的误差传递系数。
**第6章,“测量计量概念与规则新释”,**老词出新义,新说新规则。为真值正名,为误差平反,重树准确度的旗帜。
以上6章是基础理论篇,为上卷;以下5章是5个测量计量科目的新的基础概念,为中卷。
**第7章,“计时与测频的新概念”,**将区分测得值法则用于计时学与测频领域,从而建立新的计时的物理公式与测量方程。认识到计时即计相,重新表达计时的物理公式,进而按区分测得值法则表达计值公式,方便地给出计时学界追求多年的计时方程。建立关于时频关系的三定理,使得时频界最常用的公式,例如比相测频公式、时差公式以及频率漂移率计算公式,极简明而又顺理成章地得出。
**第8章,“距离测量的新概念——相位测量的折合理论”,**提出折合测尺的概念,揭示关于折合测尺的几个理论关系;找到定位数m和它的计算方法;得到整周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形成了一套精确测量距离的理论。测距误差可小到亚毫米量级,这无疑有重要实用价值。其特点是巧解模糊,一个公式算出距离量,而现有理论则需用许多判别公式。
**第9章,“速度测量的新概念”,**鉴于速度量值与频率量值的相似性与在多卜勒测速中的相关性,提出采样速度的概念。采样速度概念的提出,澄清过去测速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如相位增量模式的许多问题。利用对称编号的技巧,方便地推得匀速、匀加速、匀加加速各级速度拟合公式。本章还推得多卜勒测速误差公式的正解,纠正教科书上的多卜勒测速误差公式的不当之处。
**第10章,“群时延的新概念”,**革新电讯界流传了六十多年的群时延概念。关于群时延概念的思考与革新,是一堂很好的逻辑学训练课。什么是个性,什么共性,怎样表达共性;什么是内涵,什么是外延,内涵必须准确,外延必须等值;这些是对科学工作者有益的训练。
**第11章,“波导特性阻抗的新概念”,**革新微波教科书上的矩形波导的特性阻抗概念,并把特性阻抗概念应用于远程圆波导,提出关于波导尺寸公差要求的新看法。矩形波导的旧特性阻抗概念载于多种微波教科书中,是电子技术及通讯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大学课堂上长期讲授的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有错就要改。本章强调连续条件,分辨集总参数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的不同特性,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提出定义波导特性阻抗的法则,给出矩形波导特性阻抗的新定义。
以上11章是本书的基本理论,编为上卷与中卷。下卷是杂记,是技巧性的,供参考。附录是对不确定度论的批评,当前它还是战斗的武器;当不确定度论销声匿迹(笔者坚信这一点)之后,后人没必要再看它,故不入正册。
**2本书的学术思想**
学术成果来自刻苦探求。但是,学术思想是学术探讨的灵魂。人们面对的具体研究课题千差万别,但人们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却是共通的。
**(1)区分**
区分使研究对象面目清晰,也使认识思路清晰。
本书的第一个区分是区分被测量为常量和变量。由此区分测量为常量测量与变量测量,提出统计测量的新概念。易见,本书一系列命题,始于此。恩格斯说:“笛卡尔把变量概念引入数学,这就在数学中引入了辩证法。”本书将变量概念引入测量学,给测量学带来勃勃生机。
本书的第二个区分是区分测得值与客观值。特意命名为“区分测得值法则”,由此而提出建立测量方程的方法。计时界追求多年的计时方程,竟顺手拈来,真妙。
区分的思想还用在多处。区分误差元与误差范围;区分标准偏差的两类取法;区分异常数据该舍与不该舍的两种情况,等等。
**(2)转化**
变量与常量的转化:在基础测量中,客观值是常量,测得值是变量;在统计测量中,客观值(即测得值)是变量;标称值或目标值是常量。
作为函数的自变量x、因变量y,在一般情况下是变量,而在拟合计算中,x、y是常量;函数曲线表达式中的系数在一般情况下是常量,在拟合中却是变量。
**(3)简化**
在拟合计算中,取对称编号,由于自变量的奇次项求和结果为零,于是方程组大大简化。本书几次拟合计算,从零阶到3阶,利用这一技巧,推导很轻便。
误差分析,只取一阶小量。小量法是取一阶量;微分的实质也是只取一阶量。
晶振日老化率速算法、谐振腔温度效应速算法、晶体管功耗保护电阻速算法、分贝速算法,都是简化。
**(4)共性、个性**
波导特性阻抗的概念,能突破,主要靠共性个性的分析。双线、同轴线、波导,变截面问题连续条件是共性,用满足连续条件的量定义特性阻抗是共性,是一般法则。而在矩形波导边条件下,分布量是它的特性,旧特性阻抗出问题,就出在忽视个性,笼统地套用电压比电流。新特性阻抗正视矩形波导电磁量的分布特性,分析得知电压与电流密度是连续量,由此定义特性阻抗是符合特性阻抗定义法则的。并得到实验的证实与应用上的成功。
**(5)个体、群体**
群时延,旧概念的问题主要出在误将个体当群体。微分是点的特性,用微分即点的特性来定义群体特性的群时延,不可能正确。本书用一段直线的斜率来定义群时延,代表了频率群体的特性,
**(6)相对、绝对**
相对与绝对的概念,在真理论中很重要。测量学中的真值问题很类似。三百年来的经典测量学,一直讲真值;近二十年来,否定真值的歪风盛行。
真值就是客观实际值。这是真值的绝对性。真值又是相对的。标准的值对测量仪器来说就是真值;基准的值,是各级标准的真值。真值是客观存在,真值是可认识的,这是不能否定的。唯一真值,只适用于基础测量,即物理量的变化远小于测量误差的情况。现代测量,许多是统计测量,例如频率测量,测量误差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量,测得值的变化,反映了真值的变化。
**(7)概念逻辑**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外延。下定义,一定要内涵准确,外延等值。有效数字的定义,因是北大、南大等名校给出,又上数学手册,于是引用者便信赖有加,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它是个内涵不切题、外延不等值的无效定义。它不过是把四舍五入的数,说成是有效数字,未涉及误差与微小误差这些根本处,实用中无法操作。初看这个表达文绉绉的数学定义,犹如小孩观彩虹,灿烂而神秘;用逻辑的眼光再看这个定义,就像看筷子在水面的弯曲,那不过是光线在界面折射产生的假象。
**(8)前提逻辑**
推导一遍贝塞尔公式,便可知到贝塞尔公式成立的条件是测量问题有唯一真值存在,统计问题有数学期望存在,这是应用贝塞尔公式的前提。由此,不论在哪里,只要引用贝塞尔公式,就要考虑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用贝塞尔公式。大名鼎鼎的阿仑方差,提出的条件是存在发散困难,即无数学期望。阿仑方差物理意义费解,就因为它引用贝塞尔公式时,忘记了贝塞尔公式成立的前提。根基错位,大厦不牢。
**(9)根源考究**
研究问题,就事论事,就肤浅;寻根溯源,才能抓住根本,才深刻。物理量的量纲是很重要的,常作为检查推导公式或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判别标准;但再追究一下,更根本的是量纲的来源量。特性阻抗的决定者是连续条件,连续量决定特性阻抗的量纲。于是对矩形波导特性阻抗的量纲是欧米,就不会感到意外了。在时频界,谈到时间与频率的关系,常听人说时频反比之类的话。初看似乎有道理,深究一番,原来错了。在时钟中,计时量与频率成正比。人们要处理的大量问题是时频正比。物理公式与测量方程的联系和区分、求误差要对测得值函数进行微分,这些都是根源考究的产物。
**(10)坚信客观事物是可认识的,努力务实求新**
当今国际测量计量界的大论战,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真值能不能认识。
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可认识”。不确定度论从不可知论出发,否定真值,致使它概念含糊、逻辑混乱、公式错误、表达混沌。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我们坚信事物是可以认识的,坚持真值可知,努力求真务实,于是便能解决测量计量的一系列难题,能够把握测量计量学理论的发展方向,有信心战胜当今还称霸世界测量计量界的不确定度论!
本书各章,特别在讨论概念时,重视逻辑,重视辨证思维,获益匪浅。逻辑学讲思维规律,搞科学,搞学问,谁也离不开。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本书体现一个命题: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鈅匙。

4 条回复

hlm350521  2012-10-09 10:02
喜欢新思想.
史锦顺  2011-03-18 08:13
书稿正在修改中,暂不能成书上传。为不致拖延太久,准备分卷上传。上卷为第1章到第6章,中卷为第7章到第11章。下卷篇目未定。上卷已编订差不多了,估计“五一”前可上传。已上传的这篇“序言”,竟修改三次了,麻烦网站管理员了,鉴于此,正文就需更慎重些。下卷因涉及不确定度的问题,分析论述相当麻烦,大概到年底完成(论文先一篇篇发出)。
这次在本网上发表学术观点,先以学术论文形式逐项发表,以便征求意见,最后再成书。因此《新概念测量计量学》一书的主要学术观点都已发表,本书的前11章就是和各章名称相对应的已发在本网原创板块的11篇论文。对本序言所述观点有兴趣的网友,可查题目相同的这些论文。
看过本网上给我文章的回帖,总的觉得网友们太客气了。我建议网友们无顾虑地写出您的看法和意见,再尖锐的意见都可提出,我保证骂不还口。对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意见我都将答复。
我这本书的核心是前三章,即已刊出的“统计测量的新概念-兼论测量的分类”、“测量方程的新概念”、“误差方程的新概念”三篇文章。敬请网友关注,欢迎讨论,欢迎批评。
svw0936  2011-03-17 18:25
把书传上来分享一下。。
d2018  2011-03-13 08:37
先学习学习~~~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