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行校准的管理规定

  仪器信息网 ·  2011-03-25 20:46  ·  42336 次点击
企业自行校准的管理规定
企业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测量要求和测量控制,而测量要求和测量控制的测量设备应符合预期使用的要求。因此,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的要求,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当前,很多企业通过实施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在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在进行计量确认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确定计量要求
首先企业应根据顾客、企业自身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计量要求的输入是顾客要求,其活动是:查找顾客要求(合同中找出),或从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中找出,或从生产过程控制文件中找出,或从其他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中找出。找出这些要求后,将其转化为测量要求,包括:产品检验要求、贸易结算、能源核算、环境监测要求等。这些都是被测对象的要求,再将这些测量要求转换成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重复性、分辨力、环境要求和操作者技能等计量要求。
确定计量要求的过程侧重于对测量设备计量要求的导出,其资源是:技术规范、文件、合同等信息资源、具有熟悉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人员以及从事计量工作等方面的人力资源,而不需要测量设备等硬件。
2明确计量特性
企业在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之后,就要对其计量特性是否满足计量要求进行校准(检定),如果企业根据需要自行校准,则要制定校准方法,或者必须使用在校准规范中未包含的方法或超出其预期的使用范围,同时还要对校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并通过核查,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
当企业把校准过程委托给外部实验室进行时,在我国有委托进行检定或校准两种选择,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或检定。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合格判定。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校准与检定的内涵相同,具体的活动相同,都是确定测量设备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与测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校准只提供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数据(包括示值、测量不确定度、确定示值的修正值、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也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证书中),有时也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做出相应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企业在进行委托之前,应对委托的机构进行资格和能力的评价和确认,并要在委托时明确校准或检定的需求。
3进行计量确认
企业拿到校准或检定证书后,则可以直接利用证书结果的信息进行验证,即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认定,也就是说钡」量设备校准或检定后的计一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因此验证过程也有两个输入,一是计量要求,二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输出是验证结果(证书)或不能验证,或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当校准或检定结果符合计量要求时进行确认状态标识。不符合计量要求时,需要经过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应再次校准、验证。
校准过程与验证过程是不相同的,校准过程中测量设备是与测量标准(装置)的比较,而验证过程中测量设备己知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的比较,不是同一样的活动。从前面的讨论中已知检定的合格判定通常是按准确度划分的,因此,检定合格的结论不一定就能满足企业被测对象的计量要求。校准的结果只是提供测量结果(含测量不确定度),虽然有时也可以根据企业要求做出合格判定,但是,该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否能满足被测对象的计量要求,仍需要进行验证,也就是说,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用于不同的被测对象或用于不同的测量过程时,由于测量过程所规定的计量要求不同,可能会验证合格或验证不合格的两种结论。所以,测量设备进行了校准或检定,虽然已处于校准或检定合格状态,但不一定能满足所需要的计量要求,只有验证合格后,才能认为计量确认合格。一般来说,完成上述过程,才算构成一个完整的计量确认过程,因此计量确认过程不能理解为单一的校准或检定过程。
识别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校准或检定和验证的过程,其特点是,这些过程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每一个过程的输出都可能是另一过程的输入。标准7.1条款计量确认过程的实现,就是对上述每一个过程的确认要求,如果企业识别和和简单地理解为计量确认过程就是校准或检定的实施,是不准确的。
4计量确认的其他内容
企业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测量过程,并进行计量确认,应针对过程目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主要内容除上述己讨论过的过程外,还应包括对人员能力的确认(如人员的计量管理意识、熟悉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控制点和要素的程度等);对测量设备能力的确认(如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运作状况、完好程度、能否满足产品质量的计量要求、能否满足生产量的需要等);对产品能力的确认(如检验和校准装置(自己校准时)、测量设备的配备、较准方法是否满足产品检测的要求等);对测量设备的操作方法能否确保产品质量的要求进行确认,并确认规定的测量过程的参数是适宜和充分的。
此外,企业还应通过法律法规、合同要求、技术规范、工艺试验、比对试验等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计量要求并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测量设备能在最佳计量特性条件下操作,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5制定计量确认准则
适用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和需要制定计量确认的准则。计量确认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
(1)目的。根据企业的需要,说明为了进行充分的计量确认,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举程适应预期用途,确保产品质量目标的实现。
(2)职责和权限。明确计量确认的主管部门、配合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应特别注意计量确认过程授权评审和批准人的职责和权限。
(3)需要计量确认过程的识别和要求。可以针对产品的特点,在产品实现的策划过程中准确识别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和确定需确认计量要求的过程,并在计量确认准则中明确计量确认(校准或检定、验证)的要求和规定。应注意测量设备影响测量过程能力的因素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满足要求,而达到什么程度不能满足要求的说明,这是计量确认准则的重要内容。需要时,也可说明计量确认的步骤、方法,对计量确认提供指导。
(4)时机。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哪些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需在什么时间间隔内进行计量确认和再确认以及计量确认间隔的评审要求等做出规定。
(5)当计量确认表明不能满足要求时或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时,应明确沟通方式,解决问题的渠道,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的部门或职责等。
(6)设备调整的控制规定。对经确认的测量设备在有影响其计量性能的调整时,应做出保护措施的规定,对发现其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
(7)再次计量确认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和不同的情况,规定再次计量确认的时间间隔、方式和内容,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质量事故、顾客投诉、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等)的再计量确认。
(8)记录的要求。对计量确认整个过程的记录应保存,并可获得这些记录。企业可根据需要规定记录要求。一般来说,应规定:经确认的计量要求能否满足测量要求的记录,包括确认的项目、确认的时机、确认的具体内容;经计量确认的客观证据(如校准或检定证书/报告,验证结论和批准);以及计量确认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跟踪措施等。
总之,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计量确认是关键。企业产品能否合格是通过测量过程的控制和后续的测量活动加以验证的。有效的计量确认,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企业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有效进行计量确认,就可以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过程的测量因素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以足够的测量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同时,当通过计量确认发现测量过程能力不足时,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