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

  仪器信息网 ·  2011-04-01 09:42  ·  42426 次点击
前言自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维持在10万人以上,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而且一次死亡30人甚至百人以上的恶性事故也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少数事故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因素造成的,大部分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造成的。造成人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影响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决定了员工的安全行为,因而研究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具有基础性意义。
2企业的安全文化理论建设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认为,上述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概念,且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于是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障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企业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的重要思路.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我国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提法,笔者提炼了3种,如:1)曹琦教授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2)徐德蜀研究员认为,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资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3)也有人认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的。安全文化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但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它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作用。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应该是企业的远景经过长时间的优秀管理及沉淀,根植于员工的精神层面中并通过员工的个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能给生产带来效益,给企业带来信誉,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不受损害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即个体与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念、态度、感知、能力、行为准则、组织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现。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该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而构成三角形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核”,应该就是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安全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如何,它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效率能否实现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没有安全的企业,一切无从谈起。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该结论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在职工的安全培训上投入一元钱,将省下企业在安全事故方面所用资金的10万倍以上。因为,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关,如果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3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素质的关系现代化大生产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企业的安全来说,仍然是不够的。正如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认识其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面,要想完整地了解一个事物,还必须了解另一面,即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安全科学技术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组成的,由于目前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需要用社会科学加以补充。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企业安全文化是这样,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安全文化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对企业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必须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素质意识系统培训。企业是由众多的个体(即人)组成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即企业安全文化中的一部分是由员工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而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之一。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同时代表了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安全行为文化层。因此,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也代表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研究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的逻辑关系可由图1表示。由图1可以看出,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是由员工的安全意识表达的,而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又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外在形式;员工的安全意识左右了员工的安全行为,而员工的安全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文化包含了员工的安全行为,而员工的安全行为也传达了其企业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了保证则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包括现形的和隐形的),而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多奖励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可以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办得更有特色,而良好企业安全文化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是由员工的精神总合及员工的安全行为组成,反过来员工的精神和行为又影响企业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企业良好的效益又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4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层次分析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研究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预防事故,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地理解安全文化素质,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1)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2)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文化素质具有效果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长期性。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上,存在着两种相近但有所区别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也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通过以上两个概念理解,笔者认为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经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而获得的,对安全知识的全面理解,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当所有需求都未得到满足时,最低层次的需求就会凸显出来。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占据支配地位,成为人的行为激励因素。既然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同样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按照其发展的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分类及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的过程分为5个层次。其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提高。其过程是层层相扣,不可逾越,这也和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致的。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高的层次如图2所示。4.1安全的无意识该层次里的企业安全文化是非常薄弱的,企业管理混乱、无序。经过安全培训上岗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很少,大多数员工对保障自身安全的意识只是出于本能,很少有从外界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员工在该层次的企业里工作是很危险的,发生事故也是难免的。该类企业在我国目前也还有存在,如一些地方小煤矿,业主对事故隐患的处理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安全的投入能少则少,对员工也很少进行安全培训,他们关心企业的效益高于关心企业安全的投入。从下面的数据和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乡镇煤矿管理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乡镇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2004年上半年乡镇煤矿发生事故1263起,死亡1952人,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91起,死亡400人,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起,死亡171人,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70人(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5862),如下图3所示。资料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上半年全国生产事故分析统计分析,国家局调度中心)4.2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该层次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刚性的,其管理者注重企业的效益,忽视员工的情感,安全文化建设靠的是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奖惩条例,往往以罚款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管理者认为,只有突出刚性管理,才是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难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比起它的下一层(即无序、混乱的环境和安全的无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该层次的安全意识是被动的、受约束的,员工没有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企业也不给员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环境,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处于“要我安全”的被动状态下。从图3中可以看出,国有地方矿的安全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16.3%(国有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6406%),图3说明有的国有地方矿安全文化教育是欠缺的,没有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员工本身没有安全意识的积极性,在员工中形成“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旧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4.3自我的安全意识在该层次里,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能动推动力,和它的下一层(即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相比,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在安全行为方面,员工的行为表现有了突变。由于企业有良好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且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使员工之间、基层领导之间、员工和基层领导之间、员工和高层领导之间、基层领导和高层领导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无障碍”沟通,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畅通灌输给员工,员工的安全经验又可以无保留的相互交流,这样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能动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企业不但有良好的规章制度,而且还注重把先进安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形式灌输给企业的员工,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时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在工作时对安全的要求也逐渐增强。他们会主动的对企业的隐患及时地通报,以期加快的解决。因而此时员工的安全意识是有能动的一面。4.4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是指企业的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进入了可控阶段,也就是说员工在已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等调动自己的安全意识,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排除隐患以达到保护自己及同事的目的。在该层次里。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可控的,和它的下一层(自我的安全意识)相比,员工的安全意识又有了新的突变,由“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启示,可使员工形成安全价值共识和安全目标认同,并实现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和无形的、强制的和非强制的规范作用。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安全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在自己创造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开展活动,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该层次里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安全哲学、审美观点等都反映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4.5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分析与综合是探求事物本质的根本方法,是事物矛盾法则在思维方法论上的体现。经过对原有事物的分析,看清原来事物的状态,将对未来发展有用的合理的东西保留下来,但是再合理的东西若不与新的发展要素组合,新的发展就不可能。超越就是在辩证分析基础上,把对象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方面、各阶段,按其内在联系结合成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的思维过程。但它不是一个简单地把对象的各部分联合为整体的过程。一个事物能产生新的质的飞跃,都是因为原有合理的基础融入了新因素。在该层次里,员工通过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对企业的合理的文化加以保留,对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加以剔出(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安全文化素质已和企业安全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并且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已由“我会安全”到“我能安全”的突变。这个突变也是建立在它的下一个层次的基层之上的,也是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高层次。在该层次里,同时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领导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除了工作上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外,还注重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归属感,在工作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因此,这种团队精神激励员工对企业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要与企业共存共荣。5结论1)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同任何事物一样,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成长也有着自己的规律。按照企业员工安全文化层次递进的规律来建设,可以提高建设速度,取得建设成效。因此,在推进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中,要注意研究、发现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的规律,循着规律进行规划、建设。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它需要由流变到突变的渐进过程,流变是量的积累,突变是质的飞跃。比如,安全理念文化需要长期的培育,规范的安全行为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来固化。因此,员工的安全意识作用的发挥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需要从长计议、持之以恒,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是不可取的。2)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相互协作的结果员上的安全意识成长的长期性决定厂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不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的通力合作,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运作机制,同时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也是需要持续创新和丰富其内涵,只有领导层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本企业的员工的安全意识活动形式和载体,并持续改进,才能形成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繁荣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员工的安全意识。3)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氡围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需要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氛围不但是推进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有效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这氛围包括精神氛围、舆论氛围、物质环境氛围等。员工的安全意识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文化具有渗透性这一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特点特。特别是安全理念文化,要围绕使其具有有效的渗透力来建设,以保证建设的效果。4)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标志员工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员工安全意识的高低,代表了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劣,而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在预防事故方面的能力。5)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本质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里,不能把员工看成简单的经济人,而应视为社会人,他们有情感、心理、文化方面的需求。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满足了他们基本生理的需求,也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使员工逐步形成科学的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被动管理提升到主动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由强制管理变为自律管理,真正落实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