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理念创建安全文化

  仪器信息网 ·  2011-04-01 09:56  ·  33870 次点击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信念、道德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它既是一种管理艺术,也是一种管理科学。
安全文化诞生于西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文化开始重视传播。但是,由于经济关系市场化、宏观调控简洁化,企业行为自由化,再加上利益分配的局限性和调节上的盲目性,一些决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中背离客观规律,不尊重科学,并设备、拼体力,超常规,靠侥幸地去片面追求生产目标而忽视安全的行为普遍存在,使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被放弃,其结果自然事故频发。著名安全专家罗云教授撰文指出:我国每年发生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工矿企业共发生事故(当年)9650起,死亡11万人,每天300人,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因此,用科学理念创建安全文化不仅体现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促进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尊重科学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每一起事故案例无不是违背科学规律的结果。在工业界,“杜邦”与安全已是同义词,各大公司衡量安全技术标准时,多以杜邦为参照物。200多年的发展史铸就了杜邦“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的安全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氛围中,杜邦创造了安全记录优于其它工业平均10倍,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的奇迹。企业在决策、指挥、管理、运作等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事故为零的目标不难实现。
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安全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在这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掌握着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因此,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全社会安全文化水平。另外,行为科学的理论认为,影响行为的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数理统计资料表明,在现代化的大企业中,文化素质低的群体事故就容易多发。因此,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安全文化素质,是提高操作者的安全理念,控制其不安全行为的有效举措。
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法》的颁发实施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和奖优罚劣的职能,这对于形成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市煤气公司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建立起了广泛的安全理念与取向,使各类事故得到较好控制,极富实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安全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