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谈员工职业化建设

  Baike ·  2011-04-03 01:08  ·  42080 次点击
2007年末,笔者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企业文化论坛,一位企业总裁谈及企业文化建设时,一番话语掷地有声:“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素质与精神?我们不要总是和员工灌输忠诚和奉献的理念。其实,我个人认为只有让你的员工本着“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态度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起一支职业化的队伍。”
一语落地,在座议论纷纭,以往我们总是所理解,“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与职业化相距甚远,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位总裁的言辞不过是语出惊人,哗众取宠而已。因为这样的观念的确有悖常理,也绝非企业管理者所能接受的。其实当出现了这样的理念之后,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员工素质建设的思考,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员工才是最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员工?
多年以来,大多数的企业大力投入企业文化建设,都在宣扬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奉献等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都在倡导企业就是员工的家。于是,在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下,很多矛盾和冲突就被遮掩起来,这是企业与员工的“蜜月期”。
但是经历了蜜月期的亢奋之后,回归到现实之中,当企业和员工相互熟悉和了解之后,面对着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的纷争,就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和声音,例如:有的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而这山看着那山高;有的员工躺在企业温床上而惬意地享受,却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搁下碗来骂娘;更有甚者拿着企业的机密资料作为筹码,准备到新主子哪里邀功请赏……种种不职业的现状让企业管理者苦不堪言,而与此同时也让员工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懑。
难道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着永远不可跨越的沟壑吗?当员工与企业双选成功之后,彼此之间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同时也签订了企业文化的契约,这是一种源自于心灵的契约,员工作为企业中的一分子,必须本着职业化态度而恪守心灵的契约。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推行员工职业化的建设,只有员工和企业都具备了职业化的素质与修养,才能真正让企业文化力转化为执行力,也才能使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真实的绩效。
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与广度、深度,职业化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当中国足球第一次走向世界,一位外国人米卢告诉了我们这样的真谛:“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方式,同时也带给最终的收获与结果。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如何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这一刻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而上路呢?
这是一则关于态度的哲学故事:清晨,住持方丈奕尚禅师刚刚从禅定中起身,寺里刚好传来阵阵悠扬深沉的钟声,整个山谷似乎都动摇起来。禅师凝神侧耳聆听良久,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今天早晨敲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报告方丈,是一个新来参学的小沙弥。”奕尚禅师点了点头,吩咐侍者将这位小沙弥叫来。
奕尚禅师问这个敲钟的小沙弥,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小沙弥不知奕尚禅师为什么特意要见他,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没什么特别心情,只是为打钟而打钟而已。”奕尚禅师道:“这不是你的心里话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只有虔诚的人,才能敲出这种深沉博大的声音。”小沙弥想了又想,认真地回答奕尚禅师,道:“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平常听您教导说,敲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犹如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敲钟。就是这样而已。”奕尚禅师听了很是高兴,他进一步提醒这个小沙弥,道:“往后处理事务时,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将来你的成就会不可限量!”后来,这位小沙弥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终于成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后来继承奕尚禅师衣钵真传的森田悟由禅师。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敲钟是一个和尚的必修课。但看似简单又平常的敲钟,奕尚禅师却能用心聆听,读懂了敲钟人的心思意念,发现此人绝非泛泛之辈。现代的管理者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具有这位禅师的洞察力,能从敲钟这样的小事情中发现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其实,识别人才的不二法门就是要像弈尚禅师那样,事事留心观察,时时睁大双眼,从别人不留意的细微之处来考察、辨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真正为企业所用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希望与回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道德的人才,如果有职业素养与道德的缺失,那么这样的人始终无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反,能力越强将会给企业造成的危害越大。从整垮了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的案例带给我们铭心刻骨的警示。
敲钟是小和尚的必修课,工作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我们更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究竟是为了薪酬、、理想和抱负,还是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未来而工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酬回报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创造未来而努力。既然我们身置其中,那么就应该全力投入,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绝对不应该以旁观者角色或是指指点点,或者是牢骚满腹。每一个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小和尚坐在钟前一样,一是坐在钟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能混过去就尽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规定,把钟敲响就行,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草草完成就可以,至于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不会想太多,任务之外的工作,更是视而不见,懒得去动。三是人在“心”还在,把钟敲好,敲得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也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到完美。这三种表现里,当然最希望第三种能成为主流。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这就需要人人都能做到心中有“钟”!
心中有“钟”,还要让钟有一定的吸引力。面对一个简单枯燥的工作,无论敲钟者也罢,住持也罢,要想办法把这份枯燥尽量变得生动一些,在枯燥中、简单中寻求一点乐趣;要尽可能改善敲钟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导敲钟人培养一定的爱好,在双方的努力下让敲钟者爱起钟来。这样的心中有“钟”才是快乐的、主动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品质和修为。一件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我们还能够奢望他去做好每一件大事吗?中国古代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实也正是在警示世人:不要眼高手低而好高骛远。当每一天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是否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是否能够百分之百的投入其中。其实我们在企业当中不要总是奢望每一天都是在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都在改变着企业的历史与未来。
因此职业化态度首先应该具备“活在当下”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辉煌总是留在昨天的记忆,也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未来,只有今天的努力,才会有明天的改变。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的收获是要靠每一滴辛勤的汗水灌溉。只有我们以职业化的态度投入其中,每一天都会撞好自己的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价值。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