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企业赢利模式?

  Belle ·  2011-04-03 07:15  ·  23629 次点击
没有盈利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乏环境的适应性,都将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货币紧缩、投资放缓、中国制造危机、奥运商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挑战与机遇同在。新的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如何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模式的再造,以突破竞争的瓶颈?针对这一系列有关企业赢利的设计方法问题,史永翔先生做了精彩的演讲。本文遴选的是对话环节的部分精彩内容。用管理手段提高人均创利能力
史永翔: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总是做不大?为什么以前的方法不灵了?为什么规模上去了,利润却不能同步上升?这是中国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令许多老板苦恼的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创立的前三五年,如果发展比较良性,赢利模式就会比较成熟,主要客户群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接下来,就进入了高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企业规模的扩张一定要与财务能力非常匹配,正是由于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许多企业的成长速度开始放缓,目前,中国不少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陷入了这种成长的瓶颈——规模上去了,但赢利状况不佳,规模与赢利不能同步。在传统行业,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产品同质化、技术创新困难,价格是他们惟一的竞争法宝。有些企业在不断地进入新行业,致使精力越来越分散,主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效率低下、创新能力缺失的“小老人”和机构臃肿的“小胖子”成为它们的明显特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缺乏系统管理的能力——而企业高速成长的关键,恰恰在于能够有效地打造自己的系统管理能力。
这是一个靠要素经济拉动的时代。以前我们靠廉价的劳动力赚钱,未来的中国一定要赚知识的钱。美国有家企业,年净利润10亿美元以上,但它最主要的成本,就是支付200多名工程师的工资。这家企业做设计,把创意卖给日本和欧洲,使之产品化,然后这些产品化的东西,又被当作技术卖给发展中国家。未来的中国的企业,一定要考虑到如何使自己的人均创利能力更强,铺设好利润通道,构筑好自己的“利润池”,这是我们设计赢利模式的根本。
王杰良:如何铺设利润通道?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讲一讲。我们公司旗下有三大产业:地产、制造、投资,年营业额50亿左右。在我看来,赢利模式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可能大家没有时间去思考,或者没有发现。我们的赢利模式就非常简单,但很有效。
第一,认真处理好指标、计划、考核、薪酬这四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这听起来简单,但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却很难落地。譬如指标,如何使各个部门去挑战先进性的指标?如何确定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新老产品的比例怎样确定?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了指标后,总结就是根据指标来的,考核是根据计划来的,薪酬则是根据考核来的,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平常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这四个环节循环起来,我把它称为“工作管理赢利模式”,就是通过管理,真正地产生效率和效益。第二,现金流。很多企业成长快,失败也快,主要原因是现金流管理出了问题。要有预算,还要对存货及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公司的现金流保有量进行管理。现金保有量的管理非常重要,它能为企业创造赢利空间。
史永翔:把管理做成一个闭环,让管理和赢利成为日常的工作,这样,人就可以放开了。现在我们做企业为什么那么累?因为我们依附在人的道德、权力之上。把指标、计划、考核和薪酬连起来,就等于把公司要的绩效和要做的事情,变成了一个整体。
把事业纳入社会的主流。
邹峰:我是做风险投资的。我认为很多企业缺的是现金,不是“流”。不少企业家跟我讲,其实我不想跟你做这种交易,你给我点“过桥”的钱,我就能活。我想,企业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怎么做?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每个项目都要有利润。这个观念要时刻牢记在心,贯穿在做企业的每一步,时刻关注对现金流的贡献,关注投资回报率。另外,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我很熟悉的一个企业,在十几年前就很注重环保,我问这家企业的老板为何坚持这么做?他说:我做的事是小事,环境问题是大事。今天,这家企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并与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我觉得,责任感成了它发展的源泉,它不破坏周围的任何事、任何人、任何环境。
史永翔:很多年前,有个上海人对我说:他想创业,他希望做没有库存、没有应收账款、人人都喜爱的事业。他问我怎么做。我说,你一定要卖方法给人家。他就去学习连锁经营的方法。后来,他创立了“吉祥馄饨”,卖连锁。为了将自己的事业纳入社会的主流,他把自己的加盟费降下来,为更多的人解决就业问题。于是,这家企业被上海市列入再就业重点扶持工程,上海的下岗工人申请这个项目,就可以获得5000块钱的补助,“吉祥馄饨”的加盟费就定在5000元。它很快就在上海火了。所以,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享,与别人共赢,也至关重要。
“价格”+“速度”。
王杰良:利润也是价值的体现。现在市场这么细分,竞争这么激烈,价值的形成,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归纳起来就是:“价格”+“速度”。许多做制造的企业,很少去建立一个自身的价值评估体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事情。价值的评估体系怎么去建立?包括我们对赢利的贡献、对客户的贡献、对细分市场的贡献,都要一一进行评估。建议企业家们:一定要围绕如何构建价值评估体系来做文章。
史永翔:“价格”+“速度”本身就是一种模式,也是许多中国传统企业成功的关键。戴尔就是“价格”+“速度”的典型。这种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整体供应链的运转能力。此外,中国不少企业价格是靠成本来支撑的。企业的赢利模式,一定要立足于整个价值链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各个环节都掌控好。现在我们的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实际上,他们是把客户给的价格当成回报,把自己的成本当成固定的,很多赢利就在自己的成本中消耗掉了,没有挖出来,在企业的成本结构中,产生大量的间接成本。管理越不完善的企业,间接成本的可控度越差,企业的赢利也难以持续。
邹峰:我认为设计赢利模式的同时,一定要打造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在许多企业更多表现在公司治理方面,在物质和结构层面,没有真正落实到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才是人力资源、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支撑点,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作为风险投资,我到企业考察时,只要看看其前台文员的精神风貌和办事效率,往往就能对这个公司的运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软实力的体现。企业的文化,是所有细微环节的总和。那么,从CEO的角度讲,该从哪里着手来缔造企业的这种软实力?先要清楚自己的领导风格是什么,自己的价值标准是什么,一定要将这些想清楚,并明明白白地有效传递到企业的各个员工。另外,还要考虑企业的制度与自己的行为是否衔接?在中国的许多企业,老板个人的行为往往与公司的制度脱节。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