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要害在哪里?
Baike · 2011-04-03 10:39 · 30323 次点击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考特在其著名的经典文章《企业经理人究竟在做什么?》中曾经详细描述企业经理人的日常活动。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所调查的经理人一天中花时间最多的活动就是沟通:从清晨到夜晚,从会议室中的讨论,到走廊里的闲聊;从电话中的询问,到电子邮件的回复;从与自己上级和同事对公事的商议,到对下属的问寒问暖;经理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人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着沟通。而正是这种沟通,维系着企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维系着企业中各个齿轮之间和谐的正常运行,维系着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维系着企业与员工的命运一体。
而沟通在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制度变革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削藩”的举措,抑或是请“旧”老板来管理新经济,还是调节上下级以及同事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实现培训的效果和建立公平的竞聘、考核制度,都离不开不间断的有效沟通。从本期杂志封面报道中关于企业“削藩”的一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削藩”开始前和过程中不断与可能涉及到的人员进行沟通,讲述该举措对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对员工个体职业发展的益处,仔细倾听高管人员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疑虑,然后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在重新调职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企业又满足员工的要求;这个过程就可能进行得既顺利又得民心,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苏宁集团和宅急送就是成功的例子,而大刀阔斧“削藩”又不做充分沟通而失败的中国普天集团则为我们提供了反面的借鉴。
从“新经济的‘旧’老板”的专题报道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沟通的重要作用。传统企业的老板要在新经济中得心应手,除了与员工沟通之外,更需要与客户/顾客沟通,从而在网络与顾客之间搭起信任的桥梁。eBay的惠特曼之所以成功,诀窍之一就是不断地倾听顾客的声音,与顾客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在网络上不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功能去帮助顾客实现愉快交易。而浙江众诚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吴端平创办的汽车热线之所以日趋兴旺,与他愿意与顾客进行“即时”沟通有着极大的关系。有效的沟通是滋生信任的土壤,要让虚幻的网络世界赢得现实人类的信任,非沟通不能实现。
沟通甚至可以影响企业慈善活动的效果。虽然企业的慈善活动在中国尚未形成趋势,但就正在尝试的企业来说,如何将善款用在企业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上,而得到员工和社会的认可,并产生最积极的社会作用,重要的一环在于企业与社会大众的沟通。阿拉善基金用于治理沙漠而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与该基金的定位和他们与社会大众的有效沟通有关;而蒙牛的“老牛基金会”为支持呼和浩特市申请“世界奶都”捐款,为呼市建奶都塑像买单,则引起了许多大众的不解。慈善基金的目的何在,企业必须不断地加以说明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