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的经营思想难以贯彻执行
Belle · 2011-04-05 08:33 · 43266 次点击
1、管理哲学普遍缺失、经营思想缺乏高度
创业初期依靠“资本主义式市场管理”和“封建家长式的企业管理”取得了原始积累。为什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却很难驾驭,不能再创新高?主要是企业缺乏普遍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思想,不能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社会、股东、员工、客户联系在一起。很多管理者是商人心态不具备企业家作风,不能将企业家理想和企业目标凝练成具有高度的管理哲学。企业缺乏做事、做人的管理标准;企业愿景缺乏震撼力、感召力和穿透力;员工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为谁工作。
2、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心理契约
忽略了人的需求和个性化特征。过多地强调管理手段对人的管理,用合同管人、用人管人、用制度管人、用绩效考核管人、360度等全面考核。而制度、奖惩都是浮在水面以上的冰山,在水面以下的冰山是真正的心理契约,是诚信、认同、尊重、实现。是真正的目标一致、利益共享。没有心理契约就不能荣辱与共,不能同心同德。
3、过多强调合作和信任、忽略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
我们的许多管理者愿意强调合作和信任,也习惯要求下属这样做。自己也能以身作则,对同事关心倍至、嘘寒问暖。但是在利益机制的建立上要么忽略,不以为然,要么小气斤斤计较。用人的感情、奖励凭感觉、标准只有老板自己知道。当企业发展壮大时老板和员工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老板认为给多了,员工认为给少了,心理都不平衡。中国企业创业容易,守业难就是难在人的管理上,难在平衡多方利益需求者的利益关系上。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在长久的、合理的、明确的利益分配基础上。如果没有好的分配机制,信任能维持多久?
4、缺乏合理、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
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是企业环境造就的。很多企业缺乏合理、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文化不正向、不健康、不阳光、不上进。工作的标准是什么?优劣的尺度是什么?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的榜样?那些行为是公司倡导的?我们应该奖励什么?处罚什么?这些都需要在企业中明确,在员工心目中形成共识,并且成为企业共识。没有公平的环境、竞争的机制。有德有才的留不住,无德无才的不愿走。
5、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能力脱节
企业家具有高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并且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也培养了高度自信,甚至有自我崇拜、迷信的倾向。如果企业家不能使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思想与水平同步提升的话,企业家的能力就不能与企业能力相结合,这时企业家就会成为“孤家寡人”,成为孤独的“学习专业户”,企业管理能力不会提高,经营业绩也不会改善。企业家思想与企业能力有机结合是基业长青企业的成功基因,也是优秀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