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的公司政治定位与目标
Belle · 2011-04-05 08:33 · 56427 次点击
体制是产生公司政治的客观环境,正确调整个人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是经理人的正确选择。
公司政治是经常发生的,有些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养和调节做到化不利为有利,化不良政治为良性政治,从而在政治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让政治的定位与目标错位
海尔和张瑞敏在中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海尔的总裁杨绵绵。作为张瑞敏的最佳助手,杨绵绵17年来坚持做一件事:把张瑞敏的思想传播并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她清楚地知道,张瑞敏是海尔的精神领袖和布道者,她只需要做好一个执行者。
“二把手”曾经是很多媒体讨论的一个选题。媒体在分析了一批落马的“二把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掌握着实权的“二把手”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很好地处理跟“一把手”及下属的关系,就会位置不保,轻者被调换,重者会因“个人问题”辞职直至因诸如“业绩不佳”这样的理由被解职,黯然出局。
很多人为这些“二把手”抱不平,其实错不在别人,是这些人自己违反了公司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要让政治的定位与目标错位。有句俗语叫“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是让人知道自己的轻重和分量。另有一句话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这是让人认清自己的位置。两句话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一个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在公司政治里,这种清醒要求你对自己要有准确的定位。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那么大前提就错了,后面你的目标、你的行为都会错位,那么你在公司政治中就已经先输一招了。
在万科工作九年,曾任北京万科总经理的林少洲有一次说到自己当时离职的起因说:“当时北京万科正面临一次极好的战略扩张机会,我们的行业影响、业界资源、团队都处在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我们提出进军主流市场的目标,争取五年内营业额做到北京地产界的前三名。2000年元旦,北京万科在嘉里饭店召开了一个有1700人参加的新年联欢晚会,我在会上信心百倍地展望了北京万科的未来。没想到两天之后,我就接到总部的电话通知,说总部已经做出决定,把我和上海万科的老总对调。这件事对我犹如晴天霹雳,我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既没有人事先给我打招呼,也没有人征求过我的意见。”
有专家称,林的政治定位和目标发生了冲突。“可以想见,作为万科这样强势的公司,作为王石这样强势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好比一个螺丝钉和一块砖,天南海北任你搬,而这恰恰会和职业经理人的自我取向发生冲突。”有业内人士这样评说。
如果把这个问题看清了,想透了,在公司政治中就会得心应手得多了。格兰仕副总裁俞尧昌在别人眼里一直是春风得意,但他却非常低调地把自己定位于在格兰仕打工的。他说:“我们的人际关系很简单和朴素,就是干活。”
曾经听过国内一位有名的培训师的有关领导力的课,至今不忘的是他提出的在企业中下属处世的八字箴言:“位置、角色、火候、尺度。”正确地理解这八个字,对于经理人来说应该是受益无穷的。
多反省自己,少埋怨体制
“我的长期职业目标是当CEO,所以为实现我的梦想,我就一定不能让运转中的‘风车’发生倾斜。如果我抱怨这个体制,我就会被这个体制拿下。”——杰克?韦尔奇
2004年9月29日,双鹤药业的董事会罢免了总经理杨维平的职务。总经理与董事长之间的个人矛盾是总经理被罢免的最直接原因。杨维平曾是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的副总裁、北京费森尤斯公司的总经理。据熟悉内情的人透露,杨是被双鹤前董事长乔俊峰三顾茅庐“挖”来的,二人曾是北京费森尤斯医药有限公司的同事。外界再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国有企业的体制,认为是体制原因造成了外来职业经理人的水土不服。不仅在国企业,在私企甚至外企业,这种指责我们听得太多了。企业一出现问题,人们就会怪罪于体制或制度;企业一有与个人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个人在心里就会埋怨企业的制度有问题。其实,一味地指摘企业的体制和制度缺陷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倒是给了政治斗争中人喝闷酒、骂娘的借口。一个真正的企业人,在反思企业问题的同时,也应反思自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影响环境。”才是现实选择。
外界普遍认为,杨维平和乔俊峰、卫华诚的矛盾是国有企业的体制矛盾。职业经理人和国企体制天生有矛盾,因为国企的人事任免权、薪酬制度等,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另外还有一个对照的理由是杨维平和乔俊峰在外企能和平共事,但在国企却产生分歧。
其实,将问题仅仅归咎于体制原因,未免有些武断和简单化了。体制是产生公司政治的客观环境,正确调整个人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是经理人的正确选择。
就拿杨维平来说吧,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在外企工作时,对自己分内的职责十分清楚。老板是老板,经理是经理,老板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而经理人只有决策建议权和执行决策的权力。因此也就避免了一些权力争夺上的矛盾。但当他进入只有领导没有老板的国企后,人人都想当领导,董事会形同虚设,权力的争夺随之而来。带着在外企供职的心理优势,当上双鹤总经理的杨维平并没有以一个打工者的心态去当执行者,而是充当了一个夺权者的角色,并按照他的设计在双鹤药业推行疾风暴雨式的改革。这种心理优势也让杨看不起原来国企的一些干部,并成为矛盾激化的根源。
双鹤药业一位人士说:“杨维平完全按照外企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双鹤。原来乔的嫡系走的是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之路,杨却是激进式的改革。杨认为原来的国企干部都是垃圾。”
这样看来,杨失败的根源就是未能协调好与所有者代理人——董事长的关系。很多人都会说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没有人为国有企业负责。但事实却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理人在企业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当职业经理人进入国有企业之后,辉煌的从业经历给了他们做主人的感觉,既要拥有决策的权力又要控制战略的执行。越位的杨维平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执行,而不是与董事长争夺企业的控制权。因此,不谙公司政治的他出局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都强调“自省”。从小父母就教导孩子“管好自己”。但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很多人不适应了,而且把责任推给了社会,推给了体制。其实任何时代、任何体制都不是完美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寸步难行?所以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孔老夫子强调“一日三省吾身”,这种态度和方法对有效地解决公司政治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