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管理——“管事”,怎么管?
Belle · 2011-04-05 08:34 · 44547 次点击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但是,只有在你对管理的学问掌握到一定火候的时候,它才会变成一门艺术。
“高绩效管理”的系列拙作试图在指出一个问题:其实,高绩效的管理是有章可循的,并非靠个人悟性或其他无法掌控的东西在左右。在以前的文章出来以后,笔者接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有不少身处管理职位的读者还是从中改善了不少管理的绩效,这是让笔者感到振奋的,也是这些有意于去改善自己管理绩效的读者,让笔者感到了一种更大的责任,和写下去的动力。
管事,就是管理中对事情的管理。
这里的事情我们可以明确一下,主要是指:
1,你吩咐过下属去做的事情。
2,下属说过,让你帮忙解决的事情。
3,这个事情的解决影响到自己管理绩效的问题。
比如:今天你吩咐过几位下属把下月的计划提交上来;下属要你帮忙去跟公司里其他部门协调一下某个流程;你想过制定一项改善团队士气的行动方案,但还一直没启动等等。
这样的事情在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多发生的,因为管理,就是一门与相关人员互动,并达成自己目标的事情。所以,“事”的管理,“事”的跟进,“事”的完成对管理的绩效都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中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有大有小,怎么去达成自己对“事”的比较好的管理呢?一般有以下的几点办法和规则。
1,事情数据化或字面化。就是说把事情科学地记录下来,不管你是用电脑软件还是自己的专门的管事的本子。对不同类型的事情有不同的记录:
⑴双方达成口头协议或承诺的事情。就是以上的1类和2类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般都是记在自己的专门本子“备忘录”上,或者记在自己电脑的专门用来做备忘的一个EXCEL程序里面。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会议中的,就登记在专门的“会议记录”中。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记录的事情给定义,比如,“A”代表紧急和重要,“B”代表不紧急但重要,“C”代表不重要但紧急,“D”代表不重要不紧急,但是还是需要去执行的,所以“D”还是需要记录的。
⑵不是双方达成口头协议或承诺的,只是自己单方面去做来改善团队绩效的事情。比如,某天你可能想制定个行动方案,来跟踪下属的跟单情况。这样的事情由于不是你要求别人去完成,也不是别人要求你去完成的,只是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要登记在自己的专门“备忘录”或电脑的某个EXCEL文件中,同样也要给其定义,定义办法如上。
2,明确当事人和责任人。俗话说“事在人为”,既然事情下来或定下来后,就要有专门人去跟进这事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记得是专人。有不少单位比如某项合同的盖章流程没有专人去跟踪这事,往往合同到了哪个部门,盖了哪些章没人清楚,只有合同自己在几个部门转了一圈把章盖完再自己回来。这就是没有专人负责的弊端的一个表现。
所以,每件确定的和记录下来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责任人来跟进。这个责任人是谁,也要与上面的事情记录在一起。
3,完成期限。很多事情往往说过就算,没有人关心它完成与否,就是由于很多这样的事情有始无终,在细节上导致了管理的低绩效。只要事情确定了、责任人确定了,那么给它设定一个完成期限或截止日期也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没有完成期限的,比如,你有规律地找业绩最差那位下属单独沟通单子情况。或下属们要在每周五早上把一周业绩汇报给你。这样的事情是有规律性的发生的,你可以用制度来确定下来。
4,跟进结果。对于那些有专人跟进的事情,一般在截止日期时会出现两种结果:完成或没完成。完成的就过了,如果是结果为没有完成的,要有备注说明。
在“备注”说明这里,很多单位往往是写了一大篇,没重点。所以也应该明确一下“备注”的写法。“备注”这里一般是几个重点:主观还是客观造成事情没完成;可控还是不可控因素造成事情没完成;挽回余地可行吗;是否需要换人执行;换后的责任人建议是谁。对于是由主观和可控因素造成事情没完成的,责任人的处理在此笔者就不赘言了,在上一篇“管人”的文章中有介绍,读者可自行找来看看。
一般来说,高绩效的管理,其管理对象会是“单”“人”“事”,这些是管理的科学和学问,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只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多留意,多想办法来不断改善自己对以上三个对象的管理办法,高绩效已经是一件不困难的事情。但是,这是高绩效管理的入门管理技巧了,至于更高程度上的高绩效管理,它要在这基础上应用到更多的管理思维和方法。那些笔者准备在新书《叔公来信—绩效管理与控制的秘密》中再详细介绍了,这里就不赘言。
只有把基础的东西做好了,我们才有可能在更高程度上去创造高绩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