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误差概念平反——十七评不确定度论

  史锦顺 ·  2011-04-06 09:32  ·  61937 次点击
**为误差概念平反——十七评不确定度论**
史锦顺
不确定度论一出世,为占据测量计量领域,首先否定真值,随即对误差概念进行诬陷。说:误差等于测得值减真值,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近二十年来,随着真值被贬,误差概念蒙冤多时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误解,一场世界性的冤案,该给误差概念平反了。
以下讲误差概念的真面目,以驳斥不确定度论对误差概念的诬陷。
**1误差概念的三个层次**
**A误差的物理意义。**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准确值)之差。这对理解什么是误差很重要,但由于被测量的准确值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知道的,故不能直接按定义确定误差,而要通过标准,间接而又符合定义地确定误差。
误差一语有双重含义,通常误差分析指误差元,测量仪器误差指误差范围。误差范围由误差元构成。
**B误差实验值的测定**。方法之一是用高一等级的标准测量仪器测同一被测量,得到相对准确值,测得值与相对准确值之差为误差实验值。方法之二,依据等量代换原理,用被检仪器测量上一级标准器,测得值与标准器标称值之差是误差实验值。
**C误差计算**。按误差方程,从误差实验值计算误差。(见本网史锦顺“误差方程的新概念”一文。)
三百年来,是按A、B来理解并计算误差的,是基本正确的,但比较粗(略小写)。有了误差方程,计算就精确了。
**2误差工作的三种类型**
**A误差的分析、测量和确定。**这是测量仪器研制者、制造厂的事。创造或选取测量方案,选用合适的标准,制造相应的比较器,对其进行误差分析,逐项进行误差分析,测量误差,给出极限误差,顾及各种可能情况,给出误差范围即准确度指标。新产品要经过鉴定会评议,并应得到计量部门的批准。准确度要以产品规格的形式写入产品说明书,它是厂家向用户的保证书。
**B误差指标的检验。**测量仪器必须依计量法进行检定,一般以一年为周期。检定是对误差进行测定,但测量的不是误差范围,而是判别误差是否在误差范围指标内,因此不能以检定结果作为测量仪器的指标。检定由计量部门进行,开具检定证书,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检定由国家授权。
**C误差指标的应用。**使用者根据需要按误差指标选用仪器。要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可能引入的附加误差和环境影响。要按时送检。至于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指标,由生产厂与计量部门负责,测量者不必一般也不可能敲定误差。
**3误差分析的三个步骤**
**A建立测量方程**(见本网史锦顺“测量方程的新概念”一文)。要点:写出所选测量方案的物理公式;将物理公式中各量标记测得值(加脚标m)、标称值(加脚标o),写出计值公式;联合计值公式与物理公式(相除或相减),即得测量方程,解得测得值函数。(以前直接用物理公式分析,误差值有正负号问题,而误差范围计算是相同的。)
**B误差分析**。对测得值函数进行微分或小量计算,得到偏差表达式。
**C误差合成**。逐项测量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合成极限误差(各系统误差相加得系统误差范围,各随机误差均方合成为随机误差范围。系统误差范围加随机误差范围得综合误差范围)再顾及使用条件下的极端情况,给出总误差范围。总误差范围称准确度。
经典误差理论基本是正确的,应用是成功的。三百多年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的成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有两点不足。出发点的逻辑和归宿点的计算。本人的“新概念测量计量学”的第2章“测量方程的新概念”、第3章“误差方程的新概念”,弥补了这些。

4 条回复

刘雷李凯旋  2011-04-09 20:27
精髓。:loveliness:
d2018  2011-04-08 20:40
学习学习~~~~
史锦顺  2011-04-06 16:53
**回复 ty0214 的帖子**

不确定度这套东西,和世界上各种理论的产生、发展、推广不一样,不是先发表文章,大家认可,而是走上层路线:硬性规定,硬性推广。国际上是八个学术组织联合推广,我国更是由计量行政部门发布强制性规范,命令执行。
反对不确定度论的人一直很多。1993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开会表决,一共18各委员(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是委员),赞成票两张,反对票16张,被否决(第二年不知怎么又通过了)。90年代,国家计量院的一位副院长说:“不确定度瞎扯蛋”。著名学者马凤鸣教授,在95年一次时频计量全国学习班上说:“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委员们,吃饱撑的没事干,给大家找麻烦”。河南省在洛阳开的推广会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主持人说:现在只推广,不解释。
本人从2004年发表文章,揭露不确定度论。网上有人说我的文章“错的一塌糊涂”,“全盘否定不确定度论是走极端”,但也得到一些网友的热情支持。大家一起来,思考、讨论、辩论。
ty0214  2011-04-06 10:49
我是初学者,不知道当初不确定度是如何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得到推广的?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