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感器在防雷中的运用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20:49 · 10620 次点击
一、数字传感器广泛应用,称重仪器仪表接口电路的雷击防护越来越重要数字传感器具有可靠性高、防作弊、抗干扰能力强和信号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由于大多数多传感器称重设施都安装在室外,特别是数字式汽车衡和轨道衡等大型衡器,其数字式传感器金属外壳很容易引来雷电袭击。雷击过电压产生的尖峰脉冲侵入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之间的连线,使得连线上的电压幅值远高于仪器仪表的工作电压值而导致仪器仪表烧坏,从而使得称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对数字传感器仪器仪表接口电路的雷击防护越来越显得重要。
二、数字传感器仪器仪表雷击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举措2.1数字传感器仪器仪表感应雷击的特点雷电是大气中自然放电现象,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种方面引起:直击雷: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球形雷:球形雷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一般发生的较少,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特殊的基站位置上才会有球形雷的发生。雷电感应: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电线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感应雷虽没直击雷猛烈,但发生机率却要比直击雷高,且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雷云间闪击都有可能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感应雷则可以在一个大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过压现象。
目前,各种大型电气设施和高大建筑物(厂房)都设有较为完善的防雷击举措,能有效地防止雷
电的直接侵害,但防感应雷电的效果确实很一般。由于感应雷电防不胜防,因此本预设主要考虑数字传感器仪器仪表对感应雷击承受能力。
在IEC-1024标准中,把一个建筑物内的电源输入线及数据线所能感应到的最高电压及电流分为A-E五区,本仪器仪表的安装位置属于B区。每区的最高感应电压及电流又以此建筑物的所在位置不同而分为高、中、低雷击风险度,不同的风险度有不同的感应电压及电流。
又根据IEC61000-4-5标准附录A中的规定,本仪器仪表的安装类别属于4类。按表A1所规定的试验等级,4类安装方式的浪涌电压不超过4kV,且电源线和数据线按同一等级试验。
因此,本仪器仪表数据线上的雷电感应电压及电流,按表2、B区电源输入雷电感应规定的中度雷击风险度来考核。
2.2数字传感器仪器仪表雷击防护的举措根据经验,本仪器仪表将进行雷击测试。雷击发生器的一端接于数字传感器外壳,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外壳通过屏蔽电缆可靠连接,仪器仪表外壳再通过电缆串联采样电阻后接至发生器的另一端。
对于某一过压或过流冲击脉冲,经过一级保护以后,仍会有残余电压流至后继电路。若后继电路不能承受残余电压的冲击,同样会损坏核心电路,因此对仪器仪表接口电路采取多级防护举措。
2.2.1信号线上的防雷击保护信号线上的保护第一级保护:气体放电管。由于被保护电路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80V,故选择的气体放电管的直流起弧电压为90±20,浪涌起弧电压小于500V(1kV/us);第二级保护:压敏电阻限流电阻。由于被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时电压为5V左右,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应大于5×1.5=7.5V,反应速度小于0.5ns.当电压上升速率为1kV/us的浪涌波入侵时,由于气体放电管到达500V的起弧电压需0.5us,因此压敏电阻将先起动。
1)流过压敏电阻浪涌电流计算:由于浪涌波入侵的前0.5us,气体放电管未导通时,电阻大于10GΩ,因此浪涌电流将全部流入压敏电阻,电流为:IS=500V/(24.7Ω)=74.6A从压敏电阻的V/I特性曲线上可查得,CT1206K20G可将电路电压箝位在90V.考虑到±10的误差后,VS=90×0.9/1.1=73.6V压敏电阻上实际流过的浪涌电流为:IS=(500-74.6)/(24.7)=63.5A根据IEC61000-4-5要求,所选压敏电阻必须能承受连续的十次,幅值为63.5A、波形为8/20us的浪涌电流冲击。由图6可查得:t=20us、十次冲击,对应的Isurge,max为69A,大于63.6A.2)吸收能量计算:W=74.6V×63.5A×20×10-6S=0.0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