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处理及相关参数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21:57 · 15386 次点击
目前流行的峰检出办法是“一阶导数法”。一阶导数法主要利用色谱流出曲线的一阶导数变化情况判定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profile)>色谱图中色谱峰的峰宽情况设定取样间隔。
我们说,模数转换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看一次水库的水位。当这个间隔过大的时候,很可能会失去色谱峰,因此间隔越短越好。
在CR-6a数据处理机上,取样间隔的大小,就是用“峰宽”Width来确定的。按照说明,CR-6a的Width应设置为最窄峰峰宽的一半或更小,峰宽小于Width值的1/4的峰将不被检出。
问题来了,前面说模数转换的取样频率,这里说峰宽,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CR-6a上,峰宽的单位是秒。如果设定为0.2,则每0.2秒取一个数字,那么取样频率就是5了,就是这样。在其他的工作站上呢?一些工作站本身可以设定模数转换的取样频率,还专门设置了一个Width参数。
对于没有单独width的工作站,取样频率和峰宽参数之间就是倒数的关系。
在有专门的width参数的工作站上,width必须设定为大于取样频率的值。此时,一些工作站简单的从数据中按照width设置间隔重新取样,另一些利用width和取样频率之间的倍数做窗口进行数字滤波。
总的来看,取样频率、峰宽这两个参数可以认为是一个参数,用于设定进行模数转换和转换后进行峰处理的时候,分析数据时的时间间隔大小。
这个数值越小(或者频率越大),那么数据处理量就越大,当然,积分面积就越准确。当然,width和取样频率之间的间隔不是整数倍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下一个参数是“斜率”Slope。也就是峰检出灵敏度。这个设定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让我再来看一张图:
[attach]47032[/attach]
其实斜率就是设定这个图中θ角的正切值。当我们设定了这个值后,从峰起点做斜率为设定值的直线,如果流出曲线在此之上,那么就认定峰已经开始。
Slope的设定值,应至少为基线波动的2.5倍。否则将会有大量的基线波动被认为是色谱峰,出现错误
似乎有了Width和Slope就已经能够正常进行峰检出了哦。那么“漂移”Drift参数是用来干什么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特殊情况。
[attach]47033[/attach]
在这种峰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两个峰之间的峰谷,是基线呢?还是不完全分离峰之间的峰谷呢?如何判定?
如果认为已经是基线了,那么峰面积应该如同图中右边的那样积分峰面积,如果不是基线,那么应该按照左边的情况来处理。可能大家会说,其实这2个图,都应该按照左边来处理!是这样的,但是有时候色谱基线会发生漂移,比如程序升温过程中,基线不断上升。这时候怎么区分?如果一个大的溶剂峰发生拖尾,一个小峰出现在拖尾上,如何区分?显然这时候左边这样垂直分割就不如右边进行直接连接了。
Drift参数,就是用来区分这个问题的。设定Drift值,就是设定基线漂移的最大可能值。简单说,就是从峰起点(按照Slope设定判断得到)做一个斜率为Drift值的直线,如果峰谷在此直线之下,那么这个峰谷就应该是基线;如果峰谷在此直线之上,那么就是不完全分离峰的峰谷。
为什么呢?因为既然设定了这个Drift值,说明我们认为基线最大可能漂移这么快。当峰谷在这条直线之下的时候,就是说从峰起点到峰谷这么长的时间里,可能的基线波动,比峰谷还高,那么这样峰谷当然就是基线了。如果在此之上,说明基线是不可能波动这么高的,因此就是不完全分离峰了。
理解了么?让我们看一个复杂的情况。
[attach]47034[/attach]
由于v3低于自起点s开始绘制的这条直线,因此v3被判断为基线,而v1、v2不被认为是基线。既然v3是基线,那么后面峰D的起点就是v3,因此应该从v3(峰D的起点)重新绘制斜率为Drift的直线,并用此来判断D、E两个色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