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风波看美国的技术性壁垒

  xbq000 ·  2007-10-22 16:20  ·  74291 次点击
近来突然增多的产品不合格指控,尤其是针对“中国制造”的指控,凸显了当前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基于一些国家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质量安全正成为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新手段。
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对中国大量产品实施禁运或召回中就可见端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上半年曾以中国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5种水产品含有微量非法添加剂为由,暂停上述水产品的进口。在玩具问题上,接连不断的中国玩具被召回事件,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并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中国水产品真有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FDA报告也承认,从中国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该局不会要求召回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既然如此,仍然暂停进口,这就很难说没有贸易壁垒之嫌。
另外,在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国玩具问题上,美国美泰公司最近也承认,绝大多数被召回玩具属于美方设计错误。
对于这种滥用质量标准的做法,南非前贸易官员丽奥拉·布隆博格就曾表示,随着各国贸易关税的逐步下降,国家间设立贸易壁垒的手段大为减少,但打着为消费者利益考虑实行质量壁垒则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滥用质量标准实施贸易壁垒,在食品贸易领域尤其严重,这是因为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也由于食品中的一些指标具有非常敏感的高技术特征,使得政府在其中有很多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这种“自由空间”也是国际间经常发生“食品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但贸易战的结果,总是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更为不利。一些发展中国家抱怨说,发达国家表面上说严格的安全标准是为了消费者健康,实际上它们的标准并不具科学依据,目的只是将价廉物美极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发达国家频繁变动的技术标准,让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无力应付,最终只能望壁垒而兴叹。
鉴于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国家在使用“自由空间”实施质量壁垒的同时,也将某些合格产品“妖魔化”,致使这些产品在其他市场蒙受信誉危机,最终导致相关厂家损失惨重。
此外,如果在质量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趋复杂化。一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部分攻击中国产品的行为,其实离不开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商业利益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