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科技领先 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22:21  ·  42101 次点击
摘要:寻求科技领先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1统一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2寻求科技领先,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关键;3创新管理机制,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创新管理机制供电企业
1统一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我国加入WTO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为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问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可用以维持电力企业垄断地位的各方面政策正在逐步消失,电力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已不仅成为供电企业深化改革和推进创新的必然要求,而且成为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济宁电业局在1998年以总分866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家电力公司首批命名为一流供电企业后,该局领导班子就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战略构想,并制定和印发了《济宁电业局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对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工作实施动态管理的通知》,全局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创一流思想氛围。但在2000年国电公司印发《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标准(框架)》以后,有少数职工认为国际一流企业标准指标有一些要求太高,这对地处全国煤炭生产基地和农业大市的济宁电业局来说难度太大,不容易实现,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部分职工的困惑,该局局领导班子认真对照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复寻找差距。经过对比,他们发现济宁电业局在企业规模、年售电量、居民客户数量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达到标准指标,确实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而在务时"。济宁电业局领导集体在充分认识到困难的同时,也看到了有利条件。他们认为,通过创国家一流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近三年来的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为全局创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技术装备科技含量高,企业管理水平先进,企业形象良好;更为有利的是,该局拥有一支善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全局已形成一种争上游、创一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昂扬的斗志。经过对形势的分析,他们适时调整了规划,并在2001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了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动员大会,局领导向全局职工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号召:按照"同类可比,同行领先"的原则,争取2003年底达到国际一流企业考核标准要求。
一声令下,千帆竞发。济宁电业局重新调整充实了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12个专业组,把一流企业标准中的26项必备条件和36条考核要求逐项分解,明确主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与完成时间,实行责任目标保证制,将指标完成情况同相关主管领导、责任人的经济效益考核挂钩。为量化考核,他们又下发了《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动态考核办法》和《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年度目标管理标准》,明确规定了奖惩条款,并将考核责任落实到专业组的每个成员,对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情况。从而形成了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向上一级保一级的创一流企业包保体系,确保了全局创一流企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地进行。
2寻求科技领先,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坚持高点起步,加大投入,积极采用有利于电网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化,使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济宁电业局按照建设一流电网的标准,积极利用城乡电网改造的有利时机,滚动修订电网规划,加快了建设步伐。去年10月30日,随着220kV高新变电所2#主变的投运和三期光缆项目中的220kV接鱼线最后一段光纤的架通,该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电网、城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使济宁城区形成了220kV和110kV双环网结构。至目前为止,该局35kV及以上输配电网已满足"N-1"准则,城区重要用户已满足"N-2"准则,任何一座变电所和一条线路停电都不影响对客户供电。
济宁电业局建成了集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电网调度中心,开发应用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与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和远动系统及现代化光纤通信网络相配套,实现了负荷预测、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无功优化、安全分析、调度员培训等高级应用软件功能,并通过省中调验收;城区变电所全部实现有载调压,220kV和10kV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100%,110kV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95%,35kV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83%;全局所有变电所实现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率达到100%;城区电力线路的绝缘化率达到100%;城区10kV线路供电半径和380kV供电半径分别达到1.8km和165m;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的TOSCAN-D3000C系统,济宁城区40km2全部实现配网自动化,比例达到100%;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营销管理系统不仅率先实现与省公司系统联网,而且实现与全市县局联网、全方位数据共享。
技术装备体现在设备选型上,遵循高可靠性、先进性、小型化、免维护的原则,新建或扩建的变电所一二次设备均采用国内一流产品,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体现在管理软件上,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变电MIS、线路GIS、安全、计划、物资、财务、工程、配电、营业、人事、综合查询等子系统全部实用化,实现了MIS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系统联网,增加了管理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各级管理人员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了"人手一机",开发应用了带有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智能辅助分析的生产MIS系统,对输配电线路及抢修实现地理卫星定位,对供电电压监测点电压实现集中监测,对线损和配电可靠率实现在线监控,全市12个县市区电费回收实现实时划拨。生产班组也全部配备了微机,实现了班组建设和生产技术微机化管理,促进了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3创新管理机制,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必要条件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旋律,创新管理是企业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手段。济宁电业局突出管理和机制的创新,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体系认证,修订完善一系列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作业指导书,使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与国际一流接轨。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济宁电业局以"三安三化"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安全文明生产机制,实现安全工器具配置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安全设施规范化、检修安全措施标准化,在省集团公司率先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安全设施规范化工作,并率先通过省集团公司验收。加强作业现场管理,成立反违章稽查大队,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开展了"无违章班组"创建活动,实施班组安全互保,2001年底在全局命名表彰了10个"无违章班组",切实实现"三不伤害"、"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局"的安全管理良好局面,至2002年3月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324天。
在变电运行管理上,随着变电所全面推行无人值班,为改变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调度员工作量大、中间环节多等缺陷,成立操作队监控中心进行分所管理、无人值守监控工作由操作队监控中心负责的新模式,该模式不仅使调度员把全部精力用于电网调度管理,有更大的精力关注电网的运行情况,而且在事故处理以及正常的运行操作中,大大缩短操作时间,为提高事故处理和保证电网检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全天候监视变电所的工业电视系统覆盖到全局变电所,并实现局域网授权浏览。变电综合环境治理,传统的绿化观念被"石子铺盖"新概念取而代之,不仅节约了大量绿化成本、维护费用,而且避免了因基建大修造成的地面基础破坏。这种新的概念,得到省集团公司的认可和推广。220kV凤凰变电所代表省集团公司通过国电公司2001年度"优质工程"验收。
在实施减员增效方面,严格控制人员增加,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清理整顿劳动关系,大力清退计划外用工。在变电队试点的岗位轮换培训制度,实行一人多岗技能培训,极大提高了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人力资源及时能够调整,在工作量和任务不断增多的同时,不增加人员,实现相对减员。对多经企业实行年薪制,提高了多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加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上,强化经营承包责任制,分解下达利润、成本指标。健全财务运作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经济活动分析,严格限制预算外支出,强化对各种经济行为的约束。切实改进和加强经济核算,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堵塞漏洞。
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确定了2003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供电企业的目标定位,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供电企业前列的实力定位,具有良好企业信誉和公众形象定位,以电网经营为核心,多种经营同步发展的市场定位,在济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基础产业地位的作用定位。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在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活动中,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先导;寻求科技领先,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关键;创新管理机制,是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必要条件。除上述三条途径外,尚有正在实践中探索的其它行之有效的途径。
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给济宁电业局带来了丰硕成果,该局在国际一流企业26项必备条件中已具备19项,在38项考核指标中已达到32项。2002年度,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依然是该局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和全年的中心
工作,该局广大干部职工将按照既定的规划继往开来,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