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测量区分的四项功能—《新概念测量计量学》讨论之三

  史锦顺 ·  2011-06-26 06:58  ·  55093 次点击
**两类测量区分的四项功能**—《新概念测量计量学》讨论之三
史锦顺
把测量划分为两类测量:基础测量和统计测量,其意义是可以进行下列区分:1、西格玛该不该除以根号N;2、能不能剔除离群数据;3、表征量该归属哪方;4、该如何选取测量仪器。
(1)该不该除以根号N
搞技术测量,人们已养成习惯,测量不能只测一次,要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再进一步就是求西格玛。得到的西格玛该不该除以根号N,这要看所进行的测量是哪类测量。一般的认识量值的测量,当被测量可以看做是常量时是基础测量,西格玛要除以根号N.
如果测得值的变化量远大于所用测量仪器的随机测量误差,那就是统计测量。这时测得值的变化是被测量本身的变化,西格玛是变化量的表征量,不能除以根号N。
(2)能不能剔除离群数据
测量剔除离群数据,这是一般测量计量书都讲的。但这样做,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基础测量才能这样做,统计测量是不能剔除离群数据的。因为在基础测量中被测量是常量,离群值是认识不当产生的,认识不当要改正,故可舍弃;而统计测量的前提是仪器误差远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量,出现的离群数据是客观存在,故不能舍弃,而要找出原因,分别处理。如果是仪器原因,要换仪器;如是环境影响,要想法回避;最大可能而又是最重要的情况是离群数据由被测量引起,那就是有隐患,能解决该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按不合格处理。
我在80、90年代,曾任几代航天外测工程的计量师,负责分机整机的技术指标的测试、验收工作。还应邀做关键指标的跟班测量。由于我进行的高精度频率测量是统计测量(一般测量不找我),贯彻我的主张,出现异常数据,一定要找到原因,原因找到就会得到解决,而不舍任何一个数据。为找出原因,付出一些精力与代价,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记得有一次,短稳数据有离群数,要求研制者找原因,后来找到原因,是一个分机的直流稳压电源出了点问题,改进了电源,异常数据就消失了。一次有异常数据,找到原因是邻机有同频干扰,后来分开放置,异常数据消失。还有一次出现异常数据,尽管出现概率小,我坚持找原因,开了几个夜车,才找到原来是所用一台交流电源变压器的机械振动问题,换掉就好了。总之,在统计测量中,认识到异常数据是客观存在,认真去解决,这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异常数据的出现,是提示,是警告;不重视它,一舍了之,这种理论不当。
当然,这个观点的贯彻是有阻力的。开始有些顶牛现象,但我坚信出于公心,别人是会理解的。这正像我当前对不确定度论的揭露和对新的测量理论的宣传,只要言之有理,自信总会有人能理解。有人不理解,没关系,慢慢来。
支持我上述观点(统计测量不舍异常数据)的第一人是国防科委测通所的丁国祯教授。他做为军方代表,在出所鉴定会上,高度评价了我的理论和作法。
至于曾对我的作法有抵触的人,在工程获奖之后,又来感谢我。我坚信好心总会有好报的。一时误解,难免。人该看的远些,看得开些。
(3)表征量归哪一方
在我从事一生的计量测量实际工作中,牢记并贯彻“分割法”“孤立法”的原则,严格防止出现测量手段与被测对象混淆的情况。对带过的年轻人,教他们的第一课就是测量与计量要分清手段与目的这两个方面。一经出现含混,就严格纠正。正因为有这个扎实的基础,不确定度的风一来,就看出A类评定潜伏着混淆手段与目的的可能。细研究GUM测温度的例子,以及后来看到的样板评定的例子,原来都存在严重的手段与目的的混淆。现在明确提出区分两类测量,就可避免这类混淆。
前几天看了一遍优酷网上的叶培德先生的关于不确定度的教学片。其中有一段,竟是对不确定度的严历批评。叶先生说“被测量的问题怎能和测量仪器的问题混在一起?举例说,用万分之一的仪器,测量百分之一的被测量,那只能是比百分之一差,哪能评出仪器水平。”回想起我以前写的评样板评定的第一篇(一评样板评定的实例,本版块第4页),叶先生的那个评定,只给一个频率值,不搞所谓“A类评定”,正是叶先生这个观点的贯彻。当时我写到:
10老史称赞此例评定的总体构思,即只评频率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不评被测对象的测量不确定度,即根本不理所谓的不确定度A类评定。这是违反不确定度的规则的,但这样做是对的,这就避免了测量工具的性能与被测量变化二者的混淆。且看GUM上测量温度的例子,温度计的误差与温箱温度变化搅在一起,真是混沌。庆贺本样板评定跳出两类评定的洋框框!
两类测量的化分,就可明确知道表征量归哪一方,从而避免混沌。
(4)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有个特点,测量仪器与测量对象间总得先肯定一方,才能通过测量来确定另一方,以得到所要的信息。两个都不知,就形成混沌帐。
当人们进行一项测量时,是按测量准确度要求来选用测量仪器的。在农贸市场,一个人在萝卜车前买一个萝卜,车前放着大台秤不用,要用邻摊位的电子案秤测,因为大台秤,量程大.分辨力低,测一个萝卜,误差可能大到0.2kg,而用电子案秤测量,误差不大于10g.
称一枚金戒子,又不能用电子案秤来测量,而必须用天平。每克约200元,要求测准到0.01克是正常的,一般天平可满足要求。
技术测量,测量者必须按任务要求选用测量仪器。在文化素质较低的年代,形成的凭经验或常规办事的情况,是可以的,但并不够,还是应该科学化,要知道该怎样选用仪器。
以上这些都是基础测量的选用仪器,根据准确度要求选定。现代测量,不全是常量测量,有些是变量测量。选用测量仪器,必须考虑这一点。频率稳定度、电压稳定度、温度稳定度等等的测量,都是变量测量,称统计测量。这时选用的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要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才能测得到被测量的真实变化情况。
样板评定的测温的例子,给出的温度计误差范围是2摄氏度,其随机误差可能是1摄氏度或更小,测量恒温箱的测量数据变化约为2摄氏度,这2摄氏度的变化,既像是温度计的,又像是恒温箱的,而最大的可能是恒温箱与温度计共同产生的。评下来1.8摄氏度的变化性,是恒温箱的,不敢说,你温度计误差都2摄氏度;说是温度计的也不像,不该有那么大。或许说既不是评恒温箱的,也不是评温度计的,而评定的是这次测量的可信性。当然,书可以念可以背,而实际有什么用呢,连测量结果是属于谁的,都说不清,还有什么可信性?
遇到这种情况,处理很容易。换个误差范围0.1摄氏度的温度计,一测便知。如果变化量仍为2摄氏度,则变化量是恒温箱引起的;说明恒温箱就是这个水平。如果变化量是0.5摄氏度,则说明恒温箱是0.5摄氏度的水平,而原来用误差2摄氏度的温度计测量,选仪器不当。不换高精度温度计,就只能是一笔混沌帐。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